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

逸搏和逸搏心律及反复搏动

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QRS增宽; 3 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R<0.12s,
RP’<0.20s,或QRS波群前后均不见逆P‘波; 4 交界性逸搏前偶尔可出现窦性P波,但
PR<0.10s,说明PR无关。交界性逸搏和窦性激 动发生了房室干扰可形成房性融合波
5.在交界区内可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导; 3 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R<0.12s,
RP’<0.20s,或QRS波之中群无逆行P‘波; 4 交界性逸搏前可见与其无关的窦性P波, 二)交界性逸搏心律: 1 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QRS-T,其特点和交界性逸搏
相同; 2 心室率缓慢节律均齐,频率40~60bpm,RR时间与逸
反复搏动
反复搏动
反复搏动
房性反复搏动心电图表现为: 激动起源于心房形成P-QRS-P形式,起始P
为房性,PR延长,下传QRS正常,逆传P表现 倒置
房性反复搏动
房性反复搏动
交界区反复搏动
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是最为常见的心电 图表现为:
1.QRS — P — QRS形式,亦可由一度房室 阻滞引起,
频率在50~60bpm之间; 3 每个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群,
P’R间期在0.12~0.20s之间。 4逸搏P波可与窦性P波产生融合波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二)房性逸搏心律: 1 窦性P波消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P‘波,其
特征与房性逸搏相同; 2 心房率与心室率相锦市第二人民医院 尹学智
逸搏和逸搏心律
产生机理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由最高起搏点窦房结控制, 潜在起搏点处于被抑制状态。当高位起搏点起搏 形成障碍(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传导 障碍(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则潜在起搏点 按固有的频率发放冲动控制心脏活动,1~2次称逸 搏,连续3次以上称逸搏心律,它对人体生理功能 到起保护作用。与早搏不同,后者是主动的,前 者是被动的,在长间歇之后出现。
心电图表现: 1.第一个激动起源为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的
起源处 2.一系列快速QRS波,频率120-260次,每两
个QRS间有逆向P 3.心动过速终止QRS后有或无逆向P 4.基础心律有束支阻滞QRS增宽
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逸搏和逸搏心律
的重点内容
3 每个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 群,P’R间期在0.12~0.20s之间。
(二)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 P‘波,其特征与房性逸搏相同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交界性逸搏:
1 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相同,可伴室内差异性传
律不齐者例外; 3 PP’时间与逸搏前间歇相同,频50~60次/分; 4 P’波形态常呈多源性;PR大于0.12S 5 逸搏的房室传导与室内传导和窦性激动相同 6.逸搏心律有起步现象,开始PP长 后逐渐恒定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交界性逸搏:
1 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相同,偶可伴室内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室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
宽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QRS波群时间多 在0.12~0.16s,ST段与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 波方向相反;可产生室性融合波 2 逸搏前间歇多数不规则; 3 室性逸搏的QRS波群前后多无逆向P波 4.逸搏前如有窦P与QRS无关PR小于0.12S
搏前间歇相同。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室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宽大畸
形的室性QRS波群,QRS波群时间多在0.12~0.16s, ST段与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 逸搏前间歇多数不规则; 3 室性逸搏的QRS波群前后多无相关的P波。 二)室性逸搏心律: 1 心室率缓慢,频率在20~40bpm,节律可规则; 2 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大于等于0.12s,ST段 和T波方向和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静推0.5mg阿托品观察室率变化,以提高10bpm 为界,能提高>10bpm为交界性逸搏,否则为室性 逸搏;
5 和逸搏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后QRS相对照,QRS一 致为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束支阻滞,不同则为室性 逸搏心律。
反复搏动
产生原理 反复心律的电生理基础是房室交界区内存
在双径路传导。有时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 心律时,于QRS波群之后出现逆行P波,这 个激动逆行上传的过程中,可以在房室结 内折返,又下传心室。当折返激动传抵心 室时,如心室已脱离前一个交界性搏动引 起的不应期,便可以产生一个QRS波群,因 此,反复心律是“折返激动”的一个类型。
3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形成逸搏的原因 1 窦性心律不齐; 2 窦性停搏; 3 窦房阻滞; 4 各种心动过速发作终止的长周期; 5 各种早搏的代偿间期后; 6房室传导阻滞。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房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 一个房性P‘波;
2 此房性P‘波的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不 同,频率在50~60bpm之间;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二)交界性逸搏心律: 1 窦性P波消失,或虽有窦性P波,但有高度
或完全性房室阻滞,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 QRS-T,其特点和交界性逸搏相同; 2 心室率缓慢节律均齐,40~60bpm,RR时间 与逸搏前间歇相同如低于40次称缓慢逸搏心 律 3.房性融合波:窦P和逸搏P相遇产生融合波
逸搏和逸搏心律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共同特点 1.逸搏有恒定的周期:同一起搏点逸搏或逸搏频
率周期恒定 2.延迟出现:不论起搏点位置如何,其激动都是
延迟出现的,逸搏周期明显大于窦性周期 3.无传入阻滞:受到高位起搏点频率控制,当抑
制解除时,被动发放冲动控制心脏活动 4.起搏现象:异位周期规则、恒定,初建时周期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二)室性逸搏心律: 1 连续3次以上心室率缓慢频率在20~40次,节
律可规则; 2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s,ST段和
T波方向和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易产生房室分离或在高度房室阻滞时可与
下传窦性激动产生融合波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定义:当窦房结或其他高位起搏点的自律性降 低或丧失(如窦性停搏或窦性心动过缓)或 阻滞(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时,异位起搏 点的激动按其固有频率被动地发出有效激动, 如仅发生1~2次者称为逸搏,如连续发生3次 或3次以上时称为逸搏心律。
分类:根据起搏点的部位
1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2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向传导阻滞时,不产生P波
室性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当一次基本心律引起连续3次以上的反复搏 动且心率较快时称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频率在120~260次
反复性心动过速第一次激动可来自心房内、 房室交界区、心室内,分别称为房性、房 室交接性及室性反复心动过速
反复心律性心动过速
较长后逐渐加快达到恒定状态,所谓起步现象。
逸搏和逸搏心律
分类:根据起搏点的部位 1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2 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3 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一)房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
个房性P‘波; 2 此房性P‘波的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不同,
(三)QRS增宽型的逸搏心律的鉴别:
1 如QRS波群之前出现逆行P‘者肯定为室上 性;
2 心室夺获的QRS波群形态和逸搏的QRS形 态完全相同为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束支传导 阻滞,夺获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 但与逸搏心律不同则为室性逸搏;
3 逸搏频率:能够达到60bpm以上,频率波动范围 较大者为交界性逸搏伴束支阻滞,频率较慢, <40bpm以下者为室性逸搏;
2.R-P大于0.20秒,R-R大于0.50秒 3.第一个QRS正常,第二QRS可正常,可伴
室内差异传导而增宽
交界区反复搏动
交界区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室性反复搏动 激动点产生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 完全反复呈QRS-P-QRS形式,第一个QRS宽
大畸形,第二个QRS可正常 多由于室早或插入性室早逆传心房引起 不完全反复:呈QRS—QRS形式,当存在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