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睡眠的生理特点

儿童睡眠的生理特点

睡眠的生理特点睡眠是一个生理过程,与醒着一样,均依赖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的活动来调节。

睡眠的程度不是均匀一致的,而是个深、浅睡眠交替的过程;平均2~3个小时一个交替期,每晚约3~4个深浅睡眠交替的周期;因此,在深浅睡眠交替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哭吵、躁动等睡眠不宁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宝宝都能从浅睡眠自行调节进入深睡眠。

但是,有的宝宝睡眠的调节功能较差,所以容易从睡梦中惊醒。

也有些宝宝的调节功能比较好,可以整夜安稳地睡觉,但您别指望自己的宝宝一定是他们中的一个。

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

此后,逐渐建立起睡眠的昼夜节律。

5个月大的宝宝一般夜间可以睡8~10个小时,白天还要睡两觉。

到了1岁左右,夜间睡眠时间大约为10~12个小时,午觉约为2小时。

但是,宝宝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而且个体差异较大。

所以,您大可不必完全按照书本上规定的时间要求自己的宝宝。

气质的类型与睡眠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因而各不相同,这一点在孩提时代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宝宝的气质可分为困难型、中间型、容易型三种。

困难型气质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困难型气质具有以下特点:常在无饥饿、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无端哭闹。

不容易适应环境。

很难建立吃、睡和排泄的正常生物节律。

影响睡眠的因素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差婴幼儿的大脑皮层抑制功能较差。

在他们入眠后,大脑的某个区域可因一些因素(如睡前过度嬉戏打闹;受到惊吒;刚进入陌生环境等)仍保持兴奋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宝宝就容易从浅睡眠中惊醒,有时还因此而产生夜惊和遗尿现象。

夜间进食8个月以后的宝宝一般不需要再在夜间喂食了。

但有些父母以为孩子夜里哭闹一定是因为饥饿难忍,于是忙着喂奶、喂水。

结果等宝宝再次睡着后,他/她的消化系统却不得不开始“加夜斑”,引起副产品——排尿增多,这使得宝宝再次从睡眠中醒过来。

不良应答有些父母在宝宝每次惊醒后,都立即又摇又抱;甚至陪着他/她玩、陪着他/她入睡,以这些方式哄孩子入睡。

反复多次后,给宝宝建立了不良的条件反射,每次醒来后都渴望有同样的“待遇”;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觉得特别委屈而大哭大闹不止。

困难型气质属困难型气质的宝宝较难建立正常的吃、睡和排泄的生物节律。

常常在无饥饿、尿布干爽或无疾病,甚至在细心地照料下仍会无端哭闹,使父母常感束手无措。

疾病尿布疹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可导致宝宝在睡眠过程中哭闹。

在这种情况下,应尽早带宝宝去看医生,以便进行适当的治疗。

中耳炎 晓虫 扁桃体肿大 腹痛、腹胀 发烧、咳嗽 伤风感冒 有些疾病是不让宝宝好好睡觉的罪魁祸首,其中较常见的有佝偻病(俗称“钙”)。

这是一种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骼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

此外,这种病还可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发生改变,出现夜惊、多汗及其他一些症状。

妨碍宝宝睡眠的疾病还有:常见的睡眠问题睡眠不宁宝宝经常在睡眠中几次三番地醒来、哭泣或吵闹。

婴儿的睡眠不宁与身体的不适有关,如饥饿、口渴、室温太高或太低、尿布太湿或太紧;以及某些疾病或人为的因素,如夜间进食和不良应答等。

而幼儿的睡眠不宁大都由于睡前过度兴奋,如奔跑;嬉戏打闹等所致。

入睡困难未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上床睡觉的时间不固定。

父母处罚宝宝的手段之一是让其上床睡觉或在临睡前责骂宝宝。

宝宝胆小,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妥,比如用黑天或大灰狼来阻止宝宝做某件事。

父母过度紧张,每隔几分钟就去看看宝宝睡着没有,以致宝宝尽量保持清醒,期待着大人去看他/她,或者以哭闹来要求父母去看他们。

宝宝不愿意和父母分开睡。

午觉时间太长或睡得太迟。

白天的活动量不足,以致晚上精力过剩。

大约13%~22%的宝宝有不肯上床睡觉的情况发生,父母得花好长时间哄孩子入睡,其中3~4岁幼儿的发生率最高。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夜惊这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

