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互关系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互关系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相互关系初探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418000)杨水生向建平李子华龚红梅刘建凤摘要将116例T2DM患者分为无血管病变组、单纯外周血管病变组、外周血管合并冠心病组,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凝血全套、D-二聚体、24小时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沉、C反应蛋白等为观察指标,探索各组间的关系。

结果病程、LDL-C和收缩压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收缩压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应早期干预,尤其是LDL-C和收缩压的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T2DM);周围血管病变;冠心病;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糖尿病周围血管及心脏检查的可靠方法,现将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T2DM患者血管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资料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T2DM患者116例,为我院住院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外周血管及心脏结果分为3组,即A 组(无血管病变组)、B组(外周血管病变组)、C组(外周血管病变+冠心病组)。

其中A组36例,男性20例,年龄51.70ʃ10.52岁,女性16例,年龄63.37ʃ9.48岁,B组58例,男性34例,年龄58.58ʃ9.93岁,女性24例,年龄63.66ʃ12.41岁,C组22例,男性12例,年龄62.66ʃ8.81岁,女性10例,年龄64.80ʃ4.78岁。

所有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F-INS)、C肽(F-CP)100克馒头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2h-INS)及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24h尿蛋白(24hU-Pro)、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纤维蛋白原(Flb)、年龄(Age)、病程(Duration)、血压(Bp)及多普勒彩超作为检查指标。

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采用全血自动生化仪酶法,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精标法检测,胰岛素及C肽以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查,24h 尿微量白蛋白及24h尿蛋白采用速率散射法及全自动特定蛋白仪测定。

血管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ZQ7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A39探头频率范围7 11Hz),检查双侧颈动脉、双下肢动脉及心脏。

彩超结果判断标准:正常:血管内壁光滑完整,血管走行正常,管腔结构无异常;异常:出现血流峰时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血管壁增厚,内膜回声不均匀;动脉血管腔狭窄,动脉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血栓形成或者血管腔闭塞;冠心病依据其检出局部心室壁运动不协调。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0录入,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

2结果(1)B组足背动脉粥样硬化双侧12例,单右侧4例,单左侧0例,颈总动脉双侧血流指数升高6例、双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12例,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例、单左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6例,单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4例、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足背动脉均有粥样硬化12例;C 组中双侧颈动脉病变、单右侧及单左侧颈动脉病变均各为2例,双侧颈动脉及双侧足背动脉粥样硬化10例,血流增快2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增速2例,双侧胫后动脉、右侧足背动脉及双侧颈动脉内膜阻力升高2例。

(2)以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有无为因变量,以A,B两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 Fins、Fc-p、2h-ins、2hc-p、ESR、CRP、24h-Ualb、24h-Upro、D-Dimer、Tc、TG、LDL-C、HDL-C、PT、Fib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LDL-C 和收缩压与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57、2.052及1.110。

