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知行合一的理解与个人道路的思索第十次大课也是和君的最后一次大课,先生讲了王阳明,从同学必读王阳明小传之后便期待这门课程,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介绍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内圣外王,我听了之后,颇受触动。
在课后以及课前,对于王阳明的思想以及他的经历,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课程之后,我发现,王阳明的思想高度,需要我们真正去经历、去思考才能够领悟到里面的真谛,我只是了解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可能经过了这次课之后,我将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了解王阳明先生的思想。
本次作业,我将围绕着我一年以来和君的学习,来谈一下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就像先生所讲,知了多少,行了几许,先生和老师们讲的我是否有做到。
另外一方面,我将结合知行合一来思考毕业之后,对于后和君时代的自己,如何去践行知行合一。
一.在和君课程中的知与行1.在预习中实践基本的知行合一在每次大课之前,我们往往都有很多的必读书目和预习书目推荐,我们也有班级组织的各类分享,不同行业的人分享产业、资本、国势、资本、金融等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新得。
首先一点,我们是否做到了在大课之前阅读了书目,是否在预习分享的过程中仔细聆听分享嘉宾的内容,正如先生所讲,做了充足的预习与否,决定了你上大课时候收获了多少。
因此,我觉得,知行合一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做到足够的勤奋、足够的认真以及足够的正心诚意,没有人强迫你去阅读这些书目,你甚至可以不用有任何的准备去听先生的大课,但是最终收获了多少,取决于你自己,因此在大课预习这件事情来看,对于我们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言,就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践行我们在和君知行合一基础中的基础。
2.在大课复盘中的知行合一还记得第一次大课中,先生讲到了从人均GDP破万的角度来思考,希望我们可以分析过往其他国家GDP破万之后的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课后我仔细复盘了这些点,在思考和总结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沿着这个思路,去复盘任何一个产业,都可以颇有收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未来的风口,只要你做到足够的调研和分析。
这就是我们对于每一节大课来说,不单单是课上的专注,更为重要的是课后的复盘,要有足够的思考来践行知行合一的知,如果没有这些思考为我们指明方向,那么之后的行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无任何意义。
3.在大课作业中的知行合一我们在大课中、在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盘中,所能思考出来的实践成果第一步便是大课作业,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大课作业的意义不大,甚至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其实这些都不是践行知行合一,因为大课作业的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行的第一步,会让你梳理和理清你对每一次大课的思路和简要的收获,有的同学会将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工作为背景,进行全面的梳理,有的同学会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分析,也有的同学会作为一门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些都是我们践行中的第一步。
总结:如何对待和君的大课,我认为就是对知行合一的实践和承诺,如果有足够多的知,足够多的行,那么就会有足够多的收货,很公平也很残酷。
另外我也认为,认真对待和君的每一堂大课,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一个态度,因为既然我们加入了和君,就是要为了自己能够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而奋进,就将和君的那句话,和君不是在这一年两年里所学的知识,而是为了未来你十年后,二十年后,能成为什么样的自己而去思考和践行。
二.关于班级的知与行作为北京十五班的班长,有幸聆听并参加了北京和君袁宝华老师的领导力课程,从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这几个方面带领我们讨论和学习,为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成长起来,更好地能够带领班级成为我们心中所想的样子。
在课程之后,我复盘了很久,大概有10个小时的时间,除了复盘领导力的知识以外,最为关键的一个事情就是,如果去实践和应用自己的所学,带领自己的班级越走越好,也就是如何让所学的知以及之后的行有效地结合和实践起来,下面我将结合一年来班级的实践展开来说。
首先是以身作则,正如袁老师所说,以身作则的关键词就是价值观,落实到班级层面上就是,如果建立我们自己班级的价值观。
同时另一方面,在建立班级的价值观之后,就是要树立榜样,尤其是对于班级的班委与组长来说,要树立起以身作则的榜样。
那么对于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们北京十五班也建立了相应的价值观和树立榜样体系和原则,对于我们班级的价值观,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个都不能少,在和君一年的生活当中,无论是作业,还是考勤,都有考勤要求、时效要求和质量要求,而且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丰富在各个周末中,因此我们的“一个都不能少”,就是要让大家不抛弃、不放弃,在任何时候都要严格完成商学院交给我们的任务。
第二个价值观就是“成人达己”,成人达己对我们来说,更多的贯穿到我们在和君乃至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我们要带有奉献精神和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成长。
这一点尤其是对于班委和组长来说,是很重要的,班委和组长都是义务为大家服务,因此我们班委和组长的工作,更要有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应该进我们所能,为班级同学服务,因此“成人达己”便是我们班委和组长的信条。
