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1975,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外国机构的监管》 1983,进行修改的巴塞尔协议 1988,《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1999,新巴塞尔协议《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 2010,《巴塞尔协议Ⅲ》,做出更严格要求
38

G20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保证其偿还原债务,避免社会经济动荡。

对违规者的终止经营监督
纠正其错误,恢复正常经营 难以挽救,注销该机构——海南发展银行 对主要责任人按规定予以处罚
17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二.金融监管的方法
1. 直接监管
现场检查
直接深入了解发现欺诈行为 监管金融创新发现新问题 高度重视的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
2.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从风险角度
金融成为现代经济核心,金融风险对社会 发展的危害变大。
20世纪70年代以后 混业经营、金融创新 金融一体化: 新的风险
20世纪30年代以前 银行挤兑风险
5
§1 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
2.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从效率角度
金融监管:金融安全+金融效率
按金融机构的类型设立监管机构:银行、 保险、证券。


适用于金融分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一种传统的监管体制。
优点:合适审慎监管,避免交叉监管。 随金融混业程度加深,不足之处突显:
不能解决各类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金融集团伺机“监管套利” 浪费社会资源
25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32
各国央行态度不一
各国央行能力不一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2.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原则与形式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基本原则
主权原则 互惠原则
公平原则
互助协商与善意履行原则
33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2.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原则与形式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1.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跨国银行的发展和资本全球化流动使金 融监管国际协作成为必然。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大,渠道多,各国央行 独立监管力不从心,需要协作。
跨国银行结算电子网络化
提高国际资本便捷性 增强国际游资破坏性
31
跨国银行离岸性、国际化
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增强金融市场脆弱性
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重要文件,旨在加强监管的国际协作 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 获准经营的范围和结构 审慎管理和要求 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法 信息要求 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 跨国银行业务监管
2006新版修订 增添全面论述 银行风险管理原则 推出以风险为本 的监管新理念
36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依法监管原则
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运用法律手段 机构内控+当局监管和社会监督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谨慎监管原则 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跨国银行
9
20th70-80年代 20th90年代以来
安全与效率并重
§1 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 恢复金融业竞争 提高金融业活力和效率
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2.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影响
全方位、多角度控制银行风险。 建立银行业监管的有效系统,尤其法律 体系。 建立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约束机制。 银行业持续监管:现场&非现场并重,内 外部监管并举。 跨国银行的全球统一监管,促进金融监 管的国际合作。
37
服务大众,易被搭便车。
公共产品性

不完全竞争 信息不完全性、不对称性、不确定性
7
§1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原则
1. 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般目标 具体目标 各国法律具体规定
与央行目标一致
金融体系安全
社会公众利益
公平竞争环境
8
§1 金融监管概述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原则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可变现资产的数量、质量。 利润来源、结构是否合理。 管理人员能力,内部控制制度。
15
负债的清偿能力 盈利情况 经营管理状况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3. 市场退出的监管
对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监管
金融机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可对其实 施关闭处理。 我国规定以下情况可令其关闭:
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1988 1999 2010
资本的组成 风险加权计算 资本充足率目标
最低资本要求 监管部门的监督 市场约束
资本充足率提高 4%→6%
设立资本防护 缓冲资金 过渡期时间充裕
39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1. 国际证券业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问题普遍存在,需要政府适当干预, 提高市场效率。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政府适度干预
6
20世纪70年代 效率优先,放松监管
§1 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
2.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从金融行业特点角度
负外部性


金融机构倒闭会危及社会稳定。
2. 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 3. 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


增加监管机构独立性,提高社会监管。
详拟法律条文,严格法律执行。
11
4. 金融监管的法律理论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1. 市场准入监管
对金融机构筹建、设立、经营的监管。 一般主要审查:
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金 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
2. 技术手段 3. 行政手段


辅助手段,见效快,针对性强。
间接调控,影响金融活动主体。
23
4. 经济手段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内涵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职责和权力分配方式的制度安排
目标 低监管成本,高监管效率
24
§3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二.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1. 机构型监管
制定并颁布信息共享机制,制约跨国界 的欺诈、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
各国互助协作,防止证券欺诈
二.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2. 功能型监管
针对金融活动类型进行监管,不考虑进 行活动的金融机构的性质。
在分业经营情况下,功能型监管等同于机 构型监管。在混业经营情况下,功能型监 管理论才有其现实意义。
减少监管套利,监管方案更具灵活性。

不足之处:各监管机构都无法对金融机构 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特别 是金融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风险水平和 清偿能力。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
主讲人:梁悦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 金融监管
本章重点: 理解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理解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准则 掌握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与新 巴塞尔协议
2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 金融监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创新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3
§1 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
1. 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 = 金融监督 + 金融管理

监管当局依照法律对金融机构及其他金 融活动参与者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 检查和督促。
金融监督:搜集信息,维护秩序。 金融管理:制订规则,处罚违规。
4
§1 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必要性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1.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各国监管差异和局限性对金融监管国际 协作提出更高要求。
各国金融形势差异大,监管政策 和态度不同,加大国际金融业风险 各国央行监管能力和范围有限 东道国对外观金融机构监管受限 本国对海外金融分支机构监管受限
3.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趋势
国际协作内容
信息交流更频繁, 形成定期共享交流机制 理论研究的国际协作加强 国际协作的法律效力加强
国家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之间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合作
参加主体
35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二.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主要内容
29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动因
1. 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播是推动金融监管国 际协作的主要诱因。


经济全球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经济金融格局。 监管机构不仅要关注本国的金融机构与金 融市场,还要审视他国的金融问题。
30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与国际协作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2. 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资产质量监管

正常贷款
商业贷款五级分类
关注贷款
次级贷款
可疑贷款
损失贷款
14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2. 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项目或品种的监管
业务活动的合法性


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
2. 间接监管
第三方机构的外部审计
为监管当局提供 准确真实的 财务报表
21
§2 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