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一
(写作对象把握)咏物诗
教学目的:
1、掌握咏物诗几种表现主旨的方法;
2、掌握咏物诗的主旨。
什么是咏物诗?
回顾:
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由陆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以梅喻人,人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物的形象)
抒情手法: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也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形式标志: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3.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4.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什么道理。
考点:
1、借物喻人,物与人的相似之处,表达对与物相似的人的赞美、批判、讽刺、揭
露等等。
2、托物言志 A题目是物
B物贯穿整首诗歌
C物与人的精神、性格、气质、理想、追求、节操、信念等积极方面有相似的地方。
3、象征,物与人的精神、性格、气质、理想、追求、节操、信念、遭遇、境况有
相似之处,不一定是积极的。
如:雪高洁尘土污浊舟漂泊竹气
节松坚韧不拔
区别;凡是用到托物言志的诗歌都有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针对整首诗歌,象征只针对具体的物,其次托物言志一定是积极的,借物喻人和象征则不一定。
例如:《卜算子·咏梅》梅花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性,整首诗歌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梅花零落成泥碾成尘土也要保持自己的芳香来表达诗人坚守自己高尚节操的信念。
4、借物说理,物和自然界或者社会中某种道理有相似之处: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题模式 A 明确手法
B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C分析诗歌的目的及手法的作用、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采用了XX手法,诗人通过xx物xx怎么样,的什么情况,来表达自己xx操守、信念、对xx理想的追求、向往、批判、讽刺,告诫人们xx道理,警示人们xx
背诵点一:物的作用(意象的作用)
内容上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象为主要描写对象)
点明时间、地点、构成环境
表达上渲染或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
象征作用
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表达或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结构上勾连上下文的线索
与上或者下的XX形成对比、反衬
(主旨理解)
早梅张胃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形象把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问: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试题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赠岭上梅苏轼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两首诗都有梅花,诗人用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有人认为《寒夜》中“寒夜不寒”,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试分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
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
陂,水池。
问: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7、品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分)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2分)
8、品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居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两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1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分析第三句用到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情感?
(2)“寒灯”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11、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谷口怎样的景象?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2)诗人用什么手法塑造了“幽竹”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