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 )。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2.从所涉及骨髂、肌肉大小,弹钢琴属于( C )。

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C.精细动作技能D.粗大动作技能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B )。

A.打开收音机 B.练字 c.实弹射击 D.开车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D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D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C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7.动作技能的特点是( A )。

A.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8.( B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A ),执行具有( C ),对象具有( D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内潜性 D.观念性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C )。

A.原型设计阶段B.原型内化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定向阶段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C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1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C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14.( )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A.认识技能 B.动作技能 C.知识迁移 D.思维15.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的种类有( C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D.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1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变为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阶段是( D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17.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D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18.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 D )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19.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B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20.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21.吹拉弹唱属于( C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22.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B )。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局部练习 D.分散练习23.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D )。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动作技能24.操作动作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动作原理。

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标准。

这是指操作动作的( D )。

A.合法性 B.客观性 c.适应性 D.精确性25.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D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2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D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27.在原型内化阶段,动作的执行应从( A )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B)言语,顺序不能颠倒。

A.外部言语B.内部言语C.出声的外部言语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2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 A )。

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B.学习应循序渐进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D.先要有准备动作2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B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30.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C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31.在演示加法运算时,使学生知道这种运算的目的就是求几个数量的和;知道运算的客体就是事物的数量;知道运算的操作程序(步骤次序)及方法(运算的方式)。

按照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阶段理论,这属于( A )。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 D.内部言语动作阶段32.动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A )对结构而言具有( C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33.根据完成活动时是否凭借工具,可将动作技能分为( D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工具性动作技能与非工具性动作技能34.在原型定向和原型操作阶段,言语的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在原型内化阶段,言语的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此阶段训练的重点为考察言语的( C )A.熟练动作 B.动作自动化 C.动作效应 D.内部转化35.动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来看,具有( C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36.( D )的内在机制是学习者在大脑中建立了动力定型,是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A.操作的整合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定向 D.操作的熟练38.动作技能就其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 B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39.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B )。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动作技能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和非连续性操作技能。

2.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内部反馈。

4.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无声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三个阶段。

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技能分阶段形成的理论,认为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

6.研究表明,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同时性、适应性。

7.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8.通过原型定向阶段,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9.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10.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1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13.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包括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和与动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有关信息的认识与区分。

14.操作的熟练指形成的动作方式的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5.实践活动是学生心智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6.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7.学校中技能的学习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18.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19.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1.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像形成的过程。

22.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23.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4.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25.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27.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个方面。

28.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9.有关操作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31.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32.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和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34.动作技能根据动作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可以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与开放性动作技能。

3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36.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37.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38.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

38。

操作的整合是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关键,是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

39.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动力定型。

40.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技能,为什么说技能学习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2.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4.简述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5.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6.简述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7.操作技能怎样培养?8.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9.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练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10.心智技能的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11.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12.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13.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