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 概述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界区,其间歇超过交界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界区性逸搏。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交界区性逸搏即构成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的临床表现多为基础心脏病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所致的症状。
逸搏本身无明显症状。
交界性心律本身不发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多数患者出现的症状系原发性心脏病所致。
如心悸、气短等。
体检心率为40〜60次∕min ,第1心音强度无明显变化。
如系过缓的交界性心律,心率V 40次∕min ,可有头晕、心悸、晕厥等症状发生。
较长时间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过缓时,可出现晕厥、低血压等并发症。
交界区逸搏心律是一种心脏生理保护机制。
它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
通常认为短暂的交界区逸搏心律无明显临床意义,持久的交界区逸搏心律常提示有心肌损害。
交界区逸搏心律本身无重要意义。
发生于叁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者,一方面提示基础心脏病严重,一方面提示预后较差。
偶发于窦性心动过缓者预后较好。
2病因2.1 交界区性逸搏的常见病因(1)窦房结功能低下:主要系窦性心动过缓。
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交界区时,即可出现交界区逸搏。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梗死』发病初期有7%〜10%的患者发生交界区逸搏。
心肌病、心肌 _炎等患者也有发生。
(2)窦性停搏:在一个较长的窦性停搏后,可发出交界区逸搏。
此见于心肌炎、电击复律后」些药物作用等。
(3)窦房传导阻滞:如心肌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等。
(4)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见于三度以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
(5)房性期前收缩后窦房结暂时受抑制。
(6)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向心房的逆行传导后:房室交界区逸搏及逸搏心律多见于中老年人,很少见于儿童。
2.2 交界区逸搏心律的常见病因交界区性逸搏心律不常见,大多为暂时性的。
主要继发于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
其本身是房室交界区组织正常潜在的自律性功能的表现,具保护作用。
洋地黄中毒、奎尼丁中毒或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利血平等或者阿托品作用早期也可引起此种心律。
但常见于有心脏病者,例如风湿性心肌炎或其他炎症损害窦房结或冠状动脉长期供血不足引起窦房结退行性变。
也可见于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室内传导系统退行性变。
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亦可能发生这类心律失常。
较持久的交界性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如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等。
交界性逸搏发生情况:①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经交感神经抑制后(如压迫眼球后)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较长间歇的心动周期之后出现交界性逸搏伴轻度室内差传。
②前传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经ADD台疗后(如普罗帕酮)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较长间歇的心动周期之后之后出现交界性逸搏伴轻度室内差传。
③二度∏型窦房传导阻滞时出现交界性逸搏(其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
④二度I型(3:2 )、川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交界性逸搏(有正常P波,但PR间期V 0.10s )。
3发病机制3.1 交界区性逸搏的发病机制当高位节律点如窦房结或心房发生病变或明显抑制不能发出正常节律时,或由于传导障碍致高位节律点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界区时,或其他原因,如期前收缩后出现长间歇后时,其间歇超过交界区组织内后备起搏点的自律性周期的时限时,此后备起搏点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即发出冲动,若由此引起一次异位心搏,即称为交界区逸搏。
3.2 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的发病机制与房室交界区逸搏相同。
经典的交界区逸搏心律是指心房与心室同时由交界区组织内发出的冲动所激动的一种心律。
但更常见的是仅心室受交界区组织的控制,而心房则由窦房结或房内起搏点控制,如发生于房室传导阻滞与干扰性房室分离,有时心房可以全无活动。
这种心律从广义上讲常被称为交界性心律,所指的只是心室的节律。
4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的临床表现4.1 交界性逸搏的临床表现多为基础心脏病及病态窦房结综合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所致的症状。
逸搏本身无明显症状。
4.2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临床表现交界性心律本身不发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多数患者出现的症状系原发性心脏病所致。
如心悸、气短等。
体检心率为40〜60次/min ,第1心音强度无明显变化。
如系过缓的交界性心律,心率V 40次∕min ,可有头晕、心悸、晕厥等症状发生。
