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模和行政管辖区域扩大了一倍多 ,城市空间东西断 续绵延 30多公里 。
二 银川现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 变的特征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分为外延式 扩展和内涵式扩展 ,以外延式扩展为主 。所谓外延 式扩展 ,即指城市空间在数量上的增加 ,在空间上的 蔓延 ;而内涵式扩展主要是指城市空间利用集约度 的提高和空间使用性质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银 川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
1. 银川城市空间扩展的年度变化 从 1978—2002年银川市区城市建设用地量分 析 ,城市空间逐年扩大 ,但由于市区人口的增长 ,银 川城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逐年下降 ;随着人口向市 区集中 ,市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也不断提高。 2002年 ,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 ,城市建成区面积 扩大 ,居住用地、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面积增加较多 ,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但城市主城 区内人口密集 , 2003年兴庆区人口密度为 1072人 /平 方公里 ,与 2002年相比仍呈扩大趋势 (见表 1) 。
总第 135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6) 07 - 0041 - 04
城市问题
2006 年第 7 期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王晓燕
〔摘 要 〕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 ,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 。以我国西部城 市银川市为例 ,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 依据 。
城市建设与发展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问题 》2006 年第 7 期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峻的挑战 ,新兴产业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还没有 成为支柱产业 。城市的二 、三产业并没有形成明显 的主导职能 ,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的方 式也比较单调 ,而且在某些合作领域处于被动甚至 是从属的位置 。表现在空间的拓展上 ,就是城市空 间发展的框架已经拉开 ,但是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并 不高 ,内部空间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 。
城 ) 。至此 ,新旧双城空间格局形成 ,并延续至今 。 3. 计划经济时代“哑铃状 ”城市形态 1958年包兰铁路修建 , 火车站选址在新城西
侧 。另外考虑到旧城所在地带为地震断裂带 ,周围 均为灌溉良田 ;而城市以西的新城周围地区多为荒 地 ,具有很大的用地潜力 ,所以在包兰铁路以西建设 了“新市区 ”,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进一步强 化了新 、旧两片城区的空间格局 。但是 ,由于城市社 会经济发展缓慢 ,城市整体功能比较弱 ,建设规模有 限 ,因此城市基本上是在东西两片的基础上发展 ,是 一种大范围的分散与小片区的集中相结合的发展模 式。
1. 银川城市空间发展的经济因素 改革开 放 以 来 , 银 川 市 的 GDP 从 1978 年 的 3127亿元上升到 2003年的 156. 78亿元 ;尤其是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 , GDP 增长速度加快 。经济的快 速发展不仅对城市土地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也为城 市的改造和开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 。 根据配第 —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 ,人均国 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 向第三产业转移 。银川市的三次产业在第二产业继 续发展的同时比重也在逐渐上升 (见图 2 ) 。地区 GDP中三次 产业 的结 构 比 例 由 1978 年 的 15. 9: 5619: 27. 2变为 1995年的 15. 7: 43. 6: 40. 7, 2003年 的 9. 2: 47. 4: 43. 4,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显示出 银川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化 。正是这种功能的演变推 动了城市空间用地结构的调整 (见表 2) 。
2. 银川城市扩展的空间特征 银川市城市空间的扩展主要为水平方向上城市
地域的蔓延 ,即城市向西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 , 银川市新建 、改造城市道路 25条 ,总长度近 100 公 里 ,使城市边缘区外扩 。
但是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 ,尤其是在城市的边缘 地区 ,城市扩展几乎是全方位的扩张 ,没有连片集中 建设 ,这样做不利于在短时期内形成完善的配套设 施 。边缘地区的规划大都是不成系统的一片片用地 拼加起来 ,城市的架子拉开很大 ,却缺乏全局性的总 体关照 。这些问题使得目前银川城市空间的扩展只 停留在“量 ”的改变上 ,而未能与城市功能的调整很 好地协调起来 。
注 :“/ ”表示该数据无法确定 。
三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 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实质上是城市在城市发展内 外动力作用下的空间移动 。促使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的内外部动力主要有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作 为其表现的城市功能的演变 ,还有国家或区域的宏 观经济发展状况 、政策的变动 、外部资金的投入 、城 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等等 。这些政治 、社会 、经济 、 环境等方面的众多因素其实是不可分割的 ,正是它 们的合力形成了现实银川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
