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明区城桥镇总体规划-上海崇明

崇明区城桥镇总体规划-上海崇明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GENERAL LAND-USE PLANNING OF CHENGQIAO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2017-2035崇明区城桥镇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公示稿)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二零一八年二月一、规划概况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城桥镇域行政管辖范围,面积58.4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5年。

规划范围图二、发展目标1.城镇性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生态示范城镇,崇明三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滨水城镇。

2.城镇职能(1)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生态示范城区以人为本的积极生态建设强调保护与发展并重,发挥岛域中心的相对人才技术优势,发挥在生态岛建设中的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化引领示范作用。

(2)崇明三岛的公共服务中心(上海城市副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城桥城镇群的核心城镇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强化面向三岛的公共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重点加强与城桥城镇群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3)“生态+”经济为主导的新兴经济增长极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发挥引领作用,培育孵化新兴替代产业,为岛域发展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4)崇明地域特色文化的空间载体城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结合旅游集散功能,发展成为崇明地域特色文化的空间载体和展示窗口。

三、发展规模至2035年,城桥镇规划常住人口1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万人。

至2035年,城桥镇规划总用地面积58.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8.03平方公里。

城市开发边界内用地面积22.7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1.21平方公里。

四、总体发展战略1.生态永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资源集约型社会建设。

坚守生态底线,加强滨江滩涂、河流水系和林地耕地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与修复,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低碳生态技术在交通、建筑、基础设施等城乡建设各领域和全周期的应用,严格执行环境控制标准,积极创建绿色生态城区。

2.社会包容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包容发展的原则,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推进宜居城镇建设,吸引技术人才、年轻人群前来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和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城乡一体、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3.经济转型提升积极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桥镇的产业转型,整合岛域资源、彰显地域特色,发展符合崇明生态岛产业导向的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吸引生态农业、旅游服务、文化创意、运动健康、生产性服务、绿色智造等企业入驻,形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4.文化特色彰显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挖掘崇明的历史文化、垦拓文化、海岛文化,进一步加大崇明海岛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重视对于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地方特色风貌的引导,结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创造性体现“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塑造彰显世界级生态岛水准的城乡风貌。

五、城乡空间体系5.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构建“一带一圈一区九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契机,努力探索区域生态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指标体系,加强自然生态体系建设,保护水系滩涂、林地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保护动植物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安全格局;注重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居民生态福利,发展富有活力的绿色生态城区。

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图(1)一带:滨江生态湿地保护带以滨江沿岸滩涂、湿地等未利用空间为主体的滨江生态缓冲地带是提高地区生态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沿岸生态品质实现质的提升。

应加强湿地资源普查工作,落实部门管理职权。

湿地空间修复应强调空间上连续性与完整性,重点恢复湿地空间生物多样性,并加强滨江湿地与镇区河道空间的生态联系,保障生物廊道畅通无阻,提升滨江湿地稳定性。

(2)一圈:近郊生态安全协调圈层分布在镇区东、西、北三个方向,以基本农田、农林复合区、乡村生活为主要功能的生态空间,其中,南横引河以南的两片生态空间属市级生态廊道范围,共同构筑环镇区外围重要的生态安全圈层。

为城镇提供良好的生态本底条件,控制城镇组团有序化发展,为城镇居民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积极探索“生态+”发展策略,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加强农用地复合利用,提升农用地生态服务、景观休闲以及文化教育功能。

(3)一区:垦区农业基质保持片区北部垦区属市级生态廊道范围,强调农业生态本底保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生态型农业基质片区。

(4)九廊:九条生态蓝绿廊道沿骨干道路、河道布局的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持动植物生态迁徙通道的畅通,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开敞空间,包括3条生态绿道和6条生态蓝道。

6. 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 “双核三轴、三点八区”的空间结构。

(1)双核1)城镇公共中心区(上海城市副中心)以新城公园为核心,集行政服务、科技文化、商业商办为一体的城镇公共活动中心。

2)老城核心区以老县城为依托,汇集商业休闲、旅游服务、文化娱乐、居住生活等多种功能活力中心。

(2)三轴 1)滨江景观轴依托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景观资源以及寿安寺、唐一岑墓、学宫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滨江生态景观的营造以及商业休闲服务功能的植入,形成体现崇明海岛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滨江风貌景观轴。

