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五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标志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明实用发电机格拉姆发明实用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电器,成为“发明大王”电车发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电讯时代到来
①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②通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通过回顾物理学知识,理解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跨科综合能力。

③通过回顾物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④通过要求学生课后选做有关电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②运用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理解有关电的发现发明的原理
③联系生活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有关电的发现发明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④从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技术的发明,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述的有关电的发现发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分析爱迪生等发明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理解社会的支持和保护对个人成功的作用,使学生树立不仅关心自我发展,还要关心社会进步的现代意识。

③分析法拉第等科学家、发明家取得成功的个人因素,学习他们造福社会、热爱科学、虚心好学、勤于实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电能的利用和电讯业的兴起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去年5月1日,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行,世博会主要展示人类文明成果,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世博会啊?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世博会,当然,不是上海世博会,而是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

1933年世博会的主题是“一个世纪的进步”,是对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一次总结,它开创了主题展示的先河。

芝加哥世博会专门开辟了科技展区,主办方要求所有的参展方聚焦科学的主题,将展品与主题挂钩。

第19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板书)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板书)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板书)
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何时兴起?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原因:客观上讲主要是政治环境的优化即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经济发展的需要即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扩大;科学研究的推动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观上讲,主要是一些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板书)
三个方面: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过渡]好,现在我带领大家参见芝加哥世博会,首先,我们参观电力、电器馆。

提问:设想一下,我们在电力、电器馆能见到一些什么展品?
二、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板书)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板书)
提问: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导致发电机和一系列电器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提问:是谁把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呢?
2.实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板书)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实用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实用电动机。

教师强调:西门子的发动机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格拉姆的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

那么,他们的发明有何意义?
学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

[过渡]在电能的利用过程中,人们发明了许多电器,其中美国人爱迪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板书)
提问: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对此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叙己见,教师加以引导即可。

提示:意思是特别有创造能力、有成就的人,除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外,更主要的是依靠勤奋努力。

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进取心、意志力和努力的程度,即所谓的天才出自勤奋。

提问:除了爱迪生的这些发明外,当时电力还运用到哪些领域?
4.人类跨入电气时代(板书)
三、电讯业的兴起(板书)
1.电报(板书)
请同学阅读P105教材内容,谈一谈当时发明了哪些新的通讯手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19世纪中期,美国人莫尔斯首次拍有线电报成功,为近代电讯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887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电磁波的发现,使无线电通讯工具的发明成了可能。

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1899年,马可尼在英国向法国发报,获得成功。

两年以后,他在纽芬兰清晰地收到由英国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引起巨大轰动。

2.电话(板书)
19世纪晚期,定居美国的苏格兰人贝尔,研制有线电话成功(参见教材插图)。

提问:电讯业的兴起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有线电通讯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为迅速和远距离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
便,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人类通讯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提问:我们刚才参观完了芝加哥世博会的两个场馆,同学们还能回忆起我们刚才的所见所闻吗?
制表:请按成就、时间、人物、影响列表掌握本课所学的发现发明内容。

提问:我们观察这个表格,这些发明者都是什么身份?(科学家)大家回忆我们所学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大多是什么人?(工匠)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工匠的发明靠的是长期技术的积累,科学家的发明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得更紧密。

提问:我们观察这个表格,这些发明者都是哪些国家的人?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

提问:结合本课内容,你认为成为一个科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①立志服务社会;②热爱科学研究;③具有丰富知识;④吸取前人成就;⑤潜心科学研究;⑥善于观察和想像;⑦敢于创新等等。

【作业】完成基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