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变速器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
汽车变速器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
与车轮旋转方向垂直,所以主减速齿轮为一对 圆锥齿轮。
图3.8所示为奥迪100型轿车变速器及主减器 和差速器总成的构造。它有五个前进档和一个 倒档,全部采用同步器换档;主减速器,差速 器与变速器均装于同一壳体中。
其各挡齿轮的传动路线及传动比见图3.9及表 3.3。
2. 发动机前置横向布置的二轴式变速传动机构
3.1.3 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1.变速变矩原理
普通齿轮式变速器是利用不同齿数的齿轮啮合 传动实现转速和转矩改变的。
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i ——输入轴转速与输出
轴转速之比值 。
单级齿轮传动的传动比:i1,2 多级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n1 n2
z2 z1
i1,2
n1 n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乘 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乘
当发动机横置时,由于变速器的输出轴与驱 动桥轴线平行,故主减速器采用一对圆柱斜齿 轮,如夏利轿车、捷达型轿车的变速器均为该 种形式。
图3.11为捷达王轿车五挡变速器传动机构 的结构图。它有五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全部 采用同步器换挡。
其动力传递路线及传动比见图3.12和表3.4。
3.2.3 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3.4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3.4.1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要求与类型 1.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
保证驾驶员根据使用条件,准确可靠地使变 速器挂入所需要的挡位工作,并可随时使之退入 空挡。
2.对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要求
要使变速器操纵机构准确可靠地工作,应满足 以下要求: (1)能防止变速器自动换挡和自动脱挡,为此, 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自锁装置。 (2)能保证变速器不会同时挂入两个挡位,为此, 在操纵机构中应设有互锁装置。 (3)能防止误挂倒挡,为此,在操纵机构中应 设有倒挡锁装置
变速器包括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两部分。 3.2.1 三轴式变速器(为两级齿轮传动)
1. 丰田皇冠轿车W55型变速器 (1)基本结构 它有五个不同传动比的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变速器有互相平行的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 和倒挡轴,有数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两个同步 器。其中第一轴和第二轴轴线互相重合。(见 图3.4)
➢ 同步器的组成:均是由同步装置(包括推动件和 摩擦件)、锁止装置和接合装置三部分组成。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广泛采用的惯性式同步器。
1、锁环式惯性同步器
(1)构造
如图3.15所示,为北京BJ2020型汽车三挡 变速器中的二、三挡同步器,它主要由花键毂 7、接合套8、两个锁环(也称同步环)5、9、 三个滑块2和弹簧圈6等组成。
(1)自锁装置
➢ 功用:对各挡拨叉轴进行轴向定位锁止,以防止其 自动产生轴向移动而造成自动挂挡或自动脱挡,并 保证各挡传动齿轮以全齿长啮合。
➢ 组成:一般由自锁钢球及自锁弹簧组成,如图 3.22所示。
➢ 除了采用自锁装置防止自动脱档外,往往还在换挡 齿轮或花键齿的结构上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自动跳 挡。常见的防止自动跳档的结构有齿端倒斜面式和 减薄齿式两种型式。(如图3.23、图3.24所示)
3.变向原理
由齿轮传动原理可知,一对相啮合的外 齿轮旋向相反,每经过一传动副,其轴改 变一次转向。故两轴式变速器在输入轴与 输出轴之间加装了一倒挡轴和倒挡齿轮 (此为惰轮),而三轴式变速器则在中间 轴与输出轴之间加装了一倒挡轴和倒挡齿 轮,就可使输出轴与输入轴转向相反,从 而可使汽车倒向行驶。
3.2 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2.换挡原理
从前述可知: 当i>1时,为降速增扭传动,其挡位称为降速挡 ; 当i<1时,为增速降扭传动,其挡位称为超速挡; 当i=1时,为等速等扭传动,其挡位称为直接挡。
习惯上把变速器传动比值较小的挡位称为高挡, 传动比值较大的挡位称为低挡;变速器挡位的变 换称为换挡,由低挡向高挡变换称为加挡(或升 挡),反之称为减挡(或降挡)。变速器就是通 过挡位变换来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多级变速的。
2.由高速挡换入低速挡
(1)操作过程:
①驾驶员应先踩下离合器使离合器分离; ②随即拨动变速杆将变速器拨入空档位置; ③立即抬起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重新接合,同 时踩下加速踏板,待转速上升后,再踩下离 合器踏板,达到同步点时挂入低档。
(2)换档原理(图3.14b)
➢ 当变速器在高速档工作时,有v3= v2,并且v2> v4, 因而v3> v4。
