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
•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
• (1)参加体现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当事人, 这也是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区分的主要特征之 一; • (2)具有承担经济法律权利义务的资格。
•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取得 • 1.法定取得——依照法律的规定而取得。如税
务局、审计署等
•
2.授权取得——依据有授权资格的机关的授权, 而取得的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某种干预的资 格。如承包关系。
• • • •
• (三)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 •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是因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协 调经济运行而产生的经济关系。 如国民收入的平衡,金融制度、公共物品的 基础建设和提供,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平衡和 保护环境等问题。
•
•
(四)社会分配关系
社会分配关系式根据经济学的初次分配和再 次分配理论形成的。 • 如:税收
内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形式, 这种干预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干预要适度。 • 适度干预原则是体现经济法本质特征的原则。
• 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国家的行政干预 来纠正市场上完全自由经济所导致的弊端,同时又力求使 后者在最大范围内、最高程度上发挥作用。
• 1、1927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了夺取革命战 争的伟大胜利,在革命根据地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法 律,如土地法、劳动法等。 2、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经济法经历了发展、 削弱、取消的历程。 发展——1949年到1957年 削弱——1957年后十年
• • •
•
•
取消——否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立法工作进入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学习目标
• 1.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历程。 • 2.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经济法律关系 的构成三要素;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一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 • 摩莱里(法国)——1755年《自然法典》,最先提出 “经济法”。 德萨米(法国)——1843年《公有法典》,主张建立一 种“自由的、慷慨的、合理的”平等分配方式。 蒲鲁东(法国)——1865年《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 中,提出“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的补充和必然产物“, 更接近现代经济法的主张。 海德曼(德国)——1916年《经济学字典》,认为经 济法是经济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并将经济法制和保护、 监督卡特尔法律称为经济法。进一步深入揭示了经济法产 生的客观必然性。
•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 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 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 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 10月31日,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 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 亿元,已资不抵债。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英、美、法、日等 国家,为了避免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内市场上过分 集中,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先后制定了反不正 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这种经济法律既保留着一定程度的契约自由, 又有很大程度上的国家行政干预。这个时候的经 济法概念才有了较完整的涵义。
•
• 二、经济法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
有关责任人被判刑定罪--刑法; 对受害者进行损害赔偿--民法; 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各种许可、行政罚 款等--行政法; 奶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管理, 三鹿集团破产--经济法。
• 政府管理、协调经济具有必要性,但是“政府 失败”却是不时发生。为了保障经济发展,要 求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其中所依之“法”-- 主要是经济法。
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
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 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 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 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 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 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 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 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 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 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 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 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 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 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第三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经济法规范, 能全面、充分反映经济法基本精神及其所调整的 经济关系的各方面的客观要求,对经济立法、经 济司法和经济守法具有指导意义的根本思想或准 则。在干预社会经济关系中经济法有其自身独特 的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 一、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 适度干预,是国家授权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
法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就可能出现。 既非纵,又非横,而是纵横结合的关系,谁来调整?
• 经济的法律调整是一个多元化、多层 次的体系。
• 一种社会关系可能受到多个法律部门的调整; • 一个法律部门也会在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关系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 具体范围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市场经济主体的调控关系
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 一、经济法的概念 • 经济法是调整由国家干预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 第一,“干预”,包括了介入、调节、协调、 调控和管理等全部内容,干预体现着经济法的权 力属性; • 第二,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 第三,经济法与国家的经济行政法是不同的, 后者主要与行政管理活动相联系。 • 第四,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 都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
•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 • 1.经济法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在法律上享有经济权利或经济职权,承担经济义务 或经济职责的当事人。这里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社会组织
•
•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 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 象。
• (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 1.与经济干预行为相联系的物。如因买卖、 运输、税收、环境保护等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所指 的物才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如:买卖合同
非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关系, 由传统的行政法调整。 例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监狱、军队、学校(证书)
• 既带有横向(平等)、又带有纵向(管理)因素 的一些社会关系,不能用单纯传统的民法或者单 纯传统的行政法来解决的时候,就需要重新考虑 这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 经济法
民法调整
行政法调整
• (一)经济权利 • •
•
• (一)经济权利
• 3.企业自主经营权。是指公司、合伙、个体经营者和 其他经济组织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 处分的权利。 4.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民、农村经营户为完成一定任 务对国家或集体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5.经济请求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他人为一定 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是一种救济性的权利。
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涉及什么法律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应由什么法律来管?
• 经济——是人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及 其关系的总和。 • 任何社会中,国家(政府)都对社会的经济加以 调整。经济发展除受自身的规律(包括但不限于 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影响外,还受国家以法律 形式的制约。 • 在经济发展当中,法律如何调整人与人的经济关 系?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一定范围的社会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就是国家用经济法 的形式干预社会经济关系的范围。这就把经济法的 调整对象与民法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区别开来。
•
传统的行政法与民法
民法 (横向)
管理者
行政法 (纵向)
私人
私人
被管理者
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由传统的民法调整。
经济法与汽车法规
本课程基本框架
经济法与汽车法规
企业法篇
市场规制法篇
消 费 者 权 益 保 护 法 经 济 纠 序纷 的 解 决 程 汽 车 产 业 发 展 政 策
汽车法规篇
汽 车 维 回修 收、 报 废 和
经 济 法 概 述
公 司 法
其 他 企 业 组 织 法
合 同 法
财 税 与 金 融 法
保 险 法
市场经济主体:指市场活动的参加者,具体
说来包括企业、个人、政府或国家等。
• (二)市场规制的法律关系
• 市场规制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从微观 领域规制市场秩序,为了维护国家、生产经营者 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市场行为进行必要干预 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主要包括:市场竞争规制关系 产品质量规制关系 价格规制关系 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
• 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原则
• 以经济安全为衡量经济法的标准,正是必要 的基本原则。
生产的全球化:
波音飞机整个零部件在70 多个国家生产,跨了70多 个国家来生产波音飞机这 样的供应链。
消费全球化:
美国的产品在中国市场
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