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19931983~1993年高考物理试题压轴题(全国卷)年高考物理试题压轴题(全国卷)【19831983】】一个光滑的圆锥体固定在水平的桌面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θ=30°(如右图)。
一条长度为l的绳(质量不计),一端的位置固定在圆锥体的顶点O 处,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体(物体可看作质点,绳长小于圆锥体的母线)。
物体以速率v 绕圆锥体的轴线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和绳在上图中都没画出)。
(1).当v =gl 61时,求绳对物体的拉力。
(2).当v =gl 32时,求绳对物体的拉力。
(要求说明每问解法的根据)解答:题目要求考生说明每问解法的根据.物体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物体与锥体表面接触(见图1);一种是物体与锥体表面不接触(见图2)。
当接触时,物体受力如图1所示,T是绳对物体的拉力,N 是支持力,mg 是重力。
物体与锥面间无摩擦。
将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按牛顿定律得:T sin θ-N cos θ=mθsin 2l v (a)T cos θ+N sin θ=mg .(b)由(a)、(b)两式消去T ,可得N 跟v 的关系如下:N =mg sin-m θθsin cos 2l v .在θ给定后,v 越大,N 越小,当v =θθcos sin 2gl 时,令v b 表示这个速率,并将θ=30°代入,可得:v b =63gl (c)因为N 是支持力,最小等于0,所以当v >v b 时,物体不再与锥面接触。
(1).当v =gl 61时,因为v <v b ,所以物体与锥面接触,由(a)、(b)式消去N ,可得:T =m l v 2+mgcos θ=mgl glm 2361+=.6331mg+或:T =1.03mg.(2)当v =gl 23时,因为v >v 0,所以物体与锥面不接触。
这时物体只受重力和绳子拉力作用(如图2所示)。
用α表示绳与圆锥体轴线之间的夹角,将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按牛顿定律得:T sinα=m αsin 2l v ,(d)T cosα=mg .(e)将v =gl 23代入(d)式,由(d)、(e)两式消去α,可得:2T 2-3mgT -2m 2g 2=0解此方程,取合理值,得:T =2mg .评分说明:全题12分。
本题要求考生说明每问解法的根据,即要求得出(c)式,并将(1)、(2)两问中的速率与(c)式相比较。
这部分内容占6分。
不论考生用什么方法解题。
得出(c)式的给4分,再将(1)、(2)两问中的速率与(c)式比较的,再各给1分。
在(1)中,列(a)、(b)式及求解占3分。
(a)、(b)两式中有一个列错的,扣2分。
单纯运算错误,扣1分。
答案最后结果写作T =mg 的,不扣分。
在(2)中,列(d)、(e)式及求解占3分。
(d)、(e)两式中有一个列错的,扣2分。
单纯运算错误,扣1分。
若误认为α=30°,扣2分。
【19841984】】在真空中速度为v =6.4×107米/秒的电子束连续地射入两平行极板之间.极板长度为l=8.0×102−米,间距为d=5.0×103−米。
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极板之间的中线通过。
在两极板上加一50赫兹的交变电压V=V 0sinωt,如果所加电压的最大值V 0超过某一值V c 时,将开始出现以下现象:电子束有时能通过两极板;有时间断,不能通过。
(1)、求Vc 的大小。
(2)、求V 0为何值才能使通过的时间(△t)通跟间断的时间(△t)断之比为:(△t)通∶(△t)断=2∶1。
解答:(1)电子通过平行板所有的时间9101−≈u秒,交变电压的周期T≈210−秒,可见:u1<<T 因此,电子通过平行极板时,极板间的电压从场强可看作是恒定不变的。
电子进入平行极板中间后,其运动沿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沿竖直方向为匀加速运动。
设电子束刚好不能通过平行极板的电压为V c ,电子经过平行极板的时间为t,所受的电场力为f ,则:t =u1(a)2212at d =(b)a =mdeV m f e =(c)由以上三式,可得:V c =222el d mu 代入数值,得:V c =91伏特.(2)因为(△t)通=2(△t)断,所以:V c =V 0sin3π(d)由此得:V 0=3sinπc V 代入数值得:V 0=2391=105伏特评分说明:全题10分。
(1)5分,(2)5分。
(1)中,列出(a)式和(b)式的,给1分。
列出(c)式的,给3分。
最后答数正确的再给1分。
没有对电子通过极板的时间和交流电的周期进行分析比较的,不扣分。
(2)中,列出(d)式的,给4分。
最后答数正确再给1分。
【19851985】】图1中A和B表示在真空中相距为d 的两平行金属板,加上电压后,它们之间的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
图2表示一周期性的交变电压的波形,横坐标代表时间t ,纵坐标代表电压U 。
从t =0开始,电压为一给定值U 0,经过半个周期,突然变为-U 0;再过半个周期,又突然变为U 0;……如此周期性地交替变化。
在t =0时,将上述交变电压U加在A、B两板上,使开始时A板电势比B板高,这时在紧靠B板处有一初速为零的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 )在电场作用下开始运动。
要想使这电子到达A板时具有最大的动能,则所加交变电压的频率最大不能超过多少?解答解答::开始t=0时,因A板电势比B 板高,而电子又紧靠B板处,所以电子将在电场力作用下向A板运动。
在交变电压的头半个周期内,电压不变,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动能不断增大。
