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种中医体质辨识

十二种中医体质辨识

十二种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的体质学说渊源很深厚。

在临诊时常见的体质类型大概有十二种。

该如何辨识呢,兹略述于下:(1)阳虚体质:以脾肾阳虚多见。

主证: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嗜睡,口淡不欲饮,畏寒喜温喜热饮,性欲减退,四肢多不温,耐夏不耐冬,或遇寒凉、食生冷即腹痛便溏,或尿后余沥,小便频数,阳痿早泄。

脉沉细弱,舌胖嫩,边有齿痕,苔润。

甲多凹形,甲床偏黑。

性格多沉静、内向。

得病多从寒化,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甲减等证,易感寒邪,易被湿困。

治则:温补阳气,补肾温阳为主。

选方:黄芪建中汤、金匮肾气丸等。

食疗:选:核桃、杜仲、菟丝子、肉苁蓉、海马、羊肉、狗肉、虾、动物肾脏、紫河车、韭菜、坚果等。

【病例】赵先生是一名中年男子,最近一年,因为工作劳累出现了畏寒怕冷,大便稀溏,腰膝酸痛,并且伴有性功能减退,特别是冬天症状更是加重。

经过专家诊断为:阳虚质,建议金匮肾气丸调理。

【药物解释】金匮肾气丸以附子、桂枝为主药,各取少量,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补火以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引火归源;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滋补肾阴,促生阴液;如此配伍组方是本着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并补,使得“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效果更稳固、更持久。

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脂代谢、糖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

凡中医临床辨证为肾阳虚型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性浮肿、糖尿病等病症,服金匮肾气丸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2)气虚体质:如中气虚、心气虚、肾气虚等。

主证: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不耐劳动,动则气短,汗出等,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虚缓。

指甲短小有白斑。

素易感冒,病后迁延不愈;内脏易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不耐受风邪、寒邪、暑邪;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治则:补中气、健脾益肾。

选方:补中益气汤,黄芪精口服液,黄芪颗粒,西洋参胶囊。

食疗:选:山药、莲子、苡米、白术、芡实、糯米、红枣、猪肉、猪肚、鸡肉、兔肉、黄鳝、鲫鱼等。

【病例】王小姐天生丽质,身体柔弱,虽然是白领阶层中的佼佼者,但是她却总是乐不起来,并且平时总是容易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全身乏力,疲惫不适,或见气短,多汗,运动后加剧。

经过专家诊断为:气虚质,建议予玉屏风散调理。

【药物解释】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主要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适合于气虚质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

此外,它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中医方剂里有“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之说,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

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

可以说,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本方剂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

(3)血虚体质:如肝血虚、心血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指甲淡白,心悸怔忡,头晕眼花,健忘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舌淡红,脉细弱。

指甲薄软硬脆。

治则:气血双补选方:黄芪当归补血汤八珍丸食疗:选:当归、何首乌、桂园肉、枸杞、桑椹子、白芍、熟地黄、猪心、猪蹄、鸡肉、动物肝脏、鸭血、鸡血、猪血、菠菜、胡萝卜等。

(4)阴虚体质:如肝肾阴虚、肺阴虚、心阴虚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主证:形体消瘦,手足心热,两颧发红,潮热盗汗,虚烦不眠,眩晕耳鸣,口唇干,耐冬不耐夏,大便干结等,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易患阴亏燥热的病变,怕燥热之邪。

治则:滋养阴液,补肾养肝为主。

选方:六味地黄丸百令胶囊等。

食疗: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

选:银耳、蜂蜜、蜂皇浆、雪梨、芝麻、黑豆、麦冬、天冬、百合、海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龟肉、鳖肉、鸭、猪蹄、鸡蛋、牛奶等。

【病例】小张今年20多岁,因为染上了手淫的恶习,所以导致遗精频繁,出现了干咳无痰,手足心热,特别是夜间烦热,口舌干燥,大便干燥,腰酸盗汗。

经过专家诊断为:阴虚质,建议用六味地黄丸调理。

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为主,主治肾阴虚。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

六味地黄丸是味好药,但有些人群是不宜服用的。

例如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5)气阴不足(气阴两虚)主证: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干咳少寐,纳呆,口干咽痛,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尿少便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指甲色白。

治则:补气养阴选方:四君子汤、左归饮。

食疗:选:西洋参石斛莲米红枣花生桑椹豆浆银耳雪梨鸭肉等。

(6)气血不足(气血两虚)主证: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呼吸气弱,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白无华,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舌淡而嫩,脉细弱无力,指甲色白,无甲半月。

治则:健脾养心选方:人参养营汤食疗:选:枸杞、桂圆、枣仁、柏子仁、莲子、首乌、三七、红枣、猪心、猪肝、牛奶等。

(7)血瘀体质:主证:面色晦暗,褐斑,皮肤较粗糙,眼睛里和两颧布有细微血丝,眼圈黯黑,牙龈易出血,肚腹自觉胀满,舌底或腹壁静脉曲张,舌边有青紫斑或舌紫黯,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细涩或结代。

