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李博士
摘要: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文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探索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浅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数学意识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构建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

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在教学空间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估一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扩展空间思维。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数学书封面与桌面哪个大,学生自己“摸一摸”再“比一比”,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面积。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我让学生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伸出自己的指甲、指出1平方厘米有如指甲大小。

在教学1平方米的时候,拿出自带的1平方米的红布,1平方米有这块红布大小,但1平方
米的概念怎么让学生体会呢?在地上划出1平方米的图形,让学生分别站进图形里,亲自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当学生们一个个都挤进去的时候,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平方米可以站这么多人。

在愉悦的气氛中,我们完成了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这节课时,把学生带到操场实际测量,首先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问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平方米),然后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

紧接着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

问:它的面积是多少?(100×100=10000平方米)教师指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中学会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行的实践方案。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去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验活动方案。

如在教学《包装的学问》,引导学生: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美观便于携带等)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组织学生先列出三种方案,再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反思,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本例通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即将面积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在教学《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时,启发学生思考: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分小组讨论合作。

小组合作一进行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二购买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便宜,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

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数学教学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老师不断引导和鼓励,形成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可编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