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发展差异ppt1 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ppt1 湘教版
西部
1122
165
258654
总结:每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重点都不一样, 为了实现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发展,应采取 “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是地区间的协调: 即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减少;二是 产业间的协调:各地区产业的发展应该优 势互补、合理分工,逐步形成合理的地区 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东部加快产业结构 升级,中部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西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国家急需资 源)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 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
极为不利
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 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 内,气候湿润,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
显优势
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社 城市化 会 水平 因 科技、 素 教育和
文化
对外开 放程度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中、西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较晚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外资吸收能力 较弱
较早 较高 较强
东部地带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
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 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空间上,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
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的产业结构图
40.90%
10.66%
35.59%
17.90%
48.44% 甲
第一产业
46.51% 乙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较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
38.59%
19.23%
P132例1
42.18% 丙
2.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低 低 低
高 高
高
影响因素
经 发展 济 基础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 运输 状况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发展基础薄弱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 础较好,近代工业首先 出现在沿海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较大,乡镇企业不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发达,生产力水平 较低,经济发展相
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
1.3区域发展差异
基本 要求
发展 要求
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 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方法。
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以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最为
说明
明显,建议着重分析。中部地区在地形、科技和教 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区域特征具有过渡性。
1
出 三 大 地 带 的 说 明 差 异
读 我 国 三 大 经 济 地 带 图
,
说
陕甘宁青新 川藏渝滇黔
Hale Waihona Puke 黑吉内晋豫 皖鄂湘赣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3.工业化差异 图为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 东部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
4、城市化差异
看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存 在差异?
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 的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 城市密布高于中西部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较大的比重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业相对发达
工业结构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产业为主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1.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 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 各地经济的发展。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A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图中实线 为地形等 高线,虚 线为潜水 面等高线 (单位: 米),
3. 集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4.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小结: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 流较少,社会经济 比较封闭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 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 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 和技术联系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三大地带科技文化水平
东部
科研机构 数量
2346
高等学校 数量
350
科学家工 程师人数
907437
中部
1936
266
378919
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 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 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
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 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 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
对迟缓
生产力水平较高
交通线路较少, 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其 地理 他 区位 因 素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较封闭的状态,缺少 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
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 件
民族 心理
国际 化程 度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 较保守,经济竞争 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较差
高考0距离P133 2题1、2问
划分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面积、人口占全国比重表:
面 积% 人 口%
东部 16 41.1
中部 27 35.7
西部 57 23.2
1、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人口比重规律:
从东部到西部,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济发展速度、 产业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
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考0距离P133 2题3问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 资源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