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感受器的分类
按分布部位分
外感受器
距离感受器:视、听、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平衡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按接受刺激性质分 光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睫状小带
.
(3)视网膜(内膜) 视网后部有一圆盘形隆起称视 神经盘,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视神经盘颞侧约 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部凹陷,称中 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处。
视神经盘
中央凹 黄斑
.
2、眼球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
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 物包括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 体,它们与角 膜共同组成折 光系统。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学习要求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 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 暗适应;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 换能功能。 2、熟悉:眼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眼的折光 能力异常;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耳 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3、了解: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听神经动作电位; 前庭器官的功能。
房水循环 睫状体生成房水→眼后房→ 瞳孔→ 眼前 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
(2)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周围被睫状 体环绕,形似双凸透镜。晶状体无色透明,富有弹性, 借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晶状体的屈光度随睫状肌 的舒缩而变化,所视物体无论远近,都能在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
玻璃体
.
眼 的 结 构
.
眼的形态结构
视器又称眼, 由眼球及眼副器 构成。
.
(一)眼球
眼球位于眶 内,近似球形, 由眼球壁及眼球 内容物组成。
.
1.眼球壁 由外向内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1)纤维膜(外膜)
➢角膜:占前1/6,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角膜内无血管,但 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感觉敏锐。 ➢巩膜:为后5/6,呈乳白色。巩膜与角膜连接处的深部有一环 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
巩膜静脉窦
角
膜
巩 膜
.
(2)血管膜(中膜) ➢虹膜:为圆盘状薄膜,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后续脉络膜。睫状体前部与晶状体之间 借睫状小带相连。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肌,其收缩和舒 张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贴于巩膜内面。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
(四)感受器的适应
• 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指当刺激作用于感受 器一定时间后,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纤 维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
• 不同感受器的适应差别较大。据此,感受器还可分为快 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如 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 编码功能(encoding):感受器将外界刺激 转换成神经AP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 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将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 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系列中。
• 每种形式的刺激都包含性质和强度两种主要参 数,与此对应在编码过程中也包含性质编码和 强度编码。
• 感受器将刺激转变为传入神经纤维的AP时, 通过AP的波幅、频率、参与冲动传入神经纤 维的数量及冲动所到达的中枢部位,实现对刺 激信号的编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 式,而对其它形式的刺激不敏感或不感受。
•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器通 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 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感觉阈值(sensory threshold) :引起某种感觉所 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
.
.
第一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 专门感受刺激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一 起,构成感受器官。
特殊感觉器官:一般把感受视、听、嗅、味 和平衡觉的感觉器官(眼、耳、嗅上皮、味蕾 、前庭)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
(1)房水 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眼房内。
眼房是位于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腔隙,它被虹膜分为前房 和后房。前、后房借瞳孔相通。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相交 处所形成的夹角,叫虹膜角膜角。
房水具有折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虹膜角膜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膜静脉窦
睫状体
后房
前房
晶状体
.
.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60的电磁波
.
一、眼的结构
• 眼包括眼球和眼副器构成,通常将眼球分 为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眼的附属 结构主要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 肌。
.
角膜 外膜(纤维膜) 巩膜
眼球壁
虹膜
中膜(血管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眼
虹膜部
盲部
球
内膜(视网膜) 睫状体部
脉络膜部 视部
• 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只能以电紧张性扩播, 可进行时间和空间总和。其感觉功能只有触发 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才得以完成。
.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 与终板电位一样,是局部电位,有如下特
性: ①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 比 ②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 ③可总和 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 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 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 快慢适应感受也是为了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如颈动脉
窦压力感受器是为了适应生理上需要长时间监控血压的
变化。
.
第二节 眼的结构与视觉功能
• 眼是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人脑获得的全 部信息中,至少70%以上来自于视觉。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是将作用于 它们的各种刺激能量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 梢或特殊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再进一步诱发传 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 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传入 神经末梢的电反应。
• 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特殊感 受细胞的电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