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是“重头戏”,是学生得分的“拦路虎”。
曾有人说,“得实验者,得天下”,意思就是说,化学试题如果实验题得分高,那么最终的总分就会高。
确实,实验不仅重要,也难得分。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考中的实验题,确实越来越难。
下面就从三个角度来透析高考中的“创新”实验题,并给出一些教学建议,与同仁们同勉。
一、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吝啬去实验室
例1: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该题中A项,为滴管的“非常规”操作,滴管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滴入的NaOH带入O2而将Fe2+氧化。
B项貌似正确,其实这是命题人所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是否敏锐,在配制实验时,不可以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
C项中药品选择错误,且NH3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项中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测定反应液的温度。
通过该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些仪器是普通中学实验室中所具备的,并且实验操作也是易进行的,但是学生在解答中,得分率却很低,究其原因,我们要试问,有多少学生在实验室中做过此类似的实验?大都数学生都是老师通过纸质试题,来讲实验,画实验来提高成绩,老师们可能感到已讲到位了,可是学生还是易出错,这实际上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直观的感觉,因而看到似曾相识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很容易混淆而出错,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放开时间,带学生进入实验室中尝试各种仪器的使用,老师们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操作,日积月累,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帮助他们培养了良好的化学实验素养,看到实验仪器与装置就不会感到陌生,做题的正确率肯定也会相应的提高。
二、准确提炼试题信息,学会书写实验报告
例2: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