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而在地理教学中,各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意义建构,运用概念图可以说是一种有力工具。
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Novak)提出的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知识之间关系的图示,主要呈现为以概念为联结点的网络化知识系统,它实质上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一种工具。
1 概念图的构成
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图,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及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概念图一般由概念、连线、命题和层级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概念又名节点。
它表示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用符号表示。
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
层级是指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既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念性水平而分布排布,概念性最强的,最一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具体事例放在图的最下面。
概念图就是这样一种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
如“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结构图(图1)
图1
2概念图的制作
概念图的制作没有非常严格的程序规范,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选取熟悉的知识领域。
选取熟悉的知识有利于做出制作清晰的概念图,对于地理概念图,可以选取教材中某一单元或某一章节或欲理解的某一问题,并
以此创设一种情境,便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
例如可以选取矿物的概念和形态制作概念图。
(2)确定关键概念并排序。
知识领域选定以后,从中挑出关键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从一般到具体,概括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中相关概念有矿产、矿物、单质、化合物、气态、液态、固态等。
(3)初拟概念图层级。
把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置于顶层,依次向下,概括性较小的概念位于较低的层次,最具体的概念位于最底层,从而形成概念的层次结构。
例如矿物的概念和形态概念图可以大体分为四个层次。
(4) 进行概念之间的连接。
把相关的概念用连线联结,并在线上表明两者的关系。
当然有的连接是单向的,还有连接可能是双向的。
这样,一个概念图就可初步完成,例如图2。
(5)反思与完善。
对初步编制好的概念图进行反思,在后继学习中随时修正、补充和完善,使概念图真正成为意义建构学习的有力工具。
图2
3 概念图的应用及意义
概念图作为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可以有效的检查、修正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它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简洁明了,很好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
在地理教学中,各类概念之间存在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包括从一般到具体的序列关系及相互渗透的网状关系。
概念图的运用对于地理教学具有非常的作用和意义。
3.1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在教学设计(主要如备课)中,教案的形式可以由多种多样,但作为最为简
洁明了的一种形式,概念图被有经验的教师广泛使用。
这种形式可以方便快速地把课堂上的要讲的主要概念等知识表示出来,其层级结构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呈现顺序。
这样的设计可以建立宏观的整体概念图,不仅可以呈现教材的主要理念,也可体现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知识结构和设计。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不能较好的辨别和构建概念和命题框架。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内容来设计概念图,能有效的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概念的“迁移”,使学生成功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概念图可以切实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湘教版高一地理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流程可以作如下设计:
注:A、B、C、D、E、F分别代表6项问题情境设计;a、b、c代表本节重难点;甲、乙、丙代表三项教学活动。
图3
3.2 促进知识系统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从外界获取信息并进
行意义建构,最后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地理知识比较庞杂而零散,较难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往往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现象。
利用概念图进行地理学习,能够使学生理清知识的线索和脉络,明晰前后知识点的联结与融合,从微观上把握每个主要知识点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与层次,从而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地理知识,并把知识间的联系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使知识系统化,建构知识网络,将自己的学习层次上升到另一个台阶。
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产生的原因时,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理清知识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见图4)。
图4
3.3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意义学习,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
通过独立绘制概念图,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概念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借助概念图这一形式,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地理知识。
3.4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
概念图可用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的一种评价手段,这因其具有两大优点,一是
概念图的层次结构可以反映学生搜索已有概念、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二是从所举具体事例上可以知道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性和广阔性。
概念图既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例如通过让学生经常画概念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和深度,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概念图也可以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有用工具,因为学生在绘制概念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这样他就可以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知道自己在哪些环节还存在不足。
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工具,不同于书面测验的是,概念图提供的结果不再是具体呆板的分数,而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知识网络图,是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生动再现。
师生同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 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 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3] 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育,2003(4)
[4]赵丽,概念模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