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历史演变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近27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
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按照市场成长的标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1990-1992),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成立,尽管首批挂牌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七只,总股本与流通市值也很小,规模非常有限,至1991年年底,沪深两市市价总值也只有109.19亿元。
但是,上交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从小柜台到大市场的新时期。
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3-2001),该阶段股票市场大起大落,政府行为成为股市最主要影响,1992年年底证监会成立后标志着市场监督开始规范化,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
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开始关注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国情的股票市场制度,并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制度。
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国务院规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经国务院的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006年9月中国石化股改的完成,宣告了历时近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
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尤其是很多计划体制时期的东西被带进了股市,在股市中产生了明显的“排异反应”,有些方面至今还在强化,使新兴的股票市场同样存在转轨的问题,股票市场制度研究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04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10 倍。
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 点。
至2008 年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 点左右徘徊。
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
据统计,仅2005 年我国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03 年、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2 倍。
2007 年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
从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
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
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 —100 倍。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虽然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 、“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
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2 、“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公关实现上市,是目前股市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痼疾。
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为一方政府获得税收利益的主要保证,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以这种标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市不以盈利多少为准绳,而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圈钱行为严重,各种虚假行为、不诚信行为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国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近年来,企业圈钱行为被屡屡曝光,从上世纪90 年代的银广夏、琼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国美事件,企业利用上市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
3 、机构投资者坐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混乱局面国外经验表明,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管理会减少股市的震荡。
而我国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
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培育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
由于我国目前价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机构投资者奉行的以(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价值来定盈利的思想难以行得通。
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户的经济利益。
(三)股市内部环境恶化,制度缺失现象严重我国股票市场内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目标导向存在误区,造成股票市场环境恶化。
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成立股票市场是为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种定位造成股市发展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
因此,那些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为了股市主体,为了扶持这些国有企业,股市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均受到了严重损害。
二是股权分置造成股市参与者利益严重不均衡,股市长期偏离正常价值。
由于存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股市参与者的风险和收益存在严重不对等的局面,集中表现在同股不同利现象。
同时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过大,影响股票价格的真实性。
虽然2005 年已经开始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目前来看,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和价值定位都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同时,减持过程中也存在着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现象。
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风险制度欠缺,股市环境难于净化。
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现退市有利于净化股票市场的环境,但我国目前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退市制度作为企业可以退市的依据。
从我国退市制度的现状来看,退市标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证券法》、退市办法、上市规则中都有所规定,但存在不科学、不统一、相互矛盾等问题。
同时,我国股市风险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措施。
从我国股市设计的总体思路来看,风险制度被忽视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风险防范措施较为缺乏、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
(四)外部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
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
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是行政干预过多,股市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
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都为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政府这种行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功能。
从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股市在构造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以至于它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非常规范的市场。
调查显示,我国股市具体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政策面影响大:国家的调控能力极强,有个口号叫:“戴花要戴大红花,炒股要听党的话。
”在历史的走势中,可以看到许多头部是由政策调控造成的。
如95年停止国债、期货交易,造成5.18行情的大幅上涨;数日后公布新股上市额度,股指形成头部,大幅下跌。
96年12月中旬,深沪股市连续上涨,上证指数已涨到1258点,随后数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股市市盈率太高,泡沫过多,结果造成股市大跌,形成阶段性头部。
97年5月中旬的大顶部也是有直接政策调控造成的。
5月9日证券印花税率由千分之三上调为千分之五,紧跟着公布了300个亿的新股上市额度;97年5月22日又出台严禁国企和上市公司炒股的规定,连续的政策调控使股指形成一个大头部,紧跟着是一轮大幅下跌。
在国内目前政策面要占到60%,基本面占30%,业绩面占10%。
在健全的欧美股市,是跟着业绩走,但在中国股市,是跟着政策走。
去年由于某些明星的社会关系,靠股市发财,甚至有中国股民跟着明星走,出现了“郭冬临股”、“余秋雨股”,不过最终还是得解读经济政策,跟着政策走。
(2)投资价值低:由于相当多上市企业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红,分不出红,也不想分红。
改革开放30年来,每年GDP增长9.5%,而大部分公司不分红,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是难以想象的。
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都有强烈的“投资饥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