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梁建勋(1972- ),男,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张治国(1958- ),男,河北医科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接触学生更加直接,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所产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

因此,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关系到高校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不甚合理。

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1)学历结构。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偏低。

(2)年龄结构。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由于编制所限,年轻的新生力量进不来,导致部分院校体育教师年龄偏大。

(3)职称结构。

由于年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体育教师中讲师、助教的比例偏低。

(4)性别结构。

由于受传统观念限制,部分院校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男教师的人数远多于女教师。

2.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较多,师生人数的比例失衡较严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地提高了。

尽管学校鼓励教师进修学习,进行教改、科研等活动,但由于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教改、科研等活动形同纸上谈兵,这限制了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3.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尤显薄弱。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行为的重要准则,高校的体育教师也必须严格遵守。

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由于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参与赌博、在公开场合喝酒滋事等行为严重影响了自身形象,同时也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整体形象。

更有甚者,个别体育教师在操
场上形象邋遢、口吐脏话,造成恶劣影响。

因此,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亟待加强。

4.学校给予的重视不够,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许多高校在学校文件中都提及应如何重视体育工作,但实际的支持力度却不够。

主要体现在:(1)体育课学分较低。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分制,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学分偏低,易使学生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

(2)体育课程设置的总学时数少,且体育课班容量过大。

高校的体育课为基础课中的“基础课”,学校给予的重视不够,按照《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普通高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

但部分高校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学生进入三年级后便无体育课可选,反映出体育课程设置的总学时数少,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减少。

另外,《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班容量在30人左右。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班容量过大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有的高校体育课班容量在50人左右),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影响学生体质,同时也会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高校体育教师待遇偏低,易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师待遇较低,体现在:(1)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偏低。

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与同校其他专业相比系数偏低,同样的教学时数和授课时间,其课时费却相差10%~20%,甚至更低。

(2)体育教师参加课余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相应的补助。

(3)部分高校对学校代表队训练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对学校代表队训练持消极态度,对长期训练的队伍仅给予几个月的较低的补助,许多体育教师带队训练都是在无私地奉献。

另外,部分高校在职称的评定与考核中也很少把体育教师带队所取得的成绩考虑进去。

这些都大大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二、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调整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

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优秀人才匮乏等状况。

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调配与使用办法,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改变目前的不合理现状。

2.重视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

提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

要通过对体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来提高其业务能力,促进其知识的更新,使其教学与科研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要制订与实施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计划,应结合每位体育教师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应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应开展组织教学观摩、授课评比及教
学质量考核等活动,促进教学效果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培养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学术活动,促使其多方面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扩大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及能力。

由于在体育教师中能自觉、自愿、有意识、有目的地参加学习和进行体育教改、科研活动的并不多,因此必须合理地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推动体育教师不断进行知识的补给和提高各方面能力。

3.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

师德建设是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体育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洁身自好是一个高校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体育教师经常和学生直接接触,他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

因此,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其正视自己的言行,改善不良行为,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4.重视高校体育工作,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现状。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行政决策等都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要改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改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还要依赖于学校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1)严格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高校体育工作的政策与规定。

如提高体育课学分、增加体育课总学时数、适当减少体育课上课班班容量等。

(2)正确认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就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采取一定的倾斜。

如支持学校代表队训练,并在评定职称时考虑体育教师带队训练所获得的成绩等。

(3)尊重体育教师应有的地位,使他们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如适当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对体育教师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等计算工作量并给予一定的报酬等。

只有学校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真正认识到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给予体育教师相应的重视与尊重,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才能更好地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丁家云.高校体育管理的内涵与建设[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增刊).
[2]薛欣,王希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28(3).
[3]董辉民,辛斌.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23(6).
[4]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5,28(10).
[5]米力云.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1).
[6]孙世祥.谈高样体育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
[7]付奕,于芳,刘莹清.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
[8]赖天德.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M].南京: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