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景德镇考察报告

江西景德镇考察报告篇一:江西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姓名:吴博睿班级:环艺一班学号:42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考察时间:XX年4月18日至4月24日考察过程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

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

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

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

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

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

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

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

宗祠构造十分宏大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

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朴。

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式仍在进行。

精美的木雕第二天来到了此行主要景点之一——江湾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38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

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及徽派商宅,及XX年重修的萧江宗祠,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下午赶赴晓起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参天古树篇二:景德镇陶瓷考察报告景德镇陶瓷市场调查报告姓名:夏国华班级:零八陶设四班学号:XX 指导老师:鲁瑜陶瓷是景德镇称都之源,纵观景德镇的历史, 就是一部以陶瓷发展史为主题的历史, 其瓷都地位和社会影响足以表明陶瓷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巨大贡献。

景德镇从汉代开始制造原始瓷器, 至今有 1700多年的历史。

但近二十年来, 我们的陶瓷质量在国际上早已失去往日的风采, 唐、宋、明、清初时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 陶瓷在质量、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先进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大部分产品差距仍相当大。

我国建筑卫生瓷 6 0 - 7 0%是中低档产品, 日用瓷的单件创汇率仍远低于其他国家。

国内许多日用陶瓷企业的景况每日愈下, 建陶企业争相仓促上马, 争夺这个本来就是微利行业的利益, 结果出现大量产品积压, 质量、价格上不去, 这些都为陶瓷从业者们所共知。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 体制机制转换滞后199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 市政府对景德镇人赖以骄傲的十大瓷厂 !进行改制, 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 划小核算单位, 随着光明、人民、建国、东风、长征、红星、红旗等十大瓷厂!停产,。

原职工三分之一退休,三分之一下岗, 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工作。

首先,他们大多不进行技术上的更新,更加谈不上新设备的购买,他们往往延用原有国企留下的旧设备,修修补补,反复使用。

其次,有些地区如景德镇等地,企业主们更加喜欢依靠纯粹的人力来完成产品的生产,用他们的话讲:人力比较机器更快、更好、更便宜。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原始并且初级的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它固然简单,但却有限。

所以一旦业务量加大或是复杂了以后,生产的效率及质量自然就显得比较低了。

缺少一些作为商人所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中的冒险精神,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缺少材料的循环利用等环节,几乎所有的小工厂都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许多的材料和设备就因为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而白白浪费和破损了,其中许多是不可回收和修复的。

基于这些原因,环境的污染严重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陶瓷生产地而言,环境问题无一不是老大难问题,除去陶瓷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定量污染外,最需要通过改进管理及技术得以解决的污染大类就是生产中的废品。

许多工厂依靠他们在陶瓷生产地的优势既不研发产品,也不对外经销,而是接受同行的介绍,坐等业务的上门,或独揽或继续分派,主要通过记件结算等方式进行生产。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的环节过多,导致利润的分化和生产的不稳定,最终吃亏的只能是消费者,以及行业本身的良性发展。

而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工厂同样主要接受订单,即来样加工、批量生产。

因此该类工厂中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甚至没有工艺技师,有的只是老板与和临时招来的有一定技术的临时杂工。

因而效益的好坏通常取决于人脉、效率和季节。

我们曾在丁山某效益颇佳的企业实习,该厂除了承接各种日用产品的定单之外,还生产纯手工的陶艺类工艺产品。

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许多的大企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而其中相当部分属于合资或独资的性质。

相比较而言,中小型工厂的血统则要“纯正”的多,但是因为他们很少或者没有进行产品的研发,所以这类陶瓷工厂基本无所谓知识产权,什么东西好卖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流行就生产什么。

完全不考虑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

因为竞争的双方都没有这种意识。

逐渐姑息,使这种风气仿佛成为了行业中默认的潜规则了。

长此以往,企业在创新上的热情渐渐消退,甚至没有。

但问题的关键来自于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国内的市场已经被打开,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企业自身与行业自身。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市场环境中的不合理成分,相关法制环节中的不健全因素。

面对新的竞争、新的挑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完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江西景德镇考察报告),按照游戏规则办事,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总之,如果我们不想在未来崛起的时候重走其它行业的弯路,那么最好现在开始行动起来。

这时景德镇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小作坊式的个体陶瓷生产、销售机构, 这些小作坊本来可以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 降低成本。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经济划生产习惯, 却让毫无创新的低端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市场的主要产品, 而且,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以地摊、式销售手段在景德镇出售。

而此时, 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细分市场、引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 一路高奏凯歌。

中国瓷都景德镇依靠陶瓷产业发展了一千多年, 景德镇的历史是一个以陶瓷发展为主题的历史, 陶瓷对景德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今天品牌引导消费观念市场,陶瓷品牌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

景德镇陶瓷企业肩负着发展品牌,弘扬陶瓷文化改革发展陶瓷产业的重要责任。

篇三:景德镇作坊考察报告景德镇陶阳新村平平窑考察报告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窑火不断的产瓷胜地。

历代能工巧匠利用得天独厚的陶瓷资源,广纳百家之所长,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创造出灿烂的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作坊是景德镇陶瓷经济及陶瓷文化传承的载体,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工艺制瓷业就是由一座座生产作坊组成,从这里生产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世人所青睐的精美瓷器,并孕育出灿烂的陶瓷文化。

为此对景德镇陶瓷作坊进行考察有重要意义。

提起陶瓷作坊,自然要说到景德镇的陶阳新村,这个靠近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的弹丸之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从业者及陶瓷爱好者,也就有了各种陶瓷作坊。

这些作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己雇佣工人开的,另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把房屋出租给别人开的。

而我的考察对象就是位于陶阳新村的平平窑。

之所以选择平平窑作为调查对象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陶阳新村有好多小作坊,但平平窑却是集拉坯、利坯、烧制、销售等一条龙的,既自己制作陶瓷出售,也会吸引其他人到他们那里进行绘画创作。

一、平平窑概况平平窑位于景德镇新厂陶阳新村的东南角,老板黄平典型的80后,85年出生的他先后当过泥工、司机、拉坯工人等,因陶阳新村新建后吸引了大量的陶瓷从业者在陶阳新村开小作坊,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家房前盖了简易的房子,买了窑,招聘了几个工人,平平窑就这样开业了。

今年大四的陶瓷学院雕塑系的学生张强就是平平窑的常客,现在他也算一个年轻创业者了。

和很多陶院的学生一样,张强也在陶阳新村租下了一小栋村子里的居民房,作为自己的陶瓷作坊。

每个周六都会参加乐天陶设的创意集市,而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在平平窑这里烧好的。

张强最近接到的是一个苏州的香薰公司的订单,制作香薰的瓶子。

500个瓶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单子了,他们靠着自己的创意,做一些有个性的东西,来吸引客户。

平平窑还有很多像张强一样做陶瓷小工艺品的学生,他们自己制作样品吸引顾客,接到订单了就到平平窑来制作烧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