(3)糖尿病周围血表1糖尿病各组相关因素分析项目组别A组B组C组年龄(岁)56.88ʃ11.4561.75ʃ16.6269.09ʃ8.39△病程(年)3.82ʃ2.986.42ʃ5.50△7.89ʃ7.76△收缩压(mmHg)135.94ʃ13.38151.28ʃ14025△△159.63ʃ14.72△△舒张压(mmHg)78.76ʃ6.5882.96ʃ6.72△85.45ʃ6.11△FPG(mmol/L)9.00ʃ4.029.02ʃ4.658.66ʃ2.302h-PG(mmol/L)17.07ʃ6.0915.94ʃ5.9717.01ʃ5.67HbA1c(%)9.90ʃ2.6610.27ʃ3.3310.49ʃ4.02Fins(iu/L)6.52ʃ1.417.42ʃ0.857.32ʃ1.12Fc-p(nmol/L)1.65ʃ0.751.77ʃ0.821.78ʃ1.122h-ins(iu/L)10.52ʃ2.5812.35ʃ3.7212.65ʃ2.862hc-p(nmol/L)2.35ʃ0.852.86ʃ1.123.05ʃ1.14ESR(mm/h)28.4614.1033.42ʃ13.1350.36ʃ25.76 CRP(mg/L)26.43ʃ23.2830.17ʃ21.0326.14ʃ20.0824h-Ualb(mg/d)31.91ʃ32.7148.27ʃ41.9767.60ʃ46.1124h-Upro(mg/d)296.41ʃ162.86556.24ʃ426.70436.70ʃ406.19D-Dimer0.24ʃ0.170.15ʃ0.120.85ʃ1.74☆Tc(mmol/L)4.44ʃ1.824.43ʃ1.144.91ʃ1.12TG(mmol/L)2.45ʃ2.322.19ʃ1.831.44ʃ0.60LDL-C(mmol/L)2.11ʃ0.783.50ʃ1.31△3.70ʃ1.09△HDL-C(mmol/L)1.13ʃ0.411.10ʃ0.281.12ʃ1.02PT(S)11.42ʃ3.5913.66ʃ7.1113.76ʃ4.12Fib3.46ʃ1.474.54ʃ2.434.42ʃ1.74注:△与A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

·03·实用糖尿病杂志第7卷第1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7No.1管病变是否合并冠心病为因变量,以B,C两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 Fins、Fc-p、2h-ins、2hc-p、ESR、CRP、24h-Ualb、24h-Upro、D-Dimer、Tc、TG、LDL-C、HDL-C、PT、Fib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是否易发生冠心病相关,相对危险度为1.121。

3讨论近年来,临床医生们开始关注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查。

动脉造影术是目前公认的血管解剖形态检查的“金标准”,但因其为侵袭性操作且价格昂贵,不宜作常规检查;踝肱压指数(ABI)对早期糖尿病血管病变敏感性低,对血管狭窄特异性高,当ABI阳性时,血管狭窄程度可能很重。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的早期检查[1]。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病因复杂,其病理生理基础与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及其它致病因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血管狭窄甚至闭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10倍以上,下肢血管较上肢血管更为严重。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吸烟对糖尿病足影响报导不一:美国boyko等[3]认为吸烟与糖尿病足发病无关,而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吸烟是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之一。

本研究发现,有趣的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单左侧足背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右足承重更多相关。

参考文献1.潘长玉、高妍、袁中元,等.Ⅱ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323-326.2.马珺、胡大一、魏毅东,等.踝臂指数评价脂代谢异常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多因素临床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7):1606-1608.3.Boyko EJ,Ahroni JH,Stensel V,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diabetic foot ulcer.The seatle Diabetic Foot study.Diabetes Care1999;22:1036-1042.(2010—03—01收稿)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腕管综合征患者肌电图差异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15500)孔颖宏摘要入选80例CTS患者,分为DM组和NDM组,进行肌电图检测。

结果:CTS-DM患者与CTS-NDM患者相比,正中神经腕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明显延长,中指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A)与健侧比较下降幅度明显较小。

结论:CMAP潜伏期和SNAPA与健侧比较下降幅度也许可用于区别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美国的发病率高达0.5% 1%[1],国内有报道为99/10万。

CTS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诊断,现在应用肌电图进行电生理检测CTS在临床已成为常规。

糖尿病是CTS的易患因素之一[2]。

我们分析了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80例临床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资料,分为糖尿病组(CTS-DM)和非糖尿病组(CTS-NDM),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80例CTS,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糖尿病组38例,男性10例,女性28例,年龄28 81岁。

非糖尿病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0 78岁。

同时选取4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采用意大利百胜公司MYTO2000型神经电生理检测仪,室温保持在25ħ左右,皮温保证在30ħ左右。

检测指标包括:(1)CMAP潜伏期;(2)正中神经中指至腕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3)电刺激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腕部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之差值;(4)SNAPA与健侧比较下降幅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1)CTS-DM组还是CTS-NDM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电生理检测各项指标均明显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