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心理学
一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格式塔心理学家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人体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斯杰;认知心理学
3.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4.知觉的规律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5.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6.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差别感觉感线:这种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3思维:是人脑以间接地概括的形式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部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4迁移:是指已有经验知识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7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8能力:是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9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10过度学习:练习程度达到150%的学习。
1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地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2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3感觉性:是人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4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后觉的一种特殊形式。
15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事物的能力,这是一种善于发现事物的典型的非显著特征的能力。
1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17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18记忆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9遗忘:是对识记内容进行积累,加工和巩固的过程。
20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1.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的,识记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22.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发生的注意 23.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4.注意的广度:指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25.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的对象活动上
26.注意的紧张性:是指注意高度集中时的积极状态
27.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 28.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目的、有意识地及时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三,简答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3.在观察中加强对
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二)根据遗忘规律应如何组织学生合理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复习方式的多样化3.运用多种感观参与复习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6.掌握复习的量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
欲3.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5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四)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答: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的变化和运动(3)刺激的对比(4)刺激的新颖性
2.人的主观状况(1)需要和兴趣(2)情绪和期待(3)知识经验(4)身心状态 (五)
简述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
答:1.合理发泄2.转移3.自我控制4.自我安慰5.幽默6.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