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
词语是语言中人们最直接感知的、表达各种意义的基本单位。
词语的总汇形成词汇,或者反过来说,词汇是词语的总汇。
理论上说,一种语言就只有一个词汇。
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可以称为某个人的词汇,一个行业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汇总,也可以称为是某行业的词汇,这类词汇其实是词汇中具有某些特点、只为某部分人使用的部分,是一种体现词汇局部的“词汇”。
但是,有人把一个词或几个词也叫词汇,那不是严格定义的词汇。
通常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来讨论语言,其中,语音和语法的基本成分都很有限,比如汉语的语音,就21个声母(加准声母yw,共23个),基本韵母38个,声调4个,它们共同配合,可以组成一千多个音节。
语法方面,从句子构成来看,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谓、宾、定、状、补,分别构成数量有限的句式;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来看,可以分出实词和虚词共十来个类,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等,这些词分别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
但是,词汇成分的数量不是用几十几百几千就可以列举完毕的,词汇单位的数量,需要以万计数。
并且,一种语言的词汇到底包括多少个词汇成员,几乎不可能有完整的统计。
词汇内部有以下特点:1,词汇内部个体数量繁多,2,词汇个体(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都会有独立或成类的变化,3,词汇成分的使用面或流行程度不同,4,词汇成分的使用寿命不同,5,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产生和消亡频繁。
这样,在词汇中,有的成员相对稳定,有的成员则变化较多,一些曾经使用的词语或词语的意义,后来人不了解,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是古代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
因此,词汇变化包括以下方面:1,新词产生,2,旧词消亡,3,有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成为多义词,4,有些多义词失去了部分意义。
从宏观上看,一些词长期普遍的使用,成为词汇中的基本部分,被称为基本词汇,词汇中这些高度稳定的成分,成为语言传承的最重要因素。
词汇变化的动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了新的事物,产生新的表达需求;一是人们认识的变化,对原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或仅仅出于表达方式的创新,产生表达上的变化。
壹,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
一,单音词
二,复音词,包括:连绵词,叠音词,合成词三类,其中,合成词中又有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动补式、附加式等几种。
汉语词汇复音化,是指汉语原来词汇以单音形式为主,转变为大量采用复音词。
汉语词汇复音化三种方式:1单音词加附缀,2同义的单音连用,3新造同义复音词。
贰,古代汉语的词义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字记录汉语,它是汉语词汇的书面记录符号,我们通过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记录来了解古代的词汇。
比较现代词汇的书面形式,从字面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变化。
一些词从古代延用到现代。
第二,古今意义没有关系。
一些字记录了不同的词,有些词古今意义之间可能有关系,但失去了中间环节,看不出意义的关联。
(158-159)
第三,古今意义有联系但不同。
(159-160)
第四,感情色彩不同。
(161)
第五,所指实际内容不同。
(161-162)
二,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162-163)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指一个词本来的意义。
本义应该指词的原始意义,但因为语言早于文字,而文字记录会的缺漏,所以,现在文字记录的词义,可能是词的原始意义,也可能不是最早的意义。
通常把有文字可考或有文献证明的词的最早意义称为本义。
确定词的本义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一个词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然后,可以从文字入手,了解它造字时的意义;其次,通过文献查考,寻找早期的用例;最重要的是,排列各个义项,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词义的引申。
(164)
叁,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