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科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 借助工具书,顺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策略 讲授法、朗读赏析法、讨论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2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东晋 听课,回忆常见 的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世外桃 的成语 源中,这节课让我们在这美好 的憧憬之中,去深入体会他对 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请同学复述课文的故事 情节,并说出自本文的几个成 语及含义。
到了怎样的景致?
(4) 村中人见到渔人果如
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
么?
3.深入探究 (1)思考讨论:课文描写的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分组互动,进入课件,点击互动,
情节,处处体现出一个“奇”
白板
抢答
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然后发言。
(2)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
智慧应用 互动
备注
点击互动, 随机互动
2. 整体感 我们知道了桃花源的故事,下面 听课学习,思考
上 课 间 导 入 课 老师讲课,

我们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件,白板
展示桃花
(1)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
源图片
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
些情节?
(2) 渔人见到桃花源的景色
为什么会“甚异之”?
(3) 进入桃花源后,渔人见
语文(学科)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
一、基本信息
课时名称:桃花源记 授课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八年级
课例类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黄文艳(第九组)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 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识和文言字词。而这篇小短文,有故事 有情节,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 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些资料,以减少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从而减 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多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预习文言文。比如,反 复诵读,熟悉文章内容;根据课下注释和参考书翻译全文,把有难度 的句子翻译和词语解释批注在相应的词句旁边;看课下注释和参考书 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课本上做标记;要学会分类整理词语和特殊 句式等。有了充分的自学预习,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是“有 源之水,有本之木”。在课堂学习时,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始 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请问:你喜欢这个地方吗?请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喜欢,
因为……”或“我不喜欢,因
为……”。
点击互动, 抢答 学生在交 互板上答 题
5.布置作业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 学生拿出纸笔写 互动 这样美好的境界,确实并不存 出《我心中的世 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 外桃源》 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 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 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 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 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以《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三、教材分析
1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晋宋 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 世外仙界,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 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 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
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
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
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说明: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
联系课文内容加以比较说明。
3
4.拓展延伸 ①你觉得渔人的品行怎样?
互动,进入课件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
分析。 ②我们随着渔人一同走进桃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交流想法 花源,感受了这绝美的景致,
4
八、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景’奇 世外桃源 “人”奇 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 “踪”奇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