第二个就是实践共启愿景,共启愿景是一个画面,是一个未来我们所期许、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尤其是对于和君班级集体来说,共同的愿景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我和我们班级的班委集体对班级的愿景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通过参加活动以及询问班级同学的价值观、来和君的诉求和希望在哪些方面希望成长。
在综合了分析之后,我们确定了我们班级整体的愿景:首先是学习方面,我们的愿景是不抛弃不放弃,在和君的一年学习中,认真对待每一次大课预习和复习,认真对待每一个作业,认真阅读和君所推荐的书目,认真考勤。
另外一个方面是同学见的情谊,和君的兄弟姐妹们,一个班的同学无论是这一年还是今后,都要重视情义,争取未来每一年至少有一次聚会。
通过设计了愿景,我们十五班的同学对未来自己、对班级都有了一个很美好的画面,下一步就是要一步步落实实现。
第三个是挑战现状的实践,正如在最后一节课复盘的时候,挑战现状一方面是要在态度上时刻保持有勇气,一方面是要在方案上有足够的创新认识,另一方面在实践的时候,要勇于实践,脚踏实地。
对于我们十五班来说,首先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班级活动的出勤率问题,目前来看,我们班级活动的数量还可以,但是班级同学的出勤率还是有限,每次活动的人数出席率有限,因此第一个挑战的现状就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所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加强每次活动的宣传,提高活动的质量。
其次,根据班级同学来和君的诉求和想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多数人感兴趣的活动。
第二个问题就是纪律问题,具体表现为,大课、同学必读作业的不及时提交,很多同学在临近截至日期提交,影响了作业质量甚至作业不能按时提交。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为,首先提前截至日期,按照学院规定的时间再提前一天,作为班级的考勤纪律。
同时每个小组的组长以及班委,共同负责本小组作业的考勤,共同监督大家按照规定时间内按时保质量地完成作业和考勤。
第四个实践是使众人行,我在复盘的时候,使众人行,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意识、分享信息以及行动力。
在我们班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课的预习和复习,二是联谊活动、游学活动等,三是班委的班级建设行动力。
下面我结合以下班级的情况展开来谈一下。
首先是大课的预习和复习,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每次的大课预习以及复习采用的均是小组形式,让小组的成员参与组织和分享知识,同时分享的形式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这样可以让班级同学都可以参与到大课的预习和复习当中。
第二个是联谊活动、游学活动等,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付诸行动,每次这类的联谊活动,我们班级都会组织临时的筹备群,线上线下进行参与筹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的制定当中来。
最后一个实践是激励人心,首先非常认同激励人心的四个原则,期待发挥最佳水平、个性化地认可、集体庆祝以及亲自参与。
其实对于我们班来说,我始终认为班级的管理,应当遵从Y理论,那就是相信班级同学,相信每一个人有能力共同建设好班级。
其中一个比较成熟的规则就是我们班级的积分制原则,以每个同学、每个小组为单位,从班级同学在和君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是学习方面,从大课作业的及时程度以及质量,同学必读的作业质量以及时效,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来看,进行加分和减分。
其次是各类的活动,这里包括大课的预习、复习、联谊、游学、社群运维、班级活动贡献等等,从活动出发,根据不同的活动参与程度和出席程度来进行积分。
以季度和月为单位,汇总班级同学的积分情况,评选出最优的同学进行奖励。
总结:对于我来说,对班级的付出不单单是一份班长的责任,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履行自己知行合一的态度,在这一年当中,收获了兄弟姐妹的情感,收获了每次活动的所学所得,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我来说,毕业以后,如何让大家更好地凝聚在一起,如何坚持和履行这一份责任,是我接下来所需要做的知与行。
三.后和君时代,修炼王阳明心学,履行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正是这些坎坷和经历,成就了王先生的知行合一、内圣外王。
相比于王先生来说,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友好了很多,我们的生活也优越了很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其他时代所不能想象的困难,面对疫情,面对人工智能,面对信息大爆炸,面对能源危机等等。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和君一年以后,是否就代表了结束了,其实恰恰相反,这是起点,后和君时代才是我们修炼自己、磨炼自己,以王阳明先生为榜样,履行知行合一,不断地突破自己,那么下面我来展开来说一下。
1.突破自己,将在和君优秀的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和君有很多优秀的人、优秀的习惯,包括早起、读书、跑步、演讲、读招股书等等,不同社群的小团体,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养成足以受用一生的习惯。
还是那句话,不可一日不读书、不可一日不锻炼,截至目前,我仍坚持着一周三到五次的五公里锻炼,坚持读书,这个习惯是我一生受用的,现在为了准备A6,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体育锻炼,使自己能够突破自己,真正将锻炼和读书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在后和君时代,坚持地履行那些优秀的习惯,便是践行知行合一的重要一环,我们应当继续坚持这些习惯,甚至于在今后养成更多的优秀的习惯,知行合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一种优秀的惯性,只有适应和保持,才会有成效。
2.将正心诚意与蓄深养厚的心态贯穿始终在和君,对我印象最深影响也最大的语句之一就是正心诚意,其实来和君之前,在我身上有一些浮躁、焦虑的心态,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但是正如先生所说,我们要真正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去除焦虑的病根“气浮”、“志轻”。
来到和君的一年里,虽然焦虑的心态仍然会有,但是已经踏实了很多,务本了很多,影响我的正是正心诚意这四个字,我也相信这些务必要贯穿始终,无论是今后做任何事情,保持蓄深养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