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聚合物受热变化
提高树脂耐热性方法:
增加高分子链刚性:引入共轭双键、三键或环状结构; 进行结晶:-C-O-C-, -OH, -NH2等; 进行交联:交联键增加,提高分子间作用力。
25
三、耐腐蚀性能
树脂的腐蚀 物理作用:溶胀或溶解,导致结构破坏,性能下降 化学作用:化学键破坏或新的化学键 影响因素: 树脂结构 树脂含量 树脂固化交联密度
CH2 O
CH
31




一、 环氧树脂及其固化物的优缺点 (1) 力学性能高。环氧树脂具有很强的内聚力, 分子结构致密,所以它的力学性能高于酚醛树脂和不 饱和聚酯等通用型热固性树脂。 (2) 附着力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含有活性极 大的环氧基、羟基以及醚键、胺键、酯键等极性基团, 赋予环氧固化物对金属、陶瓷、玻璃、混凝士、木材 等极性基材以优良的附着力。 (3) 固化收缩率小。一般为1%~2%。是热固性 树脂中固化收缩率最小的品种之一(酚醛树脂为8%~ 10%;不饱和聚酯树脂为4%~6%;有机硅树脂为4 %~8%)。线胀系数也很小,一般为6×10-5/℃。所 以固化后体积变化不大。 (4) 优良的电绝缘性优良。环氧树脂是热固性树 脂中介电性能最好的品种之一。
理性能将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
分为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用金属基复合材料。
2
金属复合材料的优点
1 2 3 与陶瓷材料相 比,金属基复合 材料具有高韧性 和高冲击性能、 热膨胀系数小等 优点
与传统金属材 料相比,金属 基复合材料具 有较高的比强 度、比刚度和 耐磨性
与树脂基复合材 料相比,金属基 复合材料具有优 良的导电、导热 性,高温
聚合物形变:普弹形变、高弹形变、粘流形变
普弹形变:由聚合物分子的键长和键角改变引起, 变形较小(1%) 高弹形变:由大分子链的链段移动引起,是聚合物主 要变形形式(Tg以上) 强迫高弹形变(Tg以下):在外力作用量够大,时间 是够长条件下出现 决定因素:大分子链的柔韧性、大分子链间的交联密度
如:邻苯二甲酚酯、聚酰胺 等。
(4)触变剂
提高树脂在静止状态下的粘度,在外力作用下,树脂又变成 流动性液体。适合于大型产品,尤其在垂直面上使用,加入 量为1~3%。 如:活性SiO2(白炭黑)、膨润土、聚氯乙烯粉。
15
(5) 填料
降低成本,改善性能(降低收缩率,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 性能、导电、导热等)。 如:CaCO3、滑石粉、石英粉、金属粉。
21
4. 树脂体积收缩率:物理收缩、化学收缩
固化收缩率:环氧树脂1~2%;聚酯树脂4~6%;酚醛树脂8~10%
影响因素:固化前树脂系统(包括树脂、固化剂等)的密度;
基体固化后的网络结构的紧密程度; 固化过程中有无小分子释放。 降低收缩率方法:调节树脂大分子链段充分伸直,固化前分子 间填充密实,固化后有紧密的空间网络。
陶瓷、碳化硅陶瓷等
11
三、聚合物基体材料
一、基体材料的组分及作用
1.聚合物基体:
基体材料主要成分,决定复合材料的性能、 成型工艺及价格。 要求: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耐老 化性能,并且要施工简单,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12
2 、 辅助剂:
(1)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 交联剂: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
26
四、介电性能
树脂分子由共价键组成,是一种优良的电绝缘材料. 极性大的分子一般介电常数也大
影响因素:
树脂大分子的极性:极性增加,电绝缘性下降; 固化树脂杂质含量及种类
27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 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热固性树脂其分子结构为体型,
它包括大部分的缩合树脂,热固性树脂有酚醛、环氧、
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络结构的物质。 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
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也称为固化剂。 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 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 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促进剂:与催化剂或交联剂并用时,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的一种用量较少的物质。
复合材料的基体
复合材料的基体是复合材料的连续相,起到将增强体黏
结成整体,并赋予复合材料一定形状、传递外界作用力、
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的作用。 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聚合物材料
1
一、金属材料
基体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载
体,占有很大的体积比列,基体材料的力学物
17
4 、基体材料的选用原则
①产品性能 ②工艺性能
综合决定
基体材料
③成本及来源
18
二、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结构特点:
(1)分子链很大(103~105个结构单元):线形的,支链的, 网状的
(2)链长有限的聚合物分子中含有官能团或端基
(3)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若分子链中化学键有一定的内旋转自由度,则柔性大,反之, 则呈刚性。
13
(2)稀释剂:降低聚合物基体粘度,便于施工。
非活性稀释剂:不参与树脂固化反应,树脂成型中挥发,加 入量为10~60%。如:丙酮、乙醇、甲苯、苯
活性稀释剂:不与树脂固化反应,成为材料成分,加入量为 10%。如:苯乙烯(不饱和)、环氧丙烷丁基醚
14
(3) 增韧(增塑)剂
降低树脂刚性、提高塑性,将导致强度和耐热性下降。
6
二、陶瓷基体材料
传统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主要由含二氧化硅的 天然硅酸盐矿物质制成。包括玻璃、水泥、搪瓷