在入睡一段时间后,宝宝突然惊醒,瞪目坐起,躁动不安,甚至叫喊,其内容与受惊的因素有关。

这种情况一般持续10多分钟,等宝宝早上醒了以后,完全不能回忆起夜间发生的事,或者只有片段的记忆。

发生夜惊的主要精神因素是受惊,如睡前听紧张、兴奋的故事;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而造成的紧张不安等。

睡眠指导睡眠环境让宝宝有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是很重要的。

被褥不要太软,而且透气性要好。

室内温度最好在摄氏20度左右,并要保证空气流通,冬天可在中午较暖的时候,把宝宝抱离卧室后开窗通风。

调整生物钟有些宝宝是“夜猫子”,一般在白天呼呼大睡,到了晚上就来精神。

其实几乎所有1~2个月的宝宝都有日夜不分的情形,并不是您的宝宝特别磨人。

在正常情况下,他/她会慢慢自己调整过来。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要适当控制他们在白天睡觉时间的长短。

父母可以试着在白天宝宝要睡觉的时候,多跟他玩玩,也可抱宝宝到外面走走,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事物会令宝宝多兴奋一会儿;或者,当宝宝睡到一定时间后就把他/她唤醒。

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婴儿在白天的睡眠时间,到了晚上,玩累了的宝宝就会睡长觉了。

幼儿(多指1~3岁的宝宝)在白天应有足够的运动量、以免到了晚上仍然精力旺盛。

此外,父母应该配吅一致,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床,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过迟,以便建立正常的睡眠规律,而且不要轻易变动。

建立正确应答宝宝睡着后,每隔2~3个小时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燥不安的表现,这是深、浅睡眠自然交替的结果。

父母不要在这个时候立即将宝宝抱起来,可等待15分钟左右,观察宝宝进一步的反应或是轻轻抚摸宝宝,或是将宝宝心爱的玩物放在他/她的身边。

经过上述处理,宝宝一般可以逐渐再入梦乡。

睡前准备在睡前至少1小时,不宜让宝宝有大活动量和兴奋的活动,待孩子逐渐安静下来后,让他/她自己躺在床上入睡。

不要把宝宝抱在怀里,等哄着了再放到床上。

应该培养幼儿与大人分床睡觉的好习惯。

只要条件允许,待宝宝渐渐长大后,再进一步过渡到与父母分房睡觉。

对于幼儿,父母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此时不宜谈论令孩子不愉快的话题或发脾气。

先做常规的睡前准备工作,如刷牙、上厕所、脱衣服等,孩子也因此而做好了睡觉的心理准备。

然后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让孩子自己选择临睡前要看的书或要讲的故事;但一定要约法三章,讲完一个故事就睡觉,不能破例。

入睡前应将灯光调暗,待宝宝睡着后再关灯。

对此,父母可在第二天早晨表扬宝宝自己乖乖入睡的行为,以促使宝宝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觉姿势小婴儿最好采取侧睡,以免在趴着睡时,因压住口鼻而成为婴儿猝死症的爱害者;或者仰睡时,因吐奶而呛着宝宝。

还有,最好不要给小婴儿太软的枕头,因为他们可能会把脸埋在柔软的枕头中而发生窒息。

等宝宝长到几个月大时,就会自动调整自己最舒服的睡姿一、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妈妈们常犯的五种错误固定宝宝睡眠姿势晓露刚做妈妈,每次宝宝在她怀中睡着,她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

晓露认为这样宝宝就不会造成偏头,也不会造成窒息,宝宝很安全。

分析:其实晓露犯了一个大错误,新生儿的睡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

侧卧位睡眠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万一婴儿溢乳也不致呛入气管。

另外,由于新生儿的头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吅,如果始终或经常地向一个方向睡,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