指端紫晦,按之色不散,甲凹凸不平,鹰爪型。

性格易烦,健忘;易患出血,症瘕,中风,胸痹(冠心病)等病。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妇科疾病、过敏性紫癜、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疾病、皮肤科瘢痕疙瘩病、眼科、肿瘤等疾病。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排瘀浊。

选方:冠心2号方;补阳还五汤;乳块消;当归芍药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

食疗:多食北山楂、黑木耳、醋、玫瑰花、三七、葛粉等。

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

宜音乐疗法、舞蹈、步行健身等活动。

中成药:三七胶囊、血塞通胶囊、银杏叶胶囊、通心络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愈风宁心片等。

【病例】杨小姐最近一段时间脸色不好看,面色晦暗,皮肤偏黯、色素沉着,还经常有瘀斑,并且容易疼痛,眼眶黯黑,嘴唇黯淡,舌质黯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经过治未病专家诊断为:血瘀质,建议桂枝茯苓丸调理。

【药物解释】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常用传统名方。

原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5味药组成,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症之力;丹皮既能散血行瘀,又能清退瘀久所化之热;桃仁味苦甘平,为化瘀消症之要药;芍药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有活血养血之功;白蜜缓和诸药破泄之力。

其可用于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难产、死胎不下等,因瘀血阻滞胞宫者。

(8)痰湿体质(亦称为迟冷质):主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

胸闷脘痞,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身重不爽,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边多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濡滑,甲半月过少。

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

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慢支、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闭经,不孕症等疾病的倾向。

治疗法则:消法,祛湿化痰,排湿浊,排痰浊。

选方:1)、化湿:寒湿:苦温燥湿法,选中成药:平胃散;暑湿:芳香化湿法,选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湿在下焦:淡渗利湿法,选三仁汤;2)、化痰:寒痰:选小青龙汤;湿痰:选中成药:平胃散等;痰浊中阻(痰湿内壅):选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郁化火、痰热上扰:选:加味芩连温胆汤燥痰:选:清燥救肺汤等。

食疗: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锻炼应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病例】林大妈一向为人温和恭谦,心宽体胖,是典型的老好人,还喜欢甜食。

但是最近她的脸上有些黄胖还比较油,眼泡总是浮肿。

很容易出汗,而且汗很黏。

总是觉得困倦,还会胸闷,痰多。

大便比较软散,小便微浊。

特别在梅雨潮湿天气,会觉得周身不爽,总是“粘粘嗒嗒”的。

经过专家诊断为:痰湿质,建议用平胃散调理。

【药物解释】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剂。

用于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方中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

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

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9)湿热体质:主证:面鼻油光发亮,脸生粉刺,皮肤湿疹,渗出搔痒,口苦口臭,脾气急躁,胸闷恶心,纳呆,黄疸,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甲半月过大甲床红赤或黄。

易患细菌、病毒感染,黄疸,肿瘤,皮肤病等疾病。

治则:清热利湿,排湿浊,排热浊。

选方:苦寒清热燥湿排浊:选:龙胆泻肝汤等;苦温燥湿排浊:选平胃散等;芳香化湿排浊:选三仁汤等。

皮肤病:选:湿毒清等。

食疗:饮食宜清淡。

多食:绿豆、芹菜、黄瓜、藕等。

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等。

【病例】汤先生体形有些偏胖,脸上总是油光满面,看起来不清爽,而且很容易生粉刺痘痘,行动起来也比较缓重。

他心气很急躁,容易发火。

常常觉得嘴巴里发苦、口干,舌苔发黄还很腻。

吃东西喜欢口味重的,爱吃辣,但是吃了辣就容易上火,眼睛里出现红丝,还会便秘。

经过专家诊断为:湿热质,建议用龙胆泻肝软胶囊调理。

【药物解释】中医传统名方龙胆泻肝汤含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药。

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

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

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

而龙胆泻肝软胶囊是根据《中国药典(95版)》中“龙胆泻肝丸”的配方,改变剂型而研制成的新品种。

针对“龙肝泻肝丸”中关木通的肾毒性,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用生于四川、云贵一带的川木通成功代替有肾毒性的关木通。

川木通与关木通相比,它的清热泻火力量较为缓和,而长于通利血脉,避免了肾损害,更适用于湿热质调理身体。

(10)气郁体质:主证:形体偏瘦,情绪抑郁、忧虑脆弱、低沉郁闷,嗳气呃逆,喜叹息,多疑,易失眠,两胁串痛无定处。

咽有异物感,乳房胀痛。

“气郁生百病”。

治则:行气解郁,排浊气。

选方:逍遥丸、加味逍遥丸四逆散四磨汤口服液灵芝胶囊乌灵胶囊。

食疗: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佛手、萝卜、陈皮、橘饼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