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由前置部分、正文、附录(若需要)、参考文献、致谢五部分组成。

其主要内容与格式要求如下:
一、前置部分:
前置部分包括论文封面、诚信保证书、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五页。

第一页为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第二页为诚信保证书。

第三页为中文论文题目(25字以内)、论文摘要(300-400字)和关键词(3-5个)。

第四页为论文题目、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三项内容的英文翻译。

第五页为目录。

以上论文前置部分格式参见范文。

二、正文
(一)基本结构
正文内容包括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论三部分。

一律采用四级标题结构。

基本格式如下:
1
2——一级标题
2.1(阿拉伯数字之间采用英文句号)——二级标题
2.2
2.2.1——三级标题
2.2.2
2.2.2.1——四级标题
2.2.2.2
2.3
3
4
5
(二)字体、行间距规范
标题中文字体采用黑体,英文字体采用Arial。

其中一级标题采用小三号,二级标题采用四号,三级与四级标题采用小四号。

正文中文字体采用宋体,西文字体采用Times New Roman。

但论文中的国际音标采用ipannew字体,所举语料或文献采用楷体,以示与正文区别。

正文除表格与脚注外,均采用小四号字,1.5倍行距。

古代汉语方向的论文采用繁体字书写(包括封面、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附录与参考文献),其他学科方向的论文采用简体字书写。

正文中如有表格,表中文字采用五号字,单倍行距。

(三)注释规范
正文部分的注释分脚注与夹注两种。

脚注用于在论文行文过程中需对文中某一论题进行随文释义,而又不宜于直接在正文中加以叙述的部分;夹注则用于直接、间接引用他人的思想观点、数据、公式而需要说明来源的部分。

脚注以①、②、③(阿拉伯数字加圆)为序标注于文中相应位置正上方,每页重新编号。

注文放在每页的下端,且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一般不得隔页(注释文字过长者可酌情隔页)。

脚注的撰写格式为:序号①、②、③左顶格,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中文字体为宋体,小五,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单倍行距。

脚注举例:
①这里所说的介音是指-r-与-l-这样的流音性介音,至于中古三等字上古是否具有腭化介音-j-的问题,蒲立本(1962)、李方桂(1971)等均作过讨论,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②为书写方便,论文中国际音标一律不加括号。

③本文一律采用国际音标记音。

为行文方便,除特殊情况外,本文国际音标一般不加中括号[ ]。

另,除特殊情况外,本文送气音符号一律以上标h表示。

夹注举例:
1、关于同源字,王力认为“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1982:3)。

(此为直接引用,需标出页码;1982为年份,3为页码)。

2、刘丽静(2006)在《论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本质区别》一文中,通过对《左传》中“弗”与“不”的对比,剖析了二者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3、从马宗霍《音韵学通论》(1931)“广韵篇”考察唐人用韵开始,张世禄(1944)、鲍明炜(1957)等学者对杜甫、李白等诗人的用韵情况进行了研究。

进入80年代后,唐五代诗文用韵研究逐步走向兴盛,既有对单个文人用韵系统的考察,如鲍明炜(1982)、李维一(1982)、李无未(1993)、张鸿魁(1994)等;也有对某个时期文人用韵系统的归纳,如鲍明炜(1986)、陈海波(1998)、刘根辉(1999)、赵蓉(1999)、孙捷(2001)等。

三、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视论文需要决定是否使用。

对应收录于论文中但又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程序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

四、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序进行排列,如有多位作者,则写到第三位,余者以“等”加以表示。

凡遇外国作者,日籍、朝籍、越南籍作者直接采用其汉字名,其他国家作者则采用常见的汉字译名,与中国作者共同参与排序,并于其姓名前冠以其国名。

如遇古籍,则按作者朝代或活动时期前后排序,并于其姓名后缀以其活动朝代名。

如无法确定其具体活动时期或活动时期相仿,则仍按姓名顺序排序。

古籍列于现代文献之前。

如论著出自台港澳出版社与期刊编辑部,需加以标明。

参考文献用数字标示,如[1],[2],…,序号应连续,数字前加方括号。

参考文献一律采用文后著录,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序号顶格,中文字体为宋体,五号,西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单倍行距。

以下为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
期刊杂志:序号作者.文题[文献类型代码].刊名,年,卷号(期号)
专(译)著:序号作者.书名[文献类型代码](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文献类型代码].文集名[文献类型代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学位论文:序号姓名.文题[文献类型代码].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文献类型代码],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文献类型代码].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以上点号、方括号为英文标点符号,逗号、冒号、圆括号为中文标点符号。

以下为文献类型与标志代码表:
参考文献举例如下:
[1]丁度[宋] .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李昉[宋]. 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3]彭定求[清].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美]白保罗.汉藏语言概论[M](乐赛月、罗美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4
[5]鲍明炜.初唐诗文的韵系[A].音韵学研究(二)[C].北京:中华书局,1986
[6]鲍明炜.李白诗的韵系[J].南京大学学报,1957,(1)
[7][韩]金泰完.《训民正音》与汉语复辅音声母再论[J].语文研究,1998,(1)
[8]李维一,曹广顺,喻遂生等.初唐四杰诗韵[A].语言学论丛(九)[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周法高. 论上古音[J].(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69,2(1)
[10]竺家宁.古汉语复声母研究[D].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1
五、致谢: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谢辞是以简短文字,对课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曾给予直接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辩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六、其他
1、篇眉(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从引言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文字下有双横线。

2、页码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

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

3、文中的图、表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如:图1,图2,表1,表2等。

且图、表与正文之间间距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