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1 中国汽车工业后续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汽车产业早已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和汽车贸易服务业。
后者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零配件和用品供应、汽车检测维修、汽车养护与美容、二手车交易、汽车租赁、汽车金融信贷、汽车保险等。
整个汽车贸易服务利润的比例大致为:汽车销售占20%,零配件和用品供应占20%,检测维修等其它服务占60%。
正是由于汽车服务业涉及范围广泛,因而其利润空间巨大,市场潜力较好。
有专家指出:若我国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则其上游产业产值将增加1.5%、下游产业(贸易、服务产业等)产值将增加2.5%。
由于目前我国汽车贸易服务市场的滞后性,因此,有必要对其加强管理,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2003 年,中国汽车市场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与汽车销售市场相对应的是售后服务物流与零配件供应。
2003 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为3000 亿元,约占整个汽车行业销售总额的1/3 。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47.1 亿美元,同比增长34.4%。
其中,汽车(包括成套散件)出口4 亿美元,零部件出口43.1 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
2004年1-2月,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8.7 亿美元,同比增长39.9%。
业内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将达到其销售总额的40%以上。
如果没有完善的后续服务做保障,汽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今后发展的生命力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尚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值。
目前,广大的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汽车行业的竞争重点将很可能转移到汽车后续服务市场,在这一市场中不仅国内汽车公司,而且一些国外大型汽车集团也将加入进来,这必然会导致后续服务市场未来竞争的加剧。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对消费者包括对企业自身都会带来很大的收益。
例如,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和上海大众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桑塔纳轿车是国内轿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汽车,正常情况下,每年仅配件的总需求量大约60亿元,由此可见一斑。
汽车配件中维修零部件与车辆的行驶距离密切相关,我国的乘用车年度平均行驶距离为31700kn,远远超过美、英、德、法等国,更是日本的3倍之多,汽车零部件处于一种高消耗的环境。
同时,由于OEMB部件的质量的普遍提高,因此车龄较短的零部件更换更少,中国乘用车平均车龄为4.32 年,普遍低于美、欧。
其中超过10 年车龄的车辆只占总保有量的9.9%,远远低于美、欧国家的表2-1 各国的乘用车平均行驶距离及平均车龄水平。
如表2-1所示。
但是目前,中国的汽车的后续服务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汽配经营规模偏小目前国内的汽配经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2001年全国汽车产量210万辆,配套零部件的总供求量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售后服务市场的汽车配件需求量估计在6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此外,进口汽车配件的总需求量近7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将以每年11 %〜20%的速度快速增长,可见汽配业已成为国内零售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另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00多家整车制造厂以及近3000家零部件制造厂。
其中,只有少数几家汽车制造厂的年产量超过10万辆;而零部件生产企业则规模更小、更分散。
每一个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周围,都有数目庞大的零配件生产、供应企业群所构成的垂直分布的单一配套体系,如一汽、二汽的零配件配套体系均由上千家零配件生产企业构成。
同国外汽配经营行业相比较,国内汽配经营部门数目过大,规模却太小,而且分布过于分散。
这样导致各个经营部门资金投入不足,经营产品的品种单调,库存有限,缺乏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尚无一家已经拥有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规模化零部件分销网与涉及全国的售后维修服务站网络的汽配经营公司。
而在国外,已经有经营得很成功的汽配连锁超市的案例,彻底的打破汽配市场经营混乱的现状,有效的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例如美国的纳帕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纳帕公司成立于1928年,在全球以连锁店形式经营销售欧、美、日等国生产的各种车型的20多万种汽车配件、数万种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及汽车相关用品,仅在美国就有72家分销中心、6300多家连锁店和8600多家汽车修理、养护中心。
与之相比,我国的汽配市场的规模正在扩大,目前国内偏小的汽配经营规模已经不能满足甚至阻碍了汽配市场的发展需求。
2.汽配经营效益低下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现有1400多家零部件商分散在全国各地,但年销售总额仅为5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BOSCI公司2000年全球销售总额达到近2300 亿元人民币,由此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外的汽配连锁经销商的经营效益还存在太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目前国内数量庞大的汽配经销商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营销体系,在经营竞争中偏重于价格的恶性竞争,而忽视产品品牌、品质、售后服务、信誉等的培养与保证,因此经营效益无法得到提高,这些都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经营行业目前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利用的外资也大幅度增长,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在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不到30%,加上地方、部门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导致汽配企业经营规模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无法形成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的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因而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3.汽配经营机制落后据介绍,国外由于家庭轿车的普及,汽车零配件多在超市、便利店里销售,在我国,汽配零售则大部分局限在专门的汽车维修和零配件销售店。
