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比较
一、衡量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志主要有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
其中,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标准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城市目前虽无一定的标准和评选活动,但
到
10分8分分、
1515
其中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项是基本指标。
竞争国际“花园城市”是一项被国际社会誉为“绿色奥斯卡”的评选活动。
1996年,由英国、美国、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环保做得较好的国家共同发起,每年一次,按人口多少分为A1万人以下,B1万至5万,C5万至30万,D30万至100万,E100万以上五个等级。
评选标准包括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保措施、公众参与、未来规划五个方面。
评选标准不仅仅局限
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的综
合评判,不仅包括城市功能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内容。
3.绿色生态城市
、“生
1
方案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确保在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仍能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并且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
又如在德国,所有的城市形态规划都必须遵从一定的绿化标准。
2、设立强有力的政府组织领导机构,保证规划的实施和法律、法规的执行。
如
加拿大和美国,都有专门的国家和地方园林局,有些城市还专门设有树木管理局。
又如入选第五批国家园林城市的青岛市,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实行园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入选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的肇庆市也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建机构,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年度考核目标。
另外,许多地方还对绿化建设奖惩较为严格,如新加坡对随意砍
3
资金1998 4
三、以上海为例,按照上海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态势,上海建设园林城市应考虑分步走:第一步,在未来5年内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第二步,在未来5—10年内建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城市”。
由于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人口密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国内外许多城市。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上海建设园林城市必须有自身特色,要形成与现代化都市相符合的绿色系统,中心城区以大型公共绿地为重点,城郊结合部以环城绿化带为重点,郊区以人造森林为重点,同时考虑城市绿地的均匀分布、绿地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水、气环境、卫生环境的提高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整体
1
2
3
电政策、低密度设施建设政策、旅游休闲政策等等。
4、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探索绿化建设新模式和投融资体制。
利用绿化效应带来土地级差地租大幅度上升的规律,探索“以房养绿”、“以绿养绿”等多种促进城市绿化的手段和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绿化和园
林建设。
5、巩固现有绿化成果。
一是对部分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在适当时候从“园林型”转为“生态型”,降低养护成本,增强其自然存活力;二是借鉴杭州和广州经验,对已建成的临时绿地改为永久性绿地;三是加强现有绿地的看护和保养,充分发挥区
6
一级绿化部门中缺乏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