连环画知识攻略(二)接(连环画与收藏(一)2008-09-13 22:57毛泽东爱看《三国演义》毛泽东主席知识渊博,读书甚丰,尤其爱读历史书籍。
60 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的案头床边堆满了一叠叠批阅的文件。
处理之余,他却迷上了小人书,那套 50 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册也一本本摊放在案头床边,每每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一连几天反复看,吃饭睡觉也不放。
有一天,警卫员叫他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警卫员说:“ 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 他翻着书说:“ 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
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
道理一目了然。
” 接着,他给警卫员娓娓而谈,摆开了讲解赤壁大战、夷陵之战的龙门阵。
连环画收藏的品种1 、各种开本的连环画连环画的原稿一般都是 16 开大小,而印成的连环画则有不同开本的大小。
连环画多数为 64 、 60 开本,这种开本便于携带、收藏,较长时期中,这一开本在连环画的印刷上唱主角。
同时,我国各出版社还相继出版过不同开本的连环画。
大于 64 、 60 开本的有 48 开、 40 开,其中 48 开本中的刘继卣绘的《水帘洞》和王弘力绘的《十五贯》等都堪称精品。
而 40 开本的连环画中以页数较少的彩色连环画为多,题材主要是儿童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集。
这两种开本比 64 开的画面清晰,市价也高出 2 至 3 倍。
比 48 开、 40 开更大一些的有 24 开、 20 开本连环画,可谓精品荟萃,一些名家和获奖的作品都曾出版过这种开本。
如收藏者熟悉的王叔晖绘的《西厢记》和《杨门女将》,墨浪绘的《满江红》,贺友直绘的《朝阳沟》,以及戴敦邦绘的《长恨歌》等,每一册都非常精美,都是很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此外,大开本连环画中还有 16 、 12 、 8 开特大本的。
16 开本中比较著名的有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彩图本《猎虎记》和刘继卣绘的彩图本《武松打虎》,这两种 50 年代出版的大开本连环画在拍卖会上曾分别拍到 1200 元和 500 元,是很珍贵的收藏珍品。
40 开本以上的连环画都是一页一图式的大开本,其阅读的对象主要是以美术专业人士为主,初衷是作为艺术观摩与交流所用。
由于画面大,能展现绘画的特定效果。
同时,也因为普及面较小,印量小,再版少,收藏难度也,较大,便成了拍卖会上追逐的对象。
除了大开本连环画外,小于 64 开的连环画就属于小开本,有 96 开、 128 开、256 开,如《张飞审瓜》、《忠实的朋友》等。
这些小开本大多是在 80 年代出版的,当时由于纸张价格上涨,一些出版社为了降低成本,相继出版了一些小开本连环画,有的小开本只有三个手指大,可谓袖珍连环画了。
如《宋庆龄和孩子们》这本连环画为 9 . 3 厘米 x 5 . 8 厘米,是目前见到的最小开本连环画。
这种小开本连环画由于发行数量少,时间短,基本上没有再版过,而且是具有一定特色的连环画品种,其收藏价值已引起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2 、各种版本的连环画连环画的开本仅仅指的是它的形状大小,而连环画的版本则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
连环画与邮票相比一个可以多次再版(绝版除外),一个永远不重复。
而连环画却有创下二十多次的重版纪录,所以收藏连环画要讲究版本,版本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如《三国演义》(上美版)套书,六十年代后期完成了全套绘制出版工作,也就是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除了因年代久远存世少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用画家原稿制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个版最能真实地记录绘画原作的风貌。
另外连环画本身画面就比较小,其印刷制版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原作的效果。
当我们拿第一次印刷本与第二、三次以后印刷本对比就会发现后者很多线条已模糊不清,而且大多还有删节,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毅进绘,五、六十年代版本与现今 1972 年后再版本相比被删去了整整 50 页之多。
当然作为版本研究有些书的再版却有一定的收藏意义。
还以《三国演义》来讲,该套书到了八十年代后,其已有了再版二十余次的记录,在这些再版版本中 1979 年因文革原因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压缩为 48 本一套,可谓新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到了 1987 年再版时又恢复了原 60 本一套的风貌,但比五十年代第一版又进行了小小改动,这个版本我们只能说也可以收藏,除以上所说的三个版次外,收藏别的版次已无多大意义。
版次最多的《铁道游击队》,自 1955 年第一版到八十年代后已创下再版三十多次,印量近五千万册的纪录,为连环画史上所罕见。
在郑州书市,一书商将一套版次不一拼凑起来的《铁道游击队》开价近百元,连友不必花这个大价去买,这套书印量太大了,完全有机会搞到更早版本或版次印次更早的统一套书。
在众多的连环画版本中最珍贵的当数线装本了,这些线装书印量少,开本大(大多 32 开),存世量少,如《山乡巨变》、《东郭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出过线装本,这样的版本一定是未来连环画市场升值很高的珍品了。
