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6月8日下午,万庆良市长主持召开市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以下简称“中轴线南段地区”)北接珠江新城、南望番禺洛溪岛,是广州市实现“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
为把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中轴线和滨水地区,优化提升广州中心区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何要选择中轴线南段地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一是落实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要求。
中轴线南段地区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休闲的旅游好去处,塑造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使新城市中轴线成为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导向线。
二是落实市政府五大功能区规划建设战略部署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广州新时期“加强中心城区职能的优化、集聚与提升,从区域、市域向中心城区的重点功能区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建设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决策管理中心、消费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的重点发展战略,并决定在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云新城地区、白鹅潭地区、中轴线南段地区等集聚高端职能的五大功能区。
三是落实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的要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城市是广州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而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实现城市核心功能的进一步集聚和一般性功能有机疏解,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和具体实践。
通过率先建设五大功能区,进一步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高空间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广州“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的示范区。
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正是按照上述要求,以努力打造示范区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为配合实施广州市“中调”发展战略,塑造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的标志性形象,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
2010年2月2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城市设计深化方案,该设计方案成为下阶段法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
2011年6月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有多大?本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一)整体规划范围:在城市设计竞赛16.14平方公里范围的基础上纳入万亩果园等地区,北起珠江前航道和黄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西起广州大道,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西起丫髻沙大桥,东至海珠岛东岸,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
轴线总长度为6.4公里。
(二)核心区规划范围:包括行政办公区、第二领事馆区、海珠区雨洪调蓄湖、南海心沙等。
三、中轴线南段地区有什么功能?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岭南特色,花城绿轴”为主题,整合文脉、生态和人性三个要素,融入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征,将整体功能定位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文化、休闲、公共活动区和高品质多元生活区”。
以集聚行政办公、文化、旅游休闲、生态果园、居住、商业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南中心区。
本地区规划具体包括以下七个功能片区:(1)旅游观光区——其中有电视塔、赤岗塔、第一领事馆区、商务办公;(2)行政办公区——其中有行政办公、第二领事馆区、大塘综合商务中心、商务办公;(3)生态公园区——其中有海珠湖、瑞宝公园;(4)生态果园区——其中有万亩果园、小洲村等;(5)休闲商住区——其中有南海心沙、沥窖枢纽、体育公园、滨江休闲绿带等。
(6)创意文化区——文化创意办公区、交流展示区等。
(7)综合功能区——包括居住、科研、商业、市政等综合功能。
四、中轴线南段地区控规有什么亮点和特色?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重点打造城市核心地区,以“岭南特色,花城绿轴”为主题,以精明增长原则为先导,突出标志性、战略性、国际性和长远性特征。
规划落实总规纲要“123战略”,打造一条新城市中轴线,突出新中轴线在总规纲要的引领作用。
方案立足于岭南特色区域行政中心的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公共开放空间,满足经济平衡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创造充满生机的城市,实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城市面貌。
本次规划的亮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创建区域行政中心为落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五大功能区的定位要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岭南特色,花城绿轴”为主题,整合文脉、生态、人性三个要素,融入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征,将整体功能定位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文化、休闲、公共活动区和高品质多元生活区”。