(2)换档原理(图3.14a)
➢ 当变速器在低速档工作时,有v3=v4 ,且v4<v2 ; ➢ 刚拨入空档瞬时,v3=v4,故有v3<v2,为了避免
产生冲击,这时不能立即挂高速档,而应在空 档位置稍停片刻。 ➢ 由于空挡位置时,v2 和v3都将会逐渐地下降,但 v2下降得较快,v3下降较慢,因此,必然会出现两 直线相交于一点(同步点)。即此时两者达到 同步状态,如果驾驶员恰好在此时将变速器挂 入高速档,即将接合套3左移与齿轮2上的齿圈 接合,就会使两者平顺地进入啮合而不会产生 冲击。
积 积
各级齿轮传动比的连乘
积
若主动轮转矩的为M1,从动轮转矩为M2, 由齿轮传动的原理可知:
n1 M 2 n2 M1
故
i1,2
n1 n2
M2 M1
即降速则增扭,增速则降扭。
齿轮式变速器在改变转速的同时也改变了输 出转矩,传动比既是变速比也是变矩比,汽车 变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改变各挡传动 比来改变输出转速,从而改变其输出转矩,以 适应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
➢ 变速器在退入空档后, v4比v3比下降快,v4与v3相 差得愈来愈远,因而不会自然地出现两者相交的 同步点。
➢ 故驾驶员须在变速器由高速档退入空档时随即抬 起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重新接合,同时踩一下 加速踏板使发动机加速,待加速到v4> v3后,再踏 下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分离并稍等片刻,待到v3 与v4出现相交的同步点时即可挂入低速档。
参见图3.17。
同样我们可以将惯性同步器的工作原理表述 如下:
将接合套轴向移动,同步器摩擦锥环压紧在 待啮合齿圈上的摩擦锥盘锥面上,产生摩擦力矩 M1,使锥环连同锁销一起相对接合套转过一个角 度,此时锁销中部的环槽倒角便与接合套销孔端面 倒角相抵触,阻止接合套在同步前进入啮合。只有 达到同步后,由于惯性(摩擦)力矩消失,拨环力 矩M2拨动锁销及锥环、锥盘和齿圈等一起相对接 合套倒转一个角度,锁销与接合套不再抵触,接合 套便在驾驶员所施加的轴向推力作用下进入啮合。
3.3 同步器
3.3.1 无同步器的换挡过程 1.由低速挡换入高速挡 (1)操作过程 : ①驾驶员应先踩下离合器使离合器分离; ②随即拨动变速杆将变速器拨入空档位置,等到接 合套与待接合齿圈同步后即可挂入高速挡。
➢ 有经验的驾驶员为缩短换挡时间,会在进入空挡后, 再做如下操作: 立即抬起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重新接合,利用发 动机的怠速迫使变速器第一轴及齿轮等迅速减速, 在达到同步后再次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器由空 档挂入高速档。
(3)倒挡锁装置
➢ 功用:防止汽车在前进中因误挂倒挡而造成极大的冲 击,使零件损坏,并防止在汽车起步时误挂倒挡而造 成安全事故。 倒档锁也是多种类型,最常用的是弹簧锁销式倒 档锁。
➢ 弹簧锁销式倒档锁的组成:它一般由倒档锁销及倒档 锁弹簧组成。 倒档锁一般安装一、倒档拨块相应的孔中,如图 3.29所示。
3.5 分动器
3.5.1 分动器的功用
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个驱动桥。此 外,由于大多数分动器都有两个挡位,所以它还 兼起副变速器的作用。
3.5.2 分动器的构造
分动器与变速器一样,也由齿轮传动机构和 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
1.齿轮传动机构
由齿轮、轴和壳体等零件组成,有的还装有同 步器。 (1)三个输出轴式分动器
变速器的换挡装置有三种: 1. 直齿滑动齿轮式换挡; 2. 接合套式换挡; 3. 同步器式换挡。
3.2.4 变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普通齿轮变速器大都采用飞溅润滑,只有少数 重型汽车采用压力润滑 。
为了防止润滑油泄漏,变速器盖与壳体以及各 轴承盖与壳体的结合面装有密封垫或用密封胶密封; 第一轴和第二轴与轴承盖之间则用自紧油封或回油 螺纹密封。在轴承盖下部一般制有回油凹槽,在壳 体的相应部位开有回油孔,使润滑油流回壳体内。 装配时应使凹槽与油孔对准,为了防止变速器工作 时由于油温升高,使气压过大而造成润滑油渗漏, 在变速器盖上装有通气螺塞。
注:惯性力矩M1大小取决于摩擦锥面锥角的大小。 拨步环前力始矩终有M2M大1小>M取2。决于锁止角的大小。设计保证同
2.锁销式惯性同步器
(1)构造
图3.17所示为东风EQ1090E型汽车变速器 的四、五挡同步器。该同步器主要由两个摩擦锥 环、三个均布的锁销和定位销、接合套及花键毂 等组成。
(2)工作原理
3.4.2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造
变速器操纵机构通常由换挡拨叉机构和定位 锁止装置两部分组成。
1.换挡拨叉机构
换挡拨叉机构主要由变速杆、叉形拨杆、换 挡轴、各挡拨块、拨叉轴及拨叉等组成。各种变 速器由于挡位及挡位排列位置不同。其拨叉和拨 叉轴的数量及排列位置也不相同(见图3.20、图 3.21。
2.定位锁止装置
结论:
由上述可见,采用上述无同步器的换 挡装置的变速器操纵起来相当复杂,不 仅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而且容易加速 齿轮的损坏。因此,现代汽车齿轮式变 速器越来越多地采用同步器换挡装置。
3.3.2 同步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同步器的功用:是使接合套与待接合的齿圈二者 之间迅速达到同步,并阻止二者在同步前进入啮 合。从而可消除换档时的冲击,缩短换档时间, 简化换档过程,使换档操作简捷而轻便。
3.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类型
(1)直接操纵式
变速器的变速杆及所有换挡操纵装置都设置在 变速器盖上,驾驶员可直接操纵变速杆来拨动变 速器盖内的换挡操纵装置进行换挡(图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