5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并发症较长时间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过缓时,可出现晕厥、低血压等并发症。
6 检查6.1 交界性逸搏的心电图特点(1)典型的心电图特点①在较长间歇的心动周期之后出现的QRS波,其形状、时限为室上性。
②大多数交界区逸搏看不见P'波,少数在QRS波前后可见到有一逆行P'波。
在H、川、aVF导联P波倒置,在aVR V1导联直立。
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P--R间期V 0.12s ),或在QRS 波之后(R-P-间期V 0.20s ),或埋在QRS波中。
③如果出现数次交界区逸搏,则每次逸搏周期固定。
④有时QRS波前后可出现窦性P波。
但P-R间期V 0.10s。
(2)对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①由于交界区的自律性比窦房结低,因此交界区逸搏的逸搏前间期要比窦性周期长,一般为 1.0〜1.5s。
在同一心电图上, 逸搏的出现常与前一心搏相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即逸搏周期。
如出现数个交界区逸搏,其逸搏周期恒定,相差应V 0.08s。
②由于交界区逸搏的激动是按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所以QRS波形态、时限与窦性的QRS 波相同。
但如果发生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可发生畸形。
由于此是发生于延迟的心搏,故不能用传导阻滞尚处于相对不应期等来解释,但其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③逆行P'波:交界区逸搏的激动一方面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至心室;一方面大多通过中结间束或后结间束向心房逆行传导,心房的除极向量指向左上方,所以在额面上P环为一60°〜一90 °。
投影于H、川、aVF导联轴的负侧,P波倒置,为逆行P'波。
投影于aVR导联轴的正侧P波直立:投影在I导联轴的正侧或等电位处,1导联的P波直立、低平或双向。
④逆行P'波与QRS波的关系:大多数的交界区逸搏看不到逆行P'波,只是在少部分病例可于QRS波前后见到逆行P波。
这是因为交界区逸搏的起搏点激动,前向性传导与逆向性传导的速度不同有关,也与起搏点的位置有一定关系。
例如,当起搏点发出的激动逆行传导比前向传导快,则逆行P波在QRS 波前(P-R V 0.12s );当激动前传比逆传快,则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R-P- V 0.20s );当激动前传和逆传的速度相等,则P'波重叠在QRS波群中。
⑤在交界区逸搏激动发生的前后:如果窦房结也发出冲动,并控制了心房,就会形成窦房结控制心房、交界区逸搏控制心室的局面。
两者的激动在房室结发生干扰,窦性激动不能下传心室,交界区逸搏激动也不能逆传入心房。
此时窦性P波可在QRS波之前。
但P-R间期V 0.12s ,常在0.10s内。
窦性P波也可位于QRS波之后或相重叠。
⑥交界区逸搏的激动可逆传入心房:与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相遇而形成房性融合波。
其形态介于逆行P'波与窦性P波形态之间。
(3)房室交界区逸搏的特殊类型①加速的交界区逸搏及交界区逸搏功能低下:加速的交界区逸搏是指房室交界区逸搏发生在与上述逸搏相同的条件下,但其出现的周期短于 1.0s ,甚至不到0.7s。
提示当时心肌房室间交界区组织有异 常高的自律性。
相反,亦有在窦性停搏达4.0s 以上才出现心肌房室间交界区逸搏,甚至停搏更长时间而无逸搏出现。
提示房室交界区起搏功能异常低弱或受抑制(图 1B )。
② 过缓的房室交界区逸搏:逸搏周期> 1.50s ,频率V 40次/min (图2)。
③ 逸搏-夺获二联律:又称为伪反复心律。
多见于窦房阻滞时。
心电图特点:在每一个交界区逸搏 之后,紧跟一个窦性搏动。
此类激动夺获心室的 P-QRS-T 波,P 波是窦性的。
大多见于 P-P 相距太长, 超过逸搏时间与逸搏后的不应期之和所致(图3)。
6.2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表现(1)典型心电图特点①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交界区逸搏。
② 心室率缓慢:为 40〜60次/min ,节律整齐R-R 间期相等。
③ QRS 波正常或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④ QRS 波前后可有逆行 P '波:或重叠于 QRS 波。
女口 QRS 波前有P 波,贝U P--R 间期V 0.12s ,女口QRS 波后有P 波,贝U R-P-间期V 0.20s 。
(2)对典型心电图的详细描述 ①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缓慢而匀齐:频率为 40〜60次/min ,其R-R 间期较窦性周期长,而与逸搏 前间期相等。
小儿的频率在1岁以内为80〜100次/min , 1〜6岁为58〜80次/min , 7〜14岁时与成年人相同。
交界区逸搏心律通常节律整齐,但也可不齐, R-R 间期不等,相差可> 0.12s 。
其原因为:A.在交界性逸搏心律开始时需要一个很短的准备过程,即最初时 R-R 间期较长,以后逐渐缩短直至稳定,此称起步现象;B.房室交界区发生了隐匿性房室交界夺获,使交界区提前激动,需要重安排周期使下一⅛⅛8Γ:汁FIS ⅛⅛a⅛⅛⅛⅛tt^⅛⅛他上y 帘駁屛,交弭卜禹暮4M⅛¾⅛t ⅜≡, ttn Jt #4 临■ MAK ・ IH**W,VJ⅞ff4fM*A4MK. H ÷ « 卜“細 Ihv k M ・ *-^⅛HSMfc6F*K∙⅝⅛ *≠ WFlf *t. ≡v v 14⅛. U]. “・FT *T W m” 3 = ∙vι B ∣ft⅞τ軽炜 ・ F ■九< M , Ml .∏ M ⅛L X Λ S∙j? J. V - ΛΓW I ICfTAX ・∙2∏"峪t Λ ΛΛ. ¼ Il Vfff ^l V. ¼ I >KH. =IEIirr 章律 IW ■此如, Il-VKK π*vrtB ∣t*ι*⅜τ ⅛<π-*v 1 φ-ctι⅞r q*>⅜≡ ' l*- ΦA14>P τ* «P <*1 Wn ⅛ ∙1 κ+ι Γ Jt*ft 卜∙mtλ⅛ "心Wf JLl*ilΓt £ ■甚∙. UM3 .斟*甬中空接诞选蚪右排flθ+⅛U⅛ Mn ⅛∣Λft⅛-iG⅛ι1n. ^AeI J⅛⅛C 匕越 l^<t⅛β∣χ∣⅞M, ⅛1.τ½^ft⅛⅛⅛Λ⅝∙次交界区冲动延缓发生; C.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的起搏点发放的冲动不匀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