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附件3: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从1
工程名称: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培训中心
工程地点:广州市南沙区工业五路5号
主要检测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试验日期:2012年8月26日~2012年8月28日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试验室
二○一二年九月
目录
1、前言
2、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3、野外测试方法
4、资料整理
5、测试成果
1、前言
我公司于2012年8月26日~2012年8月28日对拟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培训中心场地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

执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本次测试共完成波速测试孔2个,钻孔编号ZK16、ZK17号。

2、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测试原理
通过人工激发产生的剪切波,穿过被测土层,被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讯号,输入仪器放大并记录下来。

由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可知波的传播距离,由激发时间和波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可知波的传播时间,因而便可计算出剪切波在被测土层中的传播速度。

仪器设备
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1616J桩基动测仪及日本OYO公司生产的井中三分量检波器, 该仪器采用专门设计的电脑与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通过键盘和液晶显示器进行人机对话,菜单式提示操作,可在强干扰环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准确测试波的传播时间。

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测量点距1-3m ;工作中先将探头放入井底,然后自下而上逐点激振采样。

对每个接收点均进行正反向水平激发并记录各激振波形。

采样间隔100~400μs,记录长度100~400ms。

3、野外测试方法
采用单孔检层法:将激振板置于孔口附近地面,并使其中点与孔口的连线垂直于激振板,板上加压400公斤以上重物。

用激振锤横向敲击激振板两端,产生剪切波向地下传播。

将三分量检波器置于孔中不同深度处,接收剪切波输入仪器记录。

由此测得剪切波到达不同地层的初至时间。

方法原理见插图1示意。

激震点距孔口距离为~1.6m。

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测量点距1-3m ;
工作中先将探头放入井底,然后自下而上逐点激振采样。

对每个接收点均进行正反向水平激发并记录各激振波形。

采样间隔100~400μs,记录长度100~400ms 。

4、资料整理 剪切波速计算
将野外记录的波形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通过分析判断确定剪切波到达各测点的初至时间,按下列公式计算剪切波速:
sin i α=( i =1,2,3......N )
式中:V si ——第i 层土的剪切波速;
H i ——第i 测点的深度;
T i ——第i 测点剪切波的初至时间; L ——激振板至孔口距离; N ——测点数。

等效剪切波速计算
按下列公式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式中:V se ——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d o —— 覆盖层厚度,当覆盖层厚度大于20m 时,取20m ; d i —— 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土层的厚度; V si —— 第i 土层剪切波速; n ——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层数。

5、测试成果
根据测试结果,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等效剪切
波速测试成果详见表1:
1
根据以上结果,ZK16、ZK17号孔等效剪切波速分别为s、s,Vse≤150m/s,属软弱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介于15-8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各钻孔的测试成果图表详见下表《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表》及附图《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图》。

ZK16号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表
ZK17号孔剪切波速测试成果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