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课件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课件
➢ 在一定范围内,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温度称为该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 Tm).一 般动物组织中的酶其最适温度为35~40℃,植物与微生 物中的酶其最适温度为30~60℃,少数酶可达60℃以上, 如细菌淀粉水解酶的最适温度90℃以上。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当酶反应体系处于恒态时: v1 v2
即: k 1 E t E S S k 1 E k 2 S E S EtSE E SSSk1k 1k2
令: k1 k2 Km k1
则: K m E S E S S E tS
经整理得: ES
Et S Km S
(1)
由于酶促反应速度由[ES]决定,即 vk2 ES
1902年,Henri用蔗糖酶水解蔗糖的实验中观 察到:在蔗糖酶酶的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底物 (蔗糖)浓度对酶 反应速度的影响, 它们之间的 关系呈现矩形双曲线(rectangular hyperbola)。 如下图所示: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1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2
在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 加而急骤加快,两者呈正比关系,表现为一级反 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 例加快,反应速度增加的幅度不断下降。如果继 续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 级反应。此时,无论底物浓度增加多大,反应速 度也不再增加,说明酶已被底物所饱和。所有的 酶都有饱和现象,只是达到饱和时所需底物浓度 各不相同而已。
3.4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kinet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 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pH、温度、 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
一. 酶浓度的影响
2、pH影响酶分子的构象:过高或过低pH都会影响酶分子 活性中心的构象,或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9
动物体内多数酶的最适pH值接近中性,但也有例外,如胃 蛋白酶的最适pH约1.8,肝精氨酸酶最适pH约为9.8(见下表)。
一些酶的最适pH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0
四、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酶反应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2). Km 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小;Km值愈小, 酶与底物亲和力愈大。酶与底物亲和力大,表示不需要很高 的底物浓度,便可容易地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3). K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酶所催
化的底物和酶促反应条件(如温度、pH、有无抑制剂等)有
关,与酶的浓度无关。酶的种类不同,Km值不同,同一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4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5
三.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大多数酶的活性受 pH 影响显著,在某一 pH 下
表现最大活力,高于或低于此pH,酶活力显著下降。
酶表现最大活力的pH称为酶的最适
pH(optimumpH pHm)。典型的酶速度-pH曲线
是较窄的钟罩型曲线,但有的酶的速度-pH曲线并
在一定温度和pH下,酶 促反应在底物浓度大于 100 Km时,速度与酶的 浓度呈正比。
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机 理:酶浓度增加,[ES]也 增 加 , 而 V=k3[ES] , 故 反应速度增加。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2
二.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酶促反应与其它化学反应一样,随温度的增加,反应 速度加快。化学反应中温度每增加10℃反应速度增加的 倍数称为温度系数Q10。一般的化学反应的Q10为2~3, 而酶促反应的Q10为1~2。
非一定呈钟罩型。如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速度-
pH曲线。
胃蛋白酶的速度-温度曲线如下图: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6
胃蛋白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pH活性曲线 :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7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8
➢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机理:
1、pH影响酶和底物的解离: 酶的活性基团的解离受pH影 响,底物有的也能解离,其解离状态也受pH的影响,在 某一反应pH下,二者的解离状态最有利于它们的结合, 酶促反应表现出最大活力,此pH称为酶的最适pH;当反 应pH偏离最适pH时,酶促反应速度显著下降。
种酶与不同底物作用时,Km 值也不同。各种酶的 Km 值 范围很广,大致在 10-1~10-6 M 之间。
,所以 ES v
k2
(2)
将(2)代入(1)得:
v k2
EtS Km S
v
k2Et S Km S
(3)
当[Et]=[ES]时, v Vm
所以 Vmk2Et (4)
将(4)代入(3),则:酶促v反应动KV力mm学a有x方S程S推导过程
15
Vmax指该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S]为底 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V是在某一底物浓 度时相应的反应速度。从米氏方程可知: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3
为解释酶被底物饱和现象,Michaelis和Menten 做了大量的定量研究,积累了足够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4
SE k1 ES k2 PE
S EtES
k1
ES
[ES]生成速度:v 1 k 1 E t ES S ,[ES]分解速度:v 2 k 1 E S k 2 ES
3
➢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机理:
1. 温度影响反应体系中的活化分子数:温度增加,活化 分子数增加,反应速度增加。
2.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过高的温度使酶变性失活,反应 速度下降。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常数,因为一种酶的最适温度 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受到酶的纯度、底物、激活剂、 抑制剂、酶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酶的最适温 度与其它反应条件有关。
当底物浓度很低时 [S] << Km,则 V≌Vmax[S]/Km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呈正比;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 [S]>> Km ,此时V≌Vmax ,反应速度达最大 速度,底物浓度再增高也不影响反应速度。Βιβλιοθήκη 酶促反应动力学有方程推导过程
16
2.米氏常数的意义
(1). 物理意义: Km值等于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