图 2 银川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2. 银川城市空间发展的政策因素 1988年 ,国家通过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
律规定转让 ”的宪法修正案 ,同年国务院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的暂 行条例 》。1993 年 ,银川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 规 。这些法令 、法规的实施 ,使得城市土地的区位优 势真正得到了体现 。土地的级差地租为土地使用性 质的置换提供了可能 ,从而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 优化 。同时 ,土地的有偿使用和使用权的出让在很 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
国家从 1985年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改革 ,居民 住房需求量的变化影响了城市空间扩展的量的变 化 。同时 ,由于住房分为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 、商品 房三类 ,三类住房房价不同 ,对区位的需求自然也不 尽相同 ,故而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变化也有所影 响 。逐步放宽的户籍政策 ,也是推动城市空间扩展的 主要政策因素 。2003年 ,银川市实施了入户政策改 革 ,降低了银川城市的准入门槛 ,吸引了外来投资者 、 高素质人才到银川工作和生活 ,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
3. 银川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引导 城市规划作为空间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 之一 ,用以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其对 城市空间扩展的推动和引导是不言而喻的 。 2002年 ,银川市提出了“跳出银川看银川 ,立足 全国看银川 ,面向世界看银川 ”的城市规划新理念 , 为城市发展目标丈量出了一个新高度 ,并从“大银 川 ”的视角整合城市空间布局 。从城市道路系统入 手 ,改造拓宽了上海路 、新夏路等城市干道 ,逐步完
4. 改革开放后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较快的 阶段 ,城市形态上逐步走向带状组团结构 。迈入新 世纪后 ,银川市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 ,进行了行 政区划大调整 ,撤销了原老城区 、郊区 、新城区 ,从东 至西成立了兴庆区 、金凤区 、西夏区 。银川市城市规
〔作者简介 〕 王晓燕 (1974—) ,女 ,汉族 ,山西运城人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 。 〔收稿日期 〕 2006 - 03 - 13 〔修回日期 〕 2006 - 06 - 26
〔关键词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机制 ;银川市 〔中图分类号 〕 TU984; F713 〔文献标识码 〕 A
一 银川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1. 古代为横向发展 、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 银川自公元前 119 年始建 。公元 1033 年李元
昊称帝 ,建大夏国 ,定都兴庆府 (今银川旧城 ) ,城市 开始大规模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开始形成 。
3. 银川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
·42·
图 1 银川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4. 银川城市空间扩展的功能特征及问题 城市空间发展是城市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 影 ,同时也是城市功能的支撑实体 。银川一直以来 都是周围地区的生产 、生活 、物资流通中心 ,具有混 合型的城市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功能不断 强化和完善 ,在上世纪末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 ,强化 了综合服务功能 、辐射带动功能和承载功能 。目前 城市的功能定位尚在转换之中 ,传统产业面临着严
兴庆府城池位于淤积而成的高地上 ,四周湖沼 星罗棋布 。因受南北湖泊群的限制 ,只能横向发展 , 成为东西长 、南北短的矩形城郭 。城市平面具有均 衡 、对称的特点 。至明代 ,城市规模扩大 ,但城市空 间形态基本未变 。
2. 清乾隆年间形成新 、旧双城空间格局 清雍正年间 ,设镇守总兵驻扎宁夏府 ,并于府城 外东北五公里处筑“宁夏满营 ”。乾隆三年 ,宁夏遭 遇八级大地震 ,府城 、满城均遭毁灭性破坏 。乾隆五 到六年 ,修复府城 ,城市空间形态未发生大的变化 。 满城移建于府城西 15里 ,即“新城满营 ”(今银川新
2001年 ,银川市提出将城市建设新增土地的一 级市场与基础设施建设捆绑运作 ,条件改善后再引 资开发附近区域的城市建设方案 ,实现了城市资产 的大幅增值 。另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经营城市的方 案 ,如路名权的出让 、市政设施经营权的转让及有偿 使用等 ,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筹措了大量的资金 , 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城市空间规模 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
城市建设与发展
·4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城市问题 》2006 年第 7 期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表 2 主要建设用地所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 % )
类别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