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蚕豆病鉴定的实验设计-PPT课件
蚕豆病鉴定的实验设计-PPT课件
★年级、专业、班级: 2010级临床三、四大班 ★实验课时间:2012年4月18日 ★实验室:第二实验室 ★组别:第四组 ★组员:梁婧、和珍、李艳、张玲艺、解汐卓、成春梅、
吴皎、杨紫燕、王骁、张庆昆 ★报告人:吴皎
1
患儿,男性,3岁,因面色苍白伴血尿1天入院。 1天前食用新鲜蚕豆后,今日出现恶心、呕吐、排尿 呈酱油样色,面色苍白。据家长反映,患者的姐姐 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实验室检查结果
红细胞 1.98×1012/L 血红蛋白53g/L 血清总胆红素85.5µmol/L 结合胆红素13.7µmol/L 未结合胆红素71.8µmol/L 尿蛋白(++) 、潜血(+) 尿胆红素(-)、尿胆素原(+)
正常值
↓↓(6.0-7.0)×1012 ↓↓(170-200)g/L ↑↑(3.4-17.1)µmol/L — ↑↑
年龄:3岁
缺乏症(蚕豆病)
主要症状:体温38℃、面色苍白、血尿1天、皮 肤及巩膜黄染、恶心、呕吐
诱因:1天前食用新鲜蚕豆
既往史:患者的姐姐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
4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概念: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发病率
具有地方、民族差异性。
发病机制: G6PD↓ →NADPH+H+↓→GSH↓
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50次/分,呼吸40次/ 分,血压80/60mmHg,呼吸急促,神清,萎靡,面 色苍白,皮肤及巩膜黄染,体型较同龄人瘦小。心、
肺未及异常,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神 经系统检查未及异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 1.98×1012/L,血红蛋白 53g/L,血清总胆红素85.5µmol/L,结合胆红素 13.7µmol/L,未结合胆红素71.8µmol/L,尿蛋白 (++),潜血(+),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2 液镜下未见红细胞。
G6PD荧光斑点试验
其他筛选试验
确诊溶贫(血管 内溶血)
初诊或确诊 G6PD缺陷症
G6PD确诊试验 做1项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G6PD基因分析
确诊G6PD 17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G6PD荧光斑点试验
筛选试验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 →确诊试验
18
实验原理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实验原理:在全血中加入亚硝酸钠,使红细胞中的亚
16
2、设计实验进一步明确诊断。
贫血、黄疸 无或有诱因(食用
蚕豆、服用药物、
有和无遗传史 感染)
体征:脾肿大、黄疸
血常规检查 血清学检查
Hb↓、网织红细胞↑ 间接胆红素↑尿胆原↑游离Hb↑
结合珠蛋白↓
检查HA的病因
怀疑其他HA,相应病因检测结果正常
做1项或2项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G6PD筛选试验
G6PD↓ →NADPH+H+↓ →GSH↓ →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游离Hb>肾 →血红蛋白尿/ 膜破裂 (面色苍白) 吸收阈值 含胱甘肽)
A 2GSH(还原型谷胱甘肽)
NADPH+H+
NADP+
GSH的主要作用:① 保护红细胞内的含硫氢基(-SH)血红蛋白 、酶蛋白和膜蛋白的完整性,免遭氧化
子代: XX XX XY XY 女儿50%机会患病,儿子50%机会携带该基因
患该病的男女比例 约为=7:1
X---致病基因
10
从生化代谢解释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1. 血尿、排酱油色尿、面色苍白 2. 皮肤及巩膜黄染 3. 体温升高 4. 呼吸急促
11
1. 血尿、排酱油色尿、面色苍白
→ 红细胞的抗 →发生溶血 氧化能力↓
5
正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左:健康新生儿
6
右:溶血性贫血患儿(黄疸)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分类:
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黄疸 蚕豆病 感染性溶血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
7
蚕豆病 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
亚硝酸钠
亚铁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高铁血红蛋白
NADPH(辅酶) 亚甲蓝(递氢体)
实验反应方向
19
高
铁
血 主要试剂:0.18mol/L亚硝酸钠-葡萄糖溶液①、
红 单
0.4mmol/L亚甲蓝溶液 ②、0. 28 mol/ L 葡萄糖溶
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 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8
主要临床表现:早期有恶寒、
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
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
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
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
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
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
1、根据上述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初 步判断患儿是何种疾病?
2、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明确诊断。
3、从生化代谢解释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
4、 要想探讨该病发生的分子基础,可以用哪 些技术检测什么目的基因?
5、 患者体型瘦小与该病症是否有关,为什么?3
初步判断患儿是何种疾病?
性别:红男细性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② 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共同使H2O2还原成H21O2
2. 皮肤及巩膜黄染
机理:溶血性黄疸
13
3. 体温升高
机理: 红细胞破裂 ↓
血红蛋白暴露 ↓
免疫系统攻击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体温升高
14
4. 呼吸急促
溶血性贫血
↓
具有载O2能力的Hb含量下降 ↓
机体缺O2 ↓
呼吸急促
15
从生化代谢解释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MHb),高铁血红蛋白 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的作用下又被还原为亚铁血红蛋 白。在这过程中,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不仅需要亚甲蓝 作为递氢体,还需要由G6PD参与磷酸戊糖途径形成 NADPH作为辅酶才完成上述反应。所以,G6PD缺陷症 的患者其MHb还原率下降(分光光度技术)。
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肿
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
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
9
常于1~2日内死亡。
遗传方式:G6PD缺乏症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母:XX 父:XY
母:XX 父:XY
子代: XX XX XY XY 儿子一定患病,女儿则50%
母:XX 父:XY
子代: XX XX XY XY 儿子一定正常,女儿则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