除线装本还有初版精装本,这个版本印量少,用纸讲究、开本大( 48 开、32 开、 16 开),一般为出版社存档、供作者或图书馆用,只有少量出售。
如《红旗谱》(横 32 开)、《斗牛人》(横 32 开)、《嘎达梅林》(横 32 开)等均有精装本,而印量有的只印二、三千本,《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有 16 开的中外文版,《地球的红飘带》、《三毛流浪记》等还有 8 开本精装版,这些大开本版本均是我们收藏的真正精品。
而不要把 64 开尤其是数次再版的连册当作重要目标。
所以我们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封底标明的版次和印次,这是收藏者应具有的基本功。
特说明一点的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曾大量再版了五、六十年代很多精品书,这次再版大多注明了第二版第一次或第二次印刷,这次再版书无疑是大家对五、六十年代精品补缺的最好机遇,切莫忽视这批再版书,除非您存有五、六十年代第一版。
连环画收藏豪不夸张地讲,就是收藏其版本,所以版本研究是我们提高收藏质量的重要一课。
除以上所说的版本外,有实力、有机会的连友可以收藏“ 样本书” (一般只有出版社有),画家原作,以及作者签名书,这些都将会表现出更强的收藏意义和收藏势力,为您增添无穷的收藏乐趣。
3 、连环画的品相及标准十成品相:全书崭新、完整,封面封底无磨损、无折痕、无印章,如同未经翻阅的完美。
九成品相:全书基本崭新,封面、封底有自然磨损,有少数轻度折痕,无笔痕,可有图书藏书印章,有原灰,但可除去,除灰时不损坏书。
八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不能除去的轻度污迹(如汗渍、锈迹等),书边,书角微损。
七成品相:封面、封底有中度磨损,无缺角无破损,内页较干净、平整,有部分卷角,有个别字迹,但不能有圆珠笔、签字笔、彩色笔等笔迹,亦不能有明显的污迹。
六成品相:封面、封底失去大部分光泽;有明显的疤痕和角位受损,有明显的污迹或刻意的修补,但不能缺皮少页。
五成品相以下的书,除非罕见或作为资料备存,否则无收藏价值。
4 、各种画法的连环画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之。
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
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
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918 》、《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
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
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
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 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
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
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
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
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 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 1933 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 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
彦涵 1944 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 1945 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
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
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
1951 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 刘保堂》重版; 1958 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 1933 年初版的。
5 、民间年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属年画的一种,它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
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
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出现的。
解放后,其内容范围有所宽泛,如贺友直的《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发的《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刘旦宅的《木兰从军》,刘继卣的《闹天宫》,王叔晖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罗盘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吴少云的《孟姜女》,张令涛、胡若佛的《猎虎图》,徐燕荪的《岳飞》,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织女》,房绍青的《杜十娘》,张碧梧的《秋翁遇仙记》,冯国琳的《海瑞背纤》等精品之作都改印过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