现代陶瓷:高纯度、高性能的氧化物、碳化物、
硼化物、氮化物等。如氧化铝陶瓷、碳化硅陶瓷、
氮化硅陶瓷等。
7
由于单一的陶瓷存在脆性大,韧性差,很容易因存在的裂
纹、空隙、杂质等缺陷而破碎。因此在陶瓷基体中添加其
与晶体共存的均匀多晶材料,又称为玻璃陶瓷。

微晶玻璃具有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较大等特点,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典型代表:Li2O-Al2O3-SiO2
9
2 、 氧化物陶瓷

应用较多的有:Al2O3,MgO,SiO2,ZrO2,
莫来石(3Al2O3-2SiO2)等。具有高强度、高
硬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但脆
(6) 颜料
用量约0.5~5% 要求:颜色鲜明,有耐热性和耐光性;在树脂中分散良好, 不影响树脂固化。一般选用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影响树脂 固化。
16
3 、基体的作用
均衡载荷,传递载荷(将单根的纤维粘成整体); 保护纤维,防止纤维磨损; 赋予复合材料各种特性(耐热、耐腐蚀、阻燃、抗辐射); 决定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成型方法。
22
固化是指线型树脂在固化剂存在下或加热条件下, 发生化学反应而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体型结构的固 态树脂的全过程。
液态树脂
可溶线型小分子
固化
固态树脂
不溶不熔体型结构大分子
失去流动性 凝胶: 粘流态树脂 半固态凝胶 凝胶时间<手糊时间 固 化 硬度、形状 阶 定型: 凝胶 段 熟化: 表观上变硬,一定力学性能,经后处理,稳定物理化学
32
(5) 工艺性好。环氧树脂固化时基本上不产生低分子挥发 物,所以可低压成型或接触压成型。能与各种固化剂配合制 造无溶剂、高固体、粉末涂料及水性涂料等环保型涂料。 (6) 稳定性好,抗化学药品性优良。不含碱、盐等杂质的 环氧树脂不易变质。只要贮存得当(密封、不受潮、不遇高温), 其贮存期为1年。超期后若检验合格仍可使用。环氧固化物具 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其耐碱、酸、盐等多种介质腐蚀的性 能优于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因此环氧 树脂大量用作防腐蚀底漆,又因环氧树脂固化物呈三维网状 结构,又能耐油类等的浸渍,大量应用于油槽、油轮、飞机 的整体油箱内壁衬里等。 (7) 环氧固化物的耐热性一般为80~100℃。环氧树脂的耐 热品种可达200℃或更高。
5
选择金属基体的原则及主要金属基金属
选择基体材料是要考虑复合材料的类型。比如连 续增强纤维增强金属基体要求与纤维有良好的相 容性与塑性,而不要求基体有很强的强度,而非 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要求金属基体强度很高。
金属与合金品种繁多,目前用作金属基复合材料 的金属有: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镍合 金,铜与铜合金,锌合金,铅、钛铝、镍铝金属 间化合物等。
性大。

主要的增强物为:陶瓷颗粒或晶须。
10
3 、 非氧化物陶瓷
指不含氧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硅化物等。
自然界比较少,需要人工合成,是先进陶瓷特别是金属陶
瓷的主要成分和晶相,主要由共价键结合而成,也有一定 的金属键成分。
共价键结合能比较高—材料有高的耐火度、高的硬度
(有的接近金刚石)、高的耐磨性,但脆性大,抗氧化能 力低。 主要有氮化硅陶瓷(Si3N4)、氮化硼和氮化钛
性能
23
二、耐热性能
复合材料耐热性:温度升高,性能变化 物理性能:模量、强度、变形 化学性能:失重、分解、氧化
树脂耐热性
物理耐热性: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仍然保持 其作为基体材料的强度 化学耐热性:树脂发生热老化时的温度范围 物理变化:变形、软化、流动、熔融 化学变化:分子链交联、氧化、产生气体等
24
33
环氧树脂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耐候性差,环氧树脂中 一般含有芳香醚键,固化物经日光照射后易降解断链,所以 通常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固化物在户外日晒,易失去光泽, 逐渐粉化,因此不宜用作户外的面漆。另外,环氧树脂低温 固化性能差,一般需在10℃以上固化,在10℃以下则固化缓 慢,对于大型物体如船舶、桥梁、港湾、油槽等寒季施工十 分不便。
氨基、不饱和聚酯以及硅醚树脂等。
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