2)城镇发展主轴-崇明大道崇明大道是串联新老两个城镇中心和主要功能片区的城镇主轴,同时也是崇南滨江城镇带的发展主轴,向西通达明珠湖,向东连接陈家镇。

3)中央景观水轴-老滧港以老滧港及两侧交错并置的四个景观湖泊为依托,形成南北向贯穿城桥核心区的中央水轴,是集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图中体现“田园水城”的魅力场所。

(3)三点1)城东组团依托现有的侯家集镇建设集中居民点,接纳东部村庄人口的集聚。

主要承担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服务功能,适当发展农产品展销、特色餐饮等第三产业。

2)湾南组团位于利民路以北、三沙洪以西,规划新增农村集中居民点一处,接纳西部村庄人口集聚。

3)洪生组团适时退出大东船厂制造业,盘活利用现状大东船厂的建设用地和岸线码头,通过现状工业建筑的置换改造和景观环境重塑,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展示、邮轮码头等多种功能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形成城桥镇旅游度假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4)八区城镇片区:1)东区位于宝岛路东侧、淡云路西侧,城桥门户区域,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的低碳生态居住社区。

2)中区位于鼓浪屿路东侧、宝岛路西侧,集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功能为一体,以高标准生态环境为支撑,富有“田园水城”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中心区。

3)西区位于三沙洪-西门路东侧、鼓浪屿路西侧,充分发挥本区的自然人文优势,积极探索提升老城功能,建成集生活居住、公共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

4)创智产业园区位于岱山路东侧、三沙洪-西门路西侧,以影视文化、总部办公以及绿色智造、环保产业为主导功能的新型产业社区。

郊野片区:1)休闲田园区位于镇区东侧,依托临近西线通道的交通区位条件,结合洪生旅游度假组团的发展,以精细农业生产为基础,植入科普、体验以及休闲旅游功能,建设以崇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田园休闲农庄,形成若干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文创乡村区位于产业园区西侧,未来利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契机,激活乡村空间和资源,承接文化创意功能的外溢效应,形成影视主题庄园、文化创意庄园、艺术家村、匠人村等一系列文创特色乡村聚落。

3)森林游憩区位于南横引河北侧,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临近崇中森林地带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森林特色,发展林下种植及森林休闲度假,形成以森林为主题的特色农业休闲片区。

4)生态农业区临近长江北岸,位于北横引河北侧,依托垦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转变传统耕作方式,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生态农田,打造品牌生态农产品基地。

7.镇域土地使用至2035年,城桥镇总用地面积58.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8.03平方公里。

城市开发边界内用地面积2278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121公顷。

开发边界外新增城东、湾南2处农村集中居民点,盘活利用开发边界外存量工业仓储用地约103公顷,保留农村居民点约172公顷。

镇域土地使用规划图8.镇村体系规划形成“1+2+x”的镇村体系。

1个镇区:城桥镇区,接纳岛域农村人口转移。

2个农村集中居民点:城东组团,接纳东部村庄人口;湾南组团接纳西部村庄人口。

X个保留村:适当保留自然村庄,结合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活化复兴。

镇村体系规划图六、土地综合利用1.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至2020年落实崇明区总体规划中对于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控,保持区总体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1321.62公顷不变。

规划2020年-2035年,结合城桥镇未来发展需求,综合考虑规划河道蓝线、道路红线、各类建设项目落地等问题,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调整。

规划至2035年,城桥镇耕地面积为2299.33公顷。

规划实施期间,规划占用耕地485.15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50.96公顷,土地整理补充耕地234.19公顷。

规划期间耕地占补平衡。

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管制图2.生态保护控制红线规划确定城桥镇生态保护范围面积3575.75公顷,其中三类生态保护空间3383.18公顷,四类生态保护空间192.57公顷。

生态空间规划图3. 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开发边界内,远期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21.21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外,远期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6.82平方公里。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同时,划定现状已建区、规划新增区、限制建设区,考虑到城桥镇的情况,无禁建区。

4. 文化保护红线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包括崇明学宫和唐一岑墓;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包括金鳌山、黄家花园和寿安寺。

历史风貌区1处,即中津桥地区的太平街、东河沿、川心街、油车湾等传统老街区,结合现存的传统街巷格局划定文化保护红线,形成体现崇明传统建筑风貌的步行街区,保护传统街巷肌理以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

文化设施聚集区2处,分别位于崇明生态大道与江帆路交叉口东南侧和西北侧,主要为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集聚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