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临床诊疗规范—关节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 【概述】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的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移位骨折难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稳定,易发生不愈合,晚期可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老年易发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3 【诊断】
1.临床表现: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下肢短缩、外展和外旋畸形。

若外旋角度近90°,应怀疑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肢多有纵轴叩击痛,和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压痛。

GardenⅠ型骨折容易漏诊,因其外伤史不明显。

仅有局部微痛或
不适,而且髋关节可屈伸,甚至可以步行,X线检查不易发现骨折线,常被误诊为髋周围软组织损伤。

2. X线显示不清楚或骨折线隐匿时,应行CT、MRI或核素骨扫描检查,或嘱病人卧床休息,2周后再行X片检查,可因骨折局部骨质吸收而显示骨折线,切不可轻易否定骨折存在。

4 【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及骨折和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对于无移位骨折或外展嵌插骨折,可将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位,牵引治疗。

但临床上经常遇到骨折转变成移位者,而且长期卧床易发生致命并发症,故近来多主张采取内固定,以利病人早期活动。

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大部分股骨颈骨折为有移位骨折,除年龄过大且全身情况差,合并心、肺、肝及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均适应手术治疗。

复位方法
手法复位: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双下肢伸直,外展30°,双足固定于足托,行持续牵引,至双下肢等长。

分别将健肢和患肢内旋20°,再使患肢由外展位内收至中立位或稍外展位。

牵引复位:术前在病房采用骨牵引1-2周,逐渐复位后手术。

复位有效、安全,但延误时间。

切开复位: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者。

切开直视下易获得解剖复位,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虽然手术损伤相对较大,但常属必要。

内固定术:包括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滑动式钉板系统,人工关节置换。

儿童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少见,暴力相对较大,移位明显。

复位困难。

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在X线透视引导下,用多针或细螺丝钉内固定,对于外展或无移位骨折可采用牵引或单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