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词汇学 2

古代汉语词汇学 2

《古代汉语(一)》中《孟子》文选复音词研究我们知道,先秦时代汉语词汇是以单音词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复音词为主,这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历时长,但从先秦时代就已显现出来,因此,对先秦复音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是以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

要对复音词进行研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复音词,如何区分词和词组?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的《词和短语》一文中说:“必须承认,词和短语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本文通过具体的语境,意义标准,语法标准,词频标准对《孟子》文选中的复音词进行划分。

一、古汉语复音词的判定1、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判定一个双音组合有时是一个复音词,有时是两个单音词。

判定它是不是复音词,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左右】“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本来是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指左边和右边,在这引申为在旁侍候的人或近臣,是复音词。

2、意义标准2.1 一个双音组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般是复音词。

例如:【兵刃】“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兵和刃都是指兵器的意思,合在一起指战争,被赋予了新的意思。

2.2两个意义基本相同或相同的单音词,复合后共同表示一个意义相关而又增强了交际职能的新概念,那么它就成为一个复音词。

例如:【尝试】“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尝:《广韵》“试也”;试:《说文》“用也”,尝试增加了意思。

2.3如果这个双音组合的意义是偏重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不表义,那么它也是一个复音词即是偏义复词。

例如:【国家】“恶能治国家”《许行·滕文公上》古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

赵岐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家也。

”连用时多用作偏义复词,只指国,不指家。

3、语法标准3.1从词汇结构上看,两个音节结合紧密,不能拆开或随意扩展的是复音词,否则是词组。

例如:【比及】《论语·先进》:“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按:古代汉语中,“比”有及义,这里“比及”同义并列。

但两音节结合紧密,共同充当谓语,中间不能加“与”等字。

因此,“比及”是复音词。

3.2从词性上看,一个双音组合,如果改变了原来作为单音词时的词性,那么它就是一个复音词。

例如:【长幼】《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宋君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余来为民诛之。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近世之事,语尚在于长老之耳。

”按:“长”和“老”是形容词。

“长老”,指老年人,是名词,改变了原来作为单音词时的词性,则成为复音词。

3.3从句子结构上看,在对文中,如果其中某一位置上的双音组合已经确定为复音词,那么相对应位置上的另一个双音组合可以首先考虑是复音词而不是词组。

例如:【师旅】【饥馑】《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按:《说文》称“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这里的“饥馑”是否也分训呢?当我们理解了相对应位置上的“师旅”是指侵略军队即是一个复音词之后,“饥馑”则应考虑是一个复音词,泛指荒年。

反过来理解“师旅”也一样3.4从构词方式上看,相类似的同结构的双音组合可以类推。

如果其中一个确定为复音词,那么另一个也可以类推为词。

例如:【淑人】【淑女】这两个双音组合结构相同,都是偏正关系,而且修饰成分都是“淑”,相同;被修饰成分是“人”和“女”,同类。

如果“淑人”是一个复音词的话,那么“淑女”也可以考虑是复音词,反之亦然。

3.5重叠的双音组合,如果重叠后不是原义的简单重复,而成为一个以原义为基础的状态词,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情貌。

这样的双音组合是词,不是词组。

例如:【荡荡乎】“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许行·滕文公上》荡荡乎,广大辽阔的样子。

3.6从语素顺序来看,并列复音词在形成过程中,有的字序不十分稳定,或为AB式,或为BA式,但它们是表示同一个概念,应是一个复音词的不同形式。

例如:【械器】“以粟易械器者”《许行·滕文公上》械器,即器械。

4、词频标准语词是具有社会性的。

一个词一旦使用了以后,就有可能常常出现。

因此,词频也是帮助我们判定复音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在《孟子》中“天下”出现了175次,“君子”出现了82次,它们肯定是复音词。

当然,词频标准是辅助的,主要还是看意义标准和语法标准。

二、复音词的语义构成1、联合式复音词联合式复合词,两个构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什么主从之分。

《孟子章句》这部书中联合式复音词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有897个,占全书复音词的50.90%。