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经销商普遍持有传统的经营意识与管理模式,缺乏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商业竞争机制的经营理念。
纳帕公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采购、仓储、分销、零售、结算、咨询、售后服务及汽车养护指导等业务,拥有一个庞大的销售及服务网络体系,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规模优势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兼顾了用户和自身的利益。
纳帕公司拥有广泛而且稳定的全球采购系统,各个连锁分店可针对自身用户市场安排库存,库存配件以常用件及易损件为主、用户的特殊需求由所在地分销中心负责或向总部订购,从而在确保连锁店经营品种齐全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周转,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其成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可将分销中心、连锁店、汽车养护中心科学地组织协调起来,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及反馈;经营网络可集合各连锁店的有限资金,组织起各种媒体的广告宣传与促销活动;公司建有自己的培训学院,以此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传播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规范服务标推;其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站全方位服务”及“跨地区标准服务” ,真正实现了“零担忧”。
所以国内汽配行业应该努力将国内的汽配经营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健康的业务运作体系,转变汽配企业传统的经营意识与管理模式,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商业竞争机制的经营理念。
4.汽配产品品质低劣,假冒汽配十分猖狂近段时期以来,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在我国大规模泛滥,严重扰乱了汽配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
据报载,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所抽查的2000 个配件生产和经销企业的2700 种产品,抽样检查合格率仅为70%,其中部分汽车电器产品合格率尚不到50%。
抽检时还发现汽车配件流通秩序比较混乱,有些不法配件生产商利用报废的配件进行翻新销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给汽车行驶埋下了巨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由于假冒伪劣配件的冲击,一些正品汽配经营企业每年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
正因为大量的假冒“名牌”产品,使得消费者对正规厂家产品质量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信誉度和市场销量,从而严重制约了汽配经营业的健康发展。
5、维修保养的专业人员少在众多汽车维修、保养和美容中心中,目前只有不足1/3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其余都是“半路出家”,维修技术难有保障。
6汽车美容业情况堪忧,汽车用品参差不齐目前从事汽车美容的商店设备简陋、工艺粗糙,服务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下,特别是针对高档车的汽车美容业和汽车用品情况堪忧。
2.2中国汽车及汽配产业面临的问题2.2.1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是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年汽车业竞争加剧,降价已是大势所趋。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2004年,我国汽车价格多次进行了下调,涉及上百个品种,降价区域主要集中在乘用车等普及型车辆。
仅今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共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在10%〜15%左右,降价幅度少则千元,多则万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轿车品牌。
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看,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8%左右,日本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达到5%,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
可见,中国汽车生产商从物流环节降低成本有很大空间。
如图2-1所示。
预计2005年汽车产量将增长20%,突破6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对整车的仓储、配送需求量相当大,降低物流成本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据调查,我国汽车商品车运输空返率约为39%,车辆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3倍;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国外一般水平为8.8%,而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国外的一般水平。
在以经济型轿车为主流的中国汽车市场,在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敏感度日益上升的今天,汽车物流成本的节约是各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
而且,从目前我国汽车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看,运输、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物流服务的收益85%来自于这些基础性服务。
在零部件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更深层次的汽车物流服务有待开发。
物流是一个提供整合的服务和理念,它将以往独立的采购、生产、运输、信息反馈等环节综合起来,从全局化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从而降低汽车的终端市场价格。
如果汽车物流运作效率低下,汽车产品的比较优势则不复存在,所以说,高效的汽车现代物流代表着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2.2.2 国外汽车物流巨头纷至沓来近几年,跨国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抢占汽车物流市场。
国内汽车物流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2002年10月25日,由中远集团下属的中远航运公司与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汽车船物流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NYK合资组建了中远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10日,欧洲最大的汽车物流服务商捷富凯在北京与中国大田集团签署合资意向书,准备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
2003年6月,上汽集团与荷兰邮政集团(TPG合资组建了安吉天地物流公司;2004 年底,日本邮船和商船三井公司同中国最大的海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三方携手,投资几十亿日元将在广州建设装运汽车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