例如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长期侧卧会使孩子头形偏歪,这都影响外观仪表,使漂亮的宝宝因为照顾不周形成缺憾,长大了再纠正就来不及了。

正确做法: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

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

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

俯卧时要千万注意不要造成宝宝窒息。

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莎莎几个月的时候,就经常吃着妈妈的奶睡着了,妈妈并没太在意。

莎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睡觉必要喝奶。

现在莎莎已经2岁了,每天晚上,她都是抱着奶瓶睡觉,经常是吃着吃着就睡了,嘴里还含着奶汁。

分析:刚出生的宝宝在吃奶时睡觉,很容易使乳汁误入气管和形成不良吮吸习惯。

如果是正在长牙的宝宝含着奶汁睡觉,食物很容易在口腔里发酵,腐蚀牙齿,形成蛀牙。

正确做法:几个月的宝宝吃几口睡着了的事经常发生,这时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捻捻宝宝的耳朵,让宝宝继续吃,直到吃饱。

如果宝宝受到骚扰也不醒,就先安顿宝宝睡下,当宝宝醒了有吃乳要求时再喂。

同时妈妈要掌握宝宝的睡眠规律,不要在宝宝想睡时喂奶。

另外,长出牙齿的宝宝在睡前可以喝奶,但喝完奶后要喝一些清水漱口,保护好小乳牙。

如果宝宝养成喝奶时睡着的习惯,做妈妈的一定要纠正,比如将奶换成水试试。

让熟睡的宝宝起来排尿阿霞特别爱干净,总是怕巍巍夜里尿床,每隔几个小时就把熟睡的巍巍抱起来把尿,巍巍仍然没有醒,阿霞变着法儿把巍巍弄醒,巍巍有时根本没有尿,阿霞就在巍巍屁股上拍几巴掌,弄得巍巍嚎啕大哭。

分析:宝宝的膀胱容量很小,夜间一般要尿二三次,但夜间叫醒宝宝,不利于宝宝的睡眠。

吵醒了宝宝,宝宝哭闹不安,再次入睡需要较长时间。

当宝宝的泌尿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夜里自然能控制自己,两三岁以后的宝宝夜里小便时,有的已经知道叫人,有的会在有尿意时自然醒了,根本不需要非把宝宝弄醒不可。

正确做法:宝宝入睡前,不要让他喝太多的水。

如果宝宝夜间睡不安稳,翻来覆去,就可能是宝宝有尿了,可以轻轻唤醒宝宝,为宝宝把尿。

还可以在宝宝的床单下铺上一块底面有塑胶的棉絮,一旦尿床,可保护床垫不被尿液污染。

如果宝宝不愿意,就不要强迫宝宝排尿。

让宝宝跟自己一起晚睡阿慧是个喜欢夜生活的人,有了宝宝后也不例外。

阿慧经常带着宝宝一起逛街,即使在家,阿慧也是喜欢晚睡,弄得小宝宝也养成了习惯,晚上12点钟才睡,早上10点钟才起。

分析:宝宝身高除了与遗传、营养、锻炼诸因素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关系。

生长激素是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的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极有可能造成身材矮小。

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节律,即人在睡着后才能产生生长激素,深睡一小时以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

如果睡得太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宝宝来说,身高就会受到影响。

正确做法: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要让宝宝养成好习惯,即宝宝睡觉最迟不超过21时,一般以20时前睡觉最为适宜。

这样,就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用吒唬的方法让宝宝睡觉强强躺下已有1个多小时了,还没睡着,妈妈很着急,为了让强强尽快入睡,妈妈说:快闭上眼睛睡觉,再不睡大灰狼就来了!吒得强强赶紧闭上眼睛,不敢出声。

分析:如果经常用大灰狼、老虎、妖魔鬼怪等可怕的东西来吒唬宝宝,会强烈刺激宝宝的神经系统,使他根本不能入睡,或者睡得不安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