联合式复音词又可以分成同义联合,类义联合和反义联合。

1.1同义联合【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忖度】“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泛滥】“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许行·滕文公上》【仓廪】“滕有仓廪府库”《许行·滕文公上》【置邮】“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褊小】“齐国虽褊小”《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尝试】“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斧斤】“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功烈】“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智慧】“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辅相】“相与辅相之”《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声音】“声音不足听于耳与?”《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朋友】“朋友有信”《许行·滕文公上》【繁殖】“禽兽繁殖”《许行·滕文公上》【府库】“滕有仓廪府库”《许行·滕文公上》1.2类义联合【兵刃】“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耒耜】“负耒耜而自宋之滕”《许行·滕文公上》【交易】“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滕文公上》【械器】“以粟易械器者”《许行·滕文公上》【孝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麋鹿】“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文王之囿·梁惠王下》【镃基】“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草木】“草木畅茂,禽兽繁殖”《许行·滕文公上》【禽兽】“草木畅茂,禽兽繁殖”《许行·滕文公上》【忧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告子下》【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告子下》1.3反义联合【左右】“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兄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许行·滕文公上》【父母】“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君臣】“君臣有义”《许行·滕文公上》【父子】“父子有亲”《许行·滕文公上》【夫妇】“夫妇有别”《许行·滕文公上》2、偏正式复音词偏正式复合词是由一个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偏语素和一个表示中心成分的正语素复合而成。

偏语素在前,正语素在后。

这类复合词可按正语素的性质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两类:(1)定中式定中式偏正复合词,即正语素是表示人或事物等方面的意义,是名词性的。

从偏语素意义修饰、限制正语素意义的复杂关系看,定中式偏正复合词又可细分为如下若干小类:①偏语素表示身份、职业【农夫】“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滕文公上》②偏语素表示数量【四海】“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诸侯】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百姓】“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五谷】“五谷不登”《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③偏语素表示特征、性质或品德【寡人】“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洿池】“数罟不入洿池,鱼不可胜食也”《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数罟】“数罟不入洿池,鱼不可胜食也”《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饿莩】“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於国也·梁惠王上》【巨擘】“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陈仲子·滕文公下》【仁政】“万乘之国行仁政”《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大人】“有大人之事,也有小人之事”《许行·滕文公上》【小人】“有大人之事,也有小人之事”《许行·滕文公上》【贤人】“皆贤人也”《文王之囿·梁惠王下》【圣人】“闻君行圣人之政”《许行·滕文公上》④偏语素表示方位、时节【南蛮】“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许行·滕文公上》【中国】“朝秦楚,莅中国”《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后世】“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⑤偏语素表示颜色【黄泉】“上食槁壤,下饮黄泉”《陈仲子·滕文公下》偏语素表示地点或范围【国人】“故曰国人杀之也”《所谓故国者·梁惠王下》【天下】“犹未恰于天下”《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⑥表示类属关系一般是前面的语素是属,即逻辑学的下位概念,后面的语素是类,即上位概念。

例如:【麋鹿】“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文王之囿·梁惠王下》有一些却是正语素在前、偏语素在后,传统称之为“大名冠小名”的结构方式。

这是先秦所特有的一种偏正式,例如:【斧斤】“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上》⑦表示领属关系偏语素是领有或具有,而正语素为隶属或从属的关系。

偏语素在前,正语素在后。

【天子】“春秋,天子之事也”《所为故国者·滕文公下》(2)状中式在《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暂时没有找到状中式的复合词。

3、述宾式复音词宾语素表示客体【折枝】“为长者折枝”《齐桓晋文之事·梁惠王上》4、主谓式复音词主谓式复合词是主语素在前,谓语素在后。

谓语素陈述主语素。

例如:【鸡鸣】“鸡鸣狗吠相闻”《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狗吠】“鸡鸣狗吠相闻”《夫子当路於齐·公孙丑上》5、述补式复音词在《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暂时没有找到述补式的复合词。

6、附加式复音词1、前附式在《古代汉语》第一册《孟子》文选中暂时没有找到前附式的复合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