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WHO 胶质瘤分类解读
2016WHO 胶质瘤分类解读
对大多数肿瘤在 组织学分型基础 上增加了分子分 型。
弥漫型星形和少突胶质细胞
• 过去所有星形细胞瘤归于一类,而新的分类将所 有弥漫浸润性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突 胶质细胞)归于一组,这样分类不仅仅是基于生 长方式和行为表现,更多的是基于IDH1和IDH2基 因共同的驱动突变。
• 包括WHO分级Ⅱ级和Ⅲ级的星形细胞瘤,II级和 III级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 以及儿童相关的弥漫型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WHOⅣ级 密度高+异型性+核分裂+血管增生/坏死
星形细胞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WHOⅠ级 弥漫型星形细胞WHOⅡ级
间变型星形细胞WHOⅢ级
胶质母细胞WHOⅣ级
1 什么是胶质瘤 2 胶质瘤的组织学改变 3 2016 WHO胶质瘤更新解读
2016世界卫生组 织(WHO)中枢 神经系统肿瘤分 类是2007版本概 念和实践上的进 一步推进。
胶质母细胞瘤
• 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母,主要发生于 55岁以上的患者
• 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母,有低级别胶 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患者
• 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岁以上的胶质 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此R132H IDH1免 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
2016 WHO胶质瘤分类解读
1 什么是胶质瘤 2 胶质瘤的组织学改变 3 2016 WHO胶质瘤更新解读
什么是胶质瘤?
• 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丛瘤、来源不肯定 的神经上皮组织瘤、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 胶质混合瘤、松果体实质肿瘤、胚胎性肿 瘤和神经母细胞肿瘤
• 一组具有胶质细胞表型特征的神经上皮起 源肿瘤
• 删除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保留IDH 突变的肥胖型星形细胞瘤
• 删除大脑胶质瘤病。脑内广泛浸润多个脑 叶,双侧生长和突入幕下的病变现在作为 多种弥漫型胶质瘤亚型的生长模式。
胶质母细胞瘤
• 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母,主 要发生于55岁以上的患者
• 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母,有 低级别胶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患者
什么是胶质瘤?
—2015年中国胶质瘤诊治指南
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少突星形细胞 、室管膜上皮、脉络丛肿瘤、星形母细胞 瘤、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和血管中心性 胶质瘤
1 什么是胶质瘤 2 胶质瘤的组织学改变 3 2016 WHO胶质瘤更新解读
常见错误的胶质瘤病理诊断
• 胶质瘤Ⅰ-Ⅱ级 •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 胶质瘤Ⅱ-Ⅲ级 • 星形细胞瘤Ⅱ-Ⅲ级 •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Ⅰ级 • 少突胶质细胞Ⅱ-Ⅲ级 •…
• 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表 达产物mIDH1R132H的特异性抗体,对胶质瘤进 行标记和鉴别诊断
• 免疫组化染色 IDH1基因阴性者需进一步分子检 测
突变特异性IDH1抗体(H09)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肿瘤中心部位的强着色
Sanger seque胶质母细胞瘤
• 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母,主 要发生于55岁以上的患者
• 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母,有 低级别胶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患者
• 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岁以 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 此R132H IDH1免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
弥漫型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 由于IDH突变的预后更佳,WHOⅡ级弥漫型星形 细胞瘤和WHOⅢ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应分为IDH 突变型,IDH野生型和NOS(非特指性(not otherwise specified, NOS))三类
• IDH突变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DH1 R132H蛋白 阳性以及基因测序IDH1位点132和IDH2位点172 基因有突变
按恶性最高的区域定级别!
胶质瘤分级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WHOⅠ级
双相型组织学特点:致密区含Rosenthal纤维的梭形 细胞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和颗粒小体形成。
弥漫型星形细胞WHOⅡ级
原浆型
纤维型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肥胖细胞应在所有瘤细胞中占>20%
GFAP
间变型星形细胞WHOⅢ级 密度高+异型性+核分裂
•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 具有PNET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改为具有原始
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
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 (a)影像学与经典胶母类似,出现环形强化的肿块(b)在弥漫型 胶质瘤的背景上出现原始神经元高细胞密度的结节(c)典型的H-W菊形团(d)间变特征的大细胞,细 胞体积增大,染色质粗颗粒,巨形核,核扭曲变形(e)右边原始神经元肿瘤细胞不表达GFAP(无图 )以及Olig2(f)但Syn标记阳性(H-W菊形团也阳性)(g)部分病例具有继发胶母的特征,IDH1 R132蛋白阳性(h)FISH检测MYCN基因扩增(红色代表着丝粒正常2个信号,绿色代表MYCN扩增)
• IDH野生型:免疫组织化学阴性以及基因测序无 突变
• NOS: IDH检测没法实现或者完成不好
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推荐克隆号:H09)
• IDH1基因第132位点的杂合突变出现于80%以上 的低级别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 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以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 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岁以 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 此R132H IDH1免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
•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a)影像学病灶位置常表浅(b)与周围脑组织看似界清,拟转移(c)上皮样细 胞,胞浆嗜酸,空泡核,大核仁;部分肿瘤细胞出现核偏位,核旁包涵体,类似于横纹肌样细胞(箭头 )(d) 部分肿瘤周围可出现低级别胶质瘤形态,如局灶出现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样区域,如怪异的 巨核细胞但缺乏核分裂,大量嗜酸性颗粒小体,类似空泡样星形细胞的黄瘤区(e)GFAP不表达或少 表达(f)S100强阳性(g)OLIG2可阳性(h)半数以上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存在BRAF V600E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