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1. 为什么说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它对交易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很多都是无形资产,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一旦某个地方发明并应用了一种新“主意”(或知识),那么在另一个地方使用它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并且也并不减少原产地所能使用的这种“主意”的数量。
从社会的观点看来,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的条件是根据其边际成本定价,那么这种无形资产的价格就该为零或接近于零。
这样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这种无形资产没有人愿意提供,要么订价不合乎效率原则。
某些核心资产的“公共物品”特点使得转移这种技术的最好办法是两个企业合而为一,共同分享这项技术。
换言之,在一个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比通过外部市场来解决这一问题要更有效率。
显然,把这一逻辑再引伸一步,如果上述交易涉及的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那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发放许可证的办法来完成这一无形资产的转移。
2. 根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方式,讨论发展中东道国在利用外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提示:从利用外资的角度讲,贸易壁垒或者营销成本的增加会促进外资的流入;东道国劳动、资本和其他常规要素的总成本,以及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附加成本都比较低,会促进外资的流入;企业特有优势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预期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外资的流入。
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促进外资的流入。
3. 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企业的决策过程会产生哪些影响?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同一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在信息不对称严重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交易或者难以成交、或者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
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持有人便倾向于自己使用这种资产来实现其价值。
4. 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动态过程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哪些异同?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动态过程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前者是外国直接投资理论,后者是有关于产品的理论。
5. 为什么研究与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更具有跨国经营的动机?
答案提示: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能力且能连续推出创新成果的企业,比那些研究与开发能力较低偶而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化的动机。
因为对于前者来说,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产率决定了对外出售其成果的较高频率,这意味
着它通过外部市场实现这种交易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
此判断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外直接投资与研究开发正相关的事实相吻合,一般说来,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实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而研究与开发实力较低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6.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方式对收入分配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方式对于东道国来讲,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劳动力收入的增加,不利于投资母国劳动力收入的增加。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投资母国资本的回报。
7. 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趋势讨论跨国公司对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答案提示:跨国公司对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同时,跨国公司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对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