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建设、管理及评价

小组建设、管理及评价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管理及评价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

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一)基本形式小组建设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组内异质就是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就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1.小组的基本确立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男女比例、学生关系等把班上学生分成适合本班的几个学习小组,从第一组开始分别将学生编号为1A1、1A2,1B1、1B2,1C1、1C2;2A1、2A2,2B1、2B2,2C1、2C2……然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层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2.选拔组长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

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各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二、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真正好的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

不要只注重组长现有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培养。

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让他们知道当组长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是他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建设自己的小组,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

1.明确组长(学科长)的作用行政小组长的职责: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②协同学科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习、周末自主学习秩序;④及时分配学习任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⑤协同学科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科长职责:①及时地收齐导学案,查好导学案的质量;②协同行政小组长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③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

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④协同行政小组长对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搞好评价和总结,提醒帮助待优生确保学习效果;⑤协助行政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⑥开好由学习班长组织的高效课堂研讨会,认真汇报组内的情况,积极思考讨论改进的措施,并把会议的精神传达给小组成员。

2. 培训组长(学科长)(1)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2)帮助学科班长(以前的课代表)培养各学科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长,这样既能给学科班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屈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3.小组成员培训(1)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化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化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待优化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给待优化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3)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待优化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4)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班级、年级、学校开展各层级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拓展考虑: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科研小组。

学科科研小组主要是由学科班长(即科代表)牵头组织,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研究、调查学生本学科学习情况,并通过小组研究对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同老师一起搞好本学科学习的小组。

要注意发挥其作用,高效科研小组让教师教学“分身有术”,任课教师要深入科研小组内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反馈,了解学情,融洽感情,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革除低效和浪费,通过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为真正地课堂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DD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来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要坚持“A教B,AB教CD”等模式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小组的文化建设(1)由行政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徽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可以有组歌。

(谈获奖感言后可以合唱组歌。

)(2)由行政组长组织订立小组公约,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由行政组长和和学科小组长共同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四、小组培训的一般性流程组内合作关系主要通过打造小组来实现,做法如下:1.选举组长选好了组长,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控制整个小组,使得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整个小组拧成一股绳,整体向前进步。

2.制定队名、队训我们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作为一个小组也应该有自己的章程。

有了响亮的队名,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就像找到了组织一样。

有了队训,首先是每个成员自觉遵守,同时也为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创造依据。

3.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

当然,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三年的,短的可以是每一天的,甚至于是每一节课的。

4.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同样的,个人的奋斗目标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长的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规划,短的可以是下一个题目如何处理的更好。

5.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在以上的四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痛苦与快乐,要乐于帮助他人。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6.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学生按照这种分组方式以及面对面的座次。

如何抓好课堂纪律以及自习课的纪律就成了一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小组内的互相监督机制,结合建立好的队训执行这个步骤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7.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是要对抗的,如何进行呢?主要做法有评选每一节课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周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个月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每一学期的的最佳展示团队、最佳质疑对抗团队等等。

这个可以由老师们自由发挥,只要达到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了。

五、小组管理与评价(一)常规管理与评价1.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

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每个学生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的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

(二)高效学习小组管理与评价,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评价要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学案的整理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第一种:标准分数(1)作业完成: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科班长、行政组长、学科长抽查作业完成情况,采用扣分制,视其情况可扣1-5分,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科班长抽查所扣分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的量化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