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变化、 变化、引进 推翻、 推翻、深入 失望、认为 失望、 促进、培养 促进、 都以失败告终, 都以失败告终,都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①无论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 无论是地主阶级、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一)、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
一、新文化运动
指导书》 1、背景 《指导书》 2、标志 3、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涉及思想文化和文学领域) 涉及思想文化和文学领域)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提倡“民主” 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批判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批判儒家学说, 打倒孔家店”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中国历次运动或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次运动或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变题: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 变题: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脱离群众,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没有按思想、制度到技术的顺序向西方学习 (2)主要原因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 为他们的殖民地; 为他们的殖民地; ②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 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4、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②胡适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鲁迅 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创作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发表了《新纪元》 ④李大钊 发表了《新纪元》,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5、影响 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 思想解放运动 民的觉醒,也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民的觉醒,也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马克 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1、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如: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 2、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学习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学习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辛亥革命学习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3、学习西方思想观念。如: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学习西方思想观念。 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 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 2、过程
P100—101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 心: 北京 参加者: 参加者: 学生 方 式: 集会、示威游行 集会、 主要事件: 主要事件: 火烧赵家楼 中 心: 上海
①前期(第一阶段) 前期(第一阶段)
②后期(第二阶段) 参加者: 工人、商人、学生 后期(第二阶段) 参加者: 工人、商人、 罢工、罢市、 方 式: 罢工、罢市、罢课
3、结果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意义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英、法、美等大国崛起的三个阶段:
1、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 、思想观念的转变。 文艺复兴、 2、制度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 、制度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民主制度。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民主制度。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3、技术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技术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1、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比较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时间 政治派别 领导人物 性质 政治主张 情节 影响 结果 作用 启示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19世纪 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世纪 年代 年 1911年 年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奕、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学习西方技术 学西方制度(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制度(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西方制度 学 学西方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制度 民主共和制 自强、 、 自强、求富 1862 公车上书 1895、1898 三民主义1905、191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