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来安县如何融入长三角的研究

关于来安县如何融入长三角的研究


四、基本对策
4、改善来安县的投资环境



大力宣传来安县的优良投资环境,如来安的生态环 境和社会治安形势良好,劳动力价格低,物价低, 房地产价格低,教育水平高,科技力量强,人才多。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需要加快“生态来安”、“数 字来安”和“信用来安”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和服务质量。 运用优势资源、优良资产、优先项目吸引投资。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来安县县城距南京市62 公里,汊河镇离南京高 新技术开发区只有8公 里。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2)资源优势 来安县资源丰富,有100多种野生动物和600多种野 生植物;全县粮食年生产能力可达5亿公斤,油料 5000万公斤,蔬菜、瓜果、畜禽及水产品等产量可 达4亿公斤;非金属矿藏储量大、品种多、品位高, 主要有钾长石、膨润土、玄武岩、石英石等20多种, 其中已探明的钾长石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
谢谢!
(1)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刚起步 (2)长三角发展的内在要求 (3)长三角对外辐射和产业扩散呈加速之势 (4)省内的政策和环境支持 安徽省明确提出,“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是我省抢抓沿海资本、技术、产业等梯度转移机遇, 把比较优势组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 径。”并将之作为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 战略之一积极推进实施。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2、劣势(weaknesses)
(3)观念和机制落后

市场意识不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观念、机制、 手段等方面,有效运作市场不够。缺乏优惠的政策, 缺乏优惠的环境。这对融入长江三角洲有一定的阻 碍作用。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3、机遇(opportunities)

一、背景分析
1、长三角概况
Βιβλιοθήκη “长三角”城市群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 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 强县中,“长三角”地区占37个。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0 多家在“长三角”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数已超过1500亿美元。 “长三角”地区的钢铁、石化、汽车、纺织等产品的规模、技 术水平、品牌等都具有明显优势。“长三角”的15个城市2002 年平均实现GDP突破了1000亿元,达到1276亿元。 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正逐步走向一体化。制造业在 江浙,金融、商贸服务业在上海;中小企业在江浙,大型企业 在上海。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 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 “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群、世界第六 大城市群。
三、战略与定位
1、战略选择

主动接轨、优势互补、主攻南京、梯次推进
三、战略与定位
1、战略选择


主动接轨——要在思想观念、体制环境、交通设施 和市场体系等方面尽快接轨。 产业互补——加快发展来安县主导产业。来安县投 资导向明确。支柱行业是:化工橡塑、医药包装、 轻工机械、粮油加工、建筑建材、非金属矿藏开采、 商贸服务、旅游资源开发等8大支柱行业。来安县 应抓住世博会机遇,建成与长三角统一的旅游网络。 着力发展优质水产、畜禽、蔬菜、园艺、茶叶等具 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成长三角稳定的绿色 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加强建设长三角重要的劳务 供应基地。
关于来安县如何融入长三角的研究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 2004.03
一、背景分析
1、长三角概况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长三角”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 目前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包括上海,江 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 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 “长三角”地区构成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两个辐射扇 面的战略枢纽点。2001年,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要“进一步发 挥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借助这股“东风”的推动,进行更全面、更深 入的城市规划大调整、大改造和大开发。形成了“长三角”城 市群。
三、战略与定位
1、战略选择


主攻南京——把南京作为重点,在产业、物流、外 资、市场、贸易等方面加强与南京的全方位接轨, 努力成为南京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 梯次推进——来安县濒临长江三角洲北翼,在安徽 省融入长三角的梯次推进战略中是次于芜马铜地区 的第二级梯队。应重点发展两个开发区,尤其是汊 河新区将成为接轨南京的桥头堡。其他城镇地区则 要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6、做好观念体制的接轨

