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经纬仪----钢尺导线 光电测距导线 陀螺定向-----光电测距导线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四、 井下导线点的设置
井下导线点按照其使用时间长短和重要性而分为
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
导线点应当选择在巷道顶(底)板稳固、通视良好 且易于安设仪器观测、尽量不受来往矿车影响的 地方。 永久导线点应埋设在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300~500m埋设一组三个永久点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L
第一节 井下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一、井下导线的等级 井下导线一般是从井底车场内的起始边开始,
向井田边界分段测设的;而起始边的数据是由定向 测量确定了的。井下导线的布设,按照“高级控制 低级”的原则进行。我国《煤矿测量规程》规定,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表1-1)和采区控制(表 1-2)两类,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 测支导线。
B
β
C
图1-14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限差见下表。当倾角大 于30时,限差放宽1.5倍,并且要特别注意仪器 整平。
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限差
仪器级别 同一测回中 两测回间 半测回互差 互差
两次对中测回 间互差
DJ2
20″
DJ6
40″
12″
30″
30″
60″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二节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角度测量
一、井下测角与地面测角的不同 (1) 井下测点多设于巷道顶板上,因此
经纬仪要在测点下对中,经纬仪望远镜筒 上刻有仪器中心,即镜上中心。为利于点 下对中,最好在望远镜筒上安装点下对中 器,或利用专门的点下光学对中器。
(2) 在倾角很大的急倾斜巷道中测角时, 望远镜视线可能被水平度盘挡住,故矿用 经纬仪望远镜筒要短,最好有目镜棱镜或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 测量角度:
前后视点上挂垂球线,作为瞄准的标志。
若井下巷道中风大,锤球加重,放入水桶中稳定, 或加挡风布。
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尘,仪器有较好的 密封性,经纬仪及觇标均需照明,最好有防爆 照明设备。
将矿灯置于垂球线的后侧面,并在矿的光亮背景上。
井下测角方法与地面一样,有复测法和测回法。 其步骤如下: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B A
β
1) 设欲测角度ACB(如图),则在测站CC 上安置经 纬仪后将度盘对在0°附近 图1-14
2) 正镜瞄准后视点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1,十 字丝中丝瞄准垂球上标志,竖盘指标水准管 气泡居中后读取竖盘读数LA
第一章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全)
特点:由于受井下巷道条件的限制,井 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 而不能像地面控制网那样可以有测角网、 测边网、GPS网和交会法等多种可能方案。
目的:是建立井下平面测量的控制,作为 测绘和标定井下巷道、硐室、回采工作面 等的平面位置的基础,也能满足一般贯通 测量的要求。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7″导线
基本控制

15″导线


15″导线
线
采区控制
30″导线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井下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表1-1 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 长度/km
≥5
测角中误 差/″
±7
一般边长/m 60~200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1/8000
永久点的结构应以坚固耐用和使用方便为原则 所有导线点均应做明显标志并统一编号,用红漆 或白漆将点位圈出来,并将编号醒目地涂写在设 点处的巷道帮上,以便于寻找。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φ25~30
铁 芯
200 5 30
临 时 点 构 造 (单 位 : mm)
返回
下一页
铜 头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永久点构造(单位:mm)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三、 井下角度测量方法与限差规定 井下角度测量的方法步骤为:
1. 安置仪器:导线点在巷道底板时,安 置仪器的方法与地面相同。
当测点在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点下对中。 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令望远镜水平,由 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 对准垂球尖。再整平仪器,重新对中。(垂 球碰仪器,挡风布或防风套管,重球浸水中, 光学对点)
(3) 由于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 尘,仪器有较好第一的章井密下平封面控性制测量。
二,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1.矿用经纬仪的检验
2.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敲帮问顶 专人看护 擦干装箱 防震 出汗,晾,温度均匀,擦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 正镜顺时针旋转瞄准前视B,读取b1和LB
4) 倒镜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B,读取b2和
RB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5) 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A,读取a2和RA
水平角β=(b1-a1+b2- A a2)/2
垂直角:
后视δA=(RA-LA-180゜ )/2
前视δB=(RB-LB-180゜ )/2
导线 级别
7″ 15″ 30″
1/6000
<5
±15
40~140
1/6000
1/4000
表1-2 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井田一翼 长度/km
≥1 <1
测角中误 差/″
±15 ±30
一般边长 /m
30~90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闭(附)合导线 复测支导线
1/4000
1/3000
1/3000
1/2000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 ±15″两级,一般从井底车场起始边开始, 沿主要巷道( 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集中上、 下山等 )敷设,通常每隔1.5~2.0km应加测 陀螺定向边,以提供检核和方位平差条件。 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15″和±30″ 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 输巷道以及其他次要巷道敷设。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矿图测绘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二、井下导线的发展与形式
分次布设,逐步敷设; 先低级,后高级; 不断向前,直至边界。
第一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三、 井下导线的类型
支导线 闭合导线 附合导线 导线网 但由于井下测量的某些特点,有时形成一些特殊
的导线。 如交叉闭合导线, 坐标附合导线, “无定向导线”; 方向附合导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