如果频率很高,即周期很短,在电子尚未到达A板之前交变电压已过了半个周期开始反向,则电子将沿原方向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再过半个周期后,其动能减小到零。
接着又变为匀加速运动,半个周期后。
又做匀减速运动。
……最后到达A板。
在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电子动能要减少。
因此,要想电子到达A 板时具有最大的动能,在电压的大小给定了的条件下,必须使电子从B 到A 的过程中始终做加速运动。
这就是说,要使交变电压的半周期不小于电子从B 板处一直加速运动到A 板处所需的时间.即频率不能大于某一值。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的加速度a 为:a =mdeU 0(a)其中e 和m 分别为电子的电量大小和质量,令t表示电子从B 一直加速运动到A所需要的时间,则d =221at 或t=ad 2(b)令T 表示交变电压的周期,ν表示频率,根据以上的分析,它们应满足以下的要求:t≤2T (c)即ν≤t21(d)由(a)、(b)、(d)三式可解得:ν=208md eU (e)即频率不能超过208md eU 评分标准:本题12分。
列出(a)式的,给2分。
列出(b)式的,给2分。
这一部分共占4分。
能按题意得出条件(c)式或(d)式的,给5分。
得出最后结果(e)式的,再给3分。
这一部分共占8分。
【19861986】】(10分)本题是附加题,成绩不计入总分)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当两极板间为空气时,其电容为C 0=40皮法,把它连接到一个电动势为ε=500伏的电源上。
现将一块厚度等于极板间距离的石蜡块塞进两极板间,使它充满极板间空间的一半,如图,已知石蜡的介电常数ε=2。
求:(1)塞入石蜡块后,电容器的电容C。
(2)在石蜡块塞入过程中,电源所提供的电能。
解答:(1)石蜡塞入后,电容器可视为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并联。
每个的极板间距离都是d ,每个的极板面积都是原电容器的极板面积S之半。
因此,极板间是空气的那一半的电容C 1=kd sπε42=20C (a)极板间是石蜡的那一半的电容C 1=kd sπε42=2C ε(b)所以电容器的总电容C =C 1+C 2(c)由(a)、(b)、(c)三式,代入数值可解得C =60皮法.(2)电源提供的能量W应等于电动势和通过电源的电量的乘积。
设插入石蜡前极板上的电量为Q 0,插入后为Q,则W=ε(Q-Q 0).(d)因为Q 0=C 0ε,Q=Cε,(e)所以得W=ε2(C-C 0).代入数值得W=5.0×106−焦耳评分标准:本题10分。
(1)占5分;(2)占5分。
(1)中,列出(a)式的,给1分;列出(b)式的,给1分;列出(c)式的,给2分;答数正确的,再给1分。
(2)中,列出(d)式的,给3分;列出(e)式的,给1分;答数正确的,再给1分。
【19871987】】(10分,本题是附加题,成绩不计入总分)用大炮轰击和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目标。
当炮筒仰角为Ψ1时,着弹点比目标偏近了一段距离d 1;当仰角为Ψ2时,着弹点又比目标偏远了一段距离d 2。
由这些已知量,求出要想正好击中目标所需的仰角Ψ0。
设炮弹出口速率是一定的,空气阻力不计。
解答:令x 、y 分别表示炮弹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v 0表示其初速度,则有x =v 0cos ψ·ty =v 0sin ψ·t -221gt 当炮弹落地时,y =0,由上两式可得水平射程x =gv ψ2sin 20(1)当仰角为ψ1、ψ2、ψ0时,分别有x 1=g v 1202sin ψ,x 2=gv 2202sin ψx 0=gv 0202sin ψ(2)已知x 0-x 1=d 1,x 2-x 0=d 2(3)由(2)、(3)两式得:sin2ψ0=2122112sin 2sin d d d d ++ψψψ0=21arcsin(2122112sin 2sin d d d d ++ψψ)(4)评分标准:本题10分。
列出(1)式给4分,列出(2)式给2分,列出(3)式给2分,得出(4)式再给2分。
【19881988】】(9分)N 个长度逐个增大的金属圆筒和一个靶,它们沿轴线排列成一串,如图所示(图中只画出了六个圆筒,作为示意)。
各筒和靶相间地连接到频率为ν、最大电压值为U 的正弦交流电源的两端。
整个装置放在高真空容器中,圆筒的两底面中心开有小孔,现有一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正离子沿轴线射入圆筒,并将在圆筒间及圆筒与靶间的缝隙处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加速(设圆筒内部没有电场),缝隙的宽度很小,离子穿过缝隙的时间可以不计。
己知离子进入第一个圆筒左端的速度为v 1,且此时第一、二两个圆筒}司的电势差V 1-V 2=-U ,为使打到靶上的离子获得最大能量,各个圆筒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并求出在这种情况下打到靶上的离子的能量。
解答:为使正离子获得最大能量,要求离子每次穿越缝隙时,前一个圆筒的电势比后一个圆筒的电势高U ,这就要要求离子穿过每个圆筒的时间都恰好等于交流电的半周期。
由于圆筒内无电场,离子在圆筒内做匀速运动。
设v n 为离子在第n 个圆筒内的速度,则有qU mv mv n n =−+2212121(1)第n 个圆筒的长度为L n =v n ν22nvT =由(1)式得,)1(2121212qU n mv mv n −=−v n =21)1(2v mqUn +−(3)将(3)代入(2),得第n 个圆筒的长度应满足的条件为:L n =21)1(221v mqUn +−ν(4)n =1,2,3……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