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 声现象

专题一 声现象

专题一声现象专题考点解读专题专项训练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真题演练】1.(2013•黑龙江)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2.(2013•锦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3.(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3分)(2013•柳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3分)(2013•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2013庆阳)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方法指导】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固液气都能振动发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3、回声:声音的反射。

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4、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模拟闯关】1. 如图1—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当音叉停止发声时,乒乓球也不动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4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描写乡村儿童的钓鱼神态,将其坐在草丛中专心学钓鱼的神态,以及天真无邪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那么“路人借问”时,该儿童“连忙招手”“不应人”“怕得鱼惊”的原因何在呢?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6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7子弹在离人34m处以75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已前进了多少米?考点2. 声音的特性【真题演练】1.(2013•衡阳)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2013龙岩)4.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 B.音色C.响度D.振幅(2013郴州)1.“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

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A.声音的音色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响度 D.声音悦耳动听(2013镇江)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音调(2013年广州市)4.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2013年杭州市)5.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2013年福州)15.如图11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方法指导】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二、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三、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模拟闯关】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_________高低。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项均未改变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均有可能6.“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很高难度;我们能够分离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7.“小芳唱歌比小红唱歌好听,说明小芳的嗓子比小红的嗓子好”,从声音的三要素角度考虑,这句话实际是比较两声源的____________。

8.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

9.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否因为雷声的()A.频率很高B.振幅很大C.响度很大D.音调很高10.蝴蝶和蜜蜂从身旁飞过时,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响度不同D.音色不同11.人可以分辨出胡琴声、笛子声、喇叭声,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A.频率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以上判断都不对综合拓展12.马戏团的驯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地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13.向暖瓶中灌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水是否将要灌满,这是什么缘故?14 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1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2)5只小瓶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4)如图2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_____,G应为_______(选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考点3. 控制噪声【真题演练】1(2013•绵阳)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3(2013•湘西州)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BD4(2013泸州)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5(2013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方法指导】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模拟闯关】2.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13.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录音室内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应该选择下列哪种特点的材料作墙板?()14.(2011•茂名)巧妙利用物质的属性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如玻璃窗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 _________ 性,增加室内的亮度.双层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声音的 _________ 减弱噪声.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质量 _________ .15.临沂市力争到2009年,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以进一步改善该市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现在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这是用 _________ 的途径来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考点4:声的利用【真题演练】(2013•黑龙江)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2.(2分)(2013•沈阳)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2013•德州)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 .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方法指导】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