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最新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备1

2020最新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备1

第 04 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 01 课时)1.《左传》原名《》,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为《十三经》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2.读课文,识生字。

氾( )南佚( )之狐缒( )而出阙( )秦共( )其乏困 亡郑以陪( )邻秦伯说( ) 杞( )子逢( )孙3.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__________”)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_”)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1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

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 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的紧急情况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 在胸。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氾.南(fàn) B.缒.(zhuì) C.共.其乏困(ɡōnɡ) D.逢.孙(pánɡ)失其所与.(yù) 佚.之狐(yì) 夫.晋(fú) 以鄙.远(bǐ)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亡郑以陪.邻(péi) 焦、瑕.(xiá)朝.济.(zhāo jì) 阙.秦(quē)舍.郑(shě) 秦伯说.(yuè)杞.子(qǐ) 肆.其西封(sì)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2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原名《左氏春秋》, 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

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 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秦军氾南B.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D.夜缒而出6.《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 概括其事迹并简要点评。

(60 字左右)7.把下列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

(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大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 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3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B.越国以鄙远鄙远:把远地当作边邑。

C.行李之往来行李:使臣携带的各种物品。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人,这里指秦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联姻。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以强凌弱。

两国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但是秦、郑并无直接冲突,秦、晋分别驻扎两地等情况,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秦、晋貌合神离。

两国虽是友好邻邦,但是晋国曾经答应将焦瑕二邑割让给秦国而未能实现,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了两国的矛盾,这是他智退秦师的关键。

4C.佚之狐慧眼识人。

他主动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尽管烛之武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才能低下,但是在郑 伯的请求下还是奉命出使,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D.烛之武能言善辩。

在他的劝说下,秦国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而且派人帮助防守,将秦晋联盟 巧妙瓦解,最后晋国也不得不退兵,郑国得以保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18 年高考新课标 I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 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 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 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 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 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 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 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5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1.A 【解析】A 项,“与”读 y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