该规划重点体现行政办公的功能,规划的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分布在中央绿轴线的两侧。
该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领事馆区、行政办公区、第二领事馆区和综合TOD(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区,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广义上的区域行政中心,从而吸引省内外的有关行政部门和商业机构入驻。
其中,两个领事馆区地处交通便利的位置,靠近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便于与国内机构、人员的交往和联系。
设置相对集聚的行政办公区不仅大幅提升高端服务的功能和效率,还引导了城市空间的布局。
(二)凸显自然生态景观,构建绿色开放新中轴新城市南中轴线是一个倒“T”字形绿轴,其核心区强调自由开敞的“园”的概念,从而与北中轴线共同组成“山、城、水、园”的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中轴。
沿南中轴设计绿色开放空间,其绿带宽度为180米。
中轴线南段地区预留景观视线和开敞绿化廊道,突出标志性景观和滨水景观,其规整化的城市景观与自然的生态景观反复交替处理,使自然环境与城市融为一体,与北中轴共同形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中轴线。
(三)传承岭南文化精髓,营建岭南特色新中轴岭南地区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人文传统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保护岭南文化的特色与风格为基本原则,在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岭南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尊重。
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轴线在行政办公区、滨水居住区等功能区均充分考虑岭南特色的建筑设计。
中轴线南段地区的绿地、水体、广场、亭阁、步行桥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岭南园林的处理手法贯穿始终,充分地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的绿色中轴概念。
二是对生态环境的尊重。
岭南文化并非仅仅指建筑文化,它同样还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对生态环境的尊重方面。
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以营造绿色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保护果园、保护河涌、保护树木、体现了对岭南文化全方位的延续。
三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
中轴线南段地区规划范围内共有省级文物单位1处,市级文物单位有12处,历史建筑92处。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集明代、清代及近代的文明于一身,突出体现了岭南民俗历史文化。
(四)发挥生态休闲功能,创造绿色低碳新中轴中轴线南段地区分布有规模各异的生态绿地公园,从北往南主要为:中轴绿地公园、海珠湖公园、万亩果园、体育公园和滨江公园,上述公园共同组成开敞大气的视线走廊,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公园系统。
公共空间以水元素和步行道系统贯穿始终,所有公共空间均向公众开放,并设置了一定的娱乐、游览、教育和体育锻炼等功能。
打造生态绿地公园充分显示了广州山水城市的自然风貌特色,更好地完善了显山露水、亲山近水、游山戏水的生态游憩功能。
控制性详细规划秉承可持续发展策略,努力为市民创造低碳绿色生活。
一是设计方案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集中绿地、林荫道、屋顶绿化等措施,努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通勤能耗和汽车废气排放,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万亩果园和珠江水体营造观景和休闲空间,海珠湖为城市级的生态调蓄湖,万亩果园作为城市“绿肺”则可提升城市休闲功能。
(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充分体现“公交为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推广公共交通为基本点,强调方便行人,服务覆盖范围广。
一是规划多条地铁线。
本地区共规划有地铁3、8、11、12、20号线以及广佛线共6条轨道线,10个轨道站点,轨道站点800m的覆盖率达到72%。
二是建立高效有轨电车系统。
规划两条有轨电车线,分为东行线和西行线。
有轨电车采用循环路线环绕中轴线,站点分布密集,与各地铁站点联系紧密、换乘方便,实现了地区公共交通系统与区域地铁系统的短驳衔接,以弥补地铁覆盖不到的地区,并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
三是建立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完善各级道路网络,通过地铁、地面有轨电车和航运系统连接高密度、高增长的开发地块,优化地区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
(六)延续岭南水乡特色,塑造优质滨水空间中轴线南段地区的滨水景观规划与设计强调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建,同时保持岭南生态水乡特色。
珠江航道沿线充分发挥江、岸、岛、湾、港等滨水岸线特征,设计多样生动的滨水休闲游乐场所,自西向东长达数公里的江滨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体育活动设施、游艇码头、阶梯滨水广场、钓鱼区、海鸟栖息地、界碑公园、新客港码头、圆形广场、步道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强调滨水空间与周边滨水岸线的连通性,规划以水为脉建构生态网络,居住区和商住混合区沿水岸分布,充分发挥生态绿地的景观和游憩功能。
(七)开发宜人居住环境,打造岭南文化之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所有地块遵守商业建筑覆盖率不超过40%、住宅开发密度不超过30%的惯例。
所有建筑都遵循在绿荫道和水体附近规划低层建筑的城市设计理念,对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和开发强度进行了综合考量,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中轴线南端、海珠湖公园南侧设计岭南第一门。
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南大门及岭南文化之门,岭南第一门配套有酒店、旅游观光、体育活动场、餐饮、纪念品销售和地下停车场等功能,成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的标志性景观节点。
附件:1.城市设计总平面图.jpg2.效果图.rar(三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