要学习借鉴长三角发达地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的先进思想、灵活机制、科学管理方式。要加快建 立市场化、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有 效地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服务设施的运行效率。城市 管理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营造 有利于创业、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城 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城乡发展联动,增强城 市发展的辐射力和聚集效应,使城市综合效益达到 最大化。

经济落差大。2002年长三角人均GDP为3100美元, 安徽仅678美元,来安县为??美元。经济水平的 落后直接制约了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2、劣势(weaknesses)
(2)产业结构层次差距大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进入较高工业化阶段,而来安县 刚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较低,非公有 制经济力量弱,经济外向度不高,县域经济、园区 经济不强、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导致 城市建设和发展缺乏内源动力和外部支持。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3)劳动力优势 长三角内部正在进行城市功能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大量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内 地转移。来安县劳动力丰富,人力成本较低,为长三 角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四、基本对策
5、做好城市规划的接轨


来安县城市建设和发展要融入长三角,必须在规划 上要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对接,重点编制好县域 和区域空间布局、道路交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 设施等规划。 要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城市景观和生 态环境建设,为接受长三角辐射创造良好的城市环 境。
四、基本对策
四、基本对策
3、先行融入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的建成,将会给来安县的经济发展提供许多 难得的机遇:有利于来安更好地利用核心城市南京的公 共资源;有利于来安承接南京的辐射作用,顺应核心城 市部分产业向外扩散和转移的趋势,促进来安的产业结 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通过圈内的统一市民待遇,为来 安进一步开拓外埠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等。 与南京都市圈接轨,满足核心城市南京对周边卫星城的 作用与要求应做到:一是调整商业业态,推行错位经营 战略。二是大力发展食品副食品生产加工业。三是因地 制宜建设市场。四是加快发展旅游娱乐休闲产业。五是 加快房地产业的开发与加强物业管理。
二、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4、挑战(threats)
(1)存在着被边缘化的严重危险 发达地区对相邻的落后地区经济上客观存在的“抽 血”作用 (2)兄弟城市崛起,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 安徽省马鞍山市已于今年1月15日正式申请加入长
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3)政府职能转变 建立新型的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政府
五、未来目标

1、连接与传递上海、江浙等发达地区向滁州 市内其它地区辐射的窗口地区 2、变区域边缘为开发前沿

六、结语

来安县融入长三角具体说就是借助长三角地区资金、 技术、人才的经济辐射力量发展本县经济,利用其带 动效应发展与之产业链相联系的扩散、配套产业,利 用其国际知名度引进外资,输出过剩劳力、打开农副 产品和原材料市场,达到和发达地区迅速缩小差距、 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而在积极地融入中实现来安县的 跨越式发展。
一、背景分析
2、来安县融入长三角现状


当前,正是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 经济圈逐步融合、初步形成发展的阶段,对于来安县 来说存在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产业结构、市场 化机制上,来安县都和长三角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 自身的竞争力不高。与长三角不能够在人流物流上很 好的实现融通。市场化机制仍不成熟,生产要素流动 更是无法与长三角接轨。
四、基本对策
2、积极参与长三角的经济分工


要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以特色求生存和发展 。 对不具备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的产品、产业、行业 等,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实施限制、转向和必要的淘汰,以集中力量发展和 壮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规 模和档次。
三、战略与定位
2、定位



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产业梯度转移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旅游休闲基地 高素质劳动力输出基地
四、基本对策
1、主动承接长三角的经济辐射


辐射缘自于“落差”。所谓“辐射”是指经济上相 对发达的地区对临近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客观存在 的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作用有三种表现形式:消耗 带动 、转移带动、影响带动 。 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首先必须消除 “诸侯”经济的思想,正视我们与“长三角”地区 的差距,自觉承受辐射,甘当配角。
(4)交通优势 来安县交通运输方便,公路四通八达,104国道、 312省道及正在建设的蚌宁高速公路直穿境内;县城 距津浦铁路仅22公里,距南京碌口国际机场仅80公 里;内河航运有汊河港、水口港直达长江,航距72 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