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利用技术资料

太阳能利用技术资料

特点:集热面积大,得热量高,后
期维修维护费用少,易于与建筑结 合;环境温度较低时,热损失大, 存在集热管破裂、冻结等问题,在 寒冷地区不能全年运行。
集热元件 ❖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
原理:全玻璃真空管太
阳能集热器是由多根全玻 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插入 联箱组成,工作原理与平 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类似。
特点:保温性能好,热
特点:不存在炸管泄漏问题,可
以承压运行;成本偏高,系统阻力 大,循环介质容易过热汽化。
集热元件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 在众多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太阳能热利用是一种 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商业化程度最高、推广应用 最普遍、最现实、最有前途、最有可能替代化石 能源消耗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与技术之一。
❖ 太阳能热利用的范围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 能采暖系统、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太阳能干燥 系统、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等。
损失小,在低温环境中也 有较高的热效率;玻璃管 易破碎,承压能力低。
集热元件
❖ 热管式真空集热器
原理:吸热板吸收穿过玻璃管的太
阳辐射能并将其转换成为热能,再 传导给与其紧密结合的热管,使热 管蒸发段内的工质迅速汽化;工质 蒸汽上升到热管冷凝段冷凝放热, 将热量传递给集热器的传热工质, 然后依靠其自身的重力流回到蒸发 段,重复上述过程。
获得的技术难度小;经济性好,但能量密度小
太阳能是一种很好的热源!
第二部分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
主要内容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集热元件
太阳能热 利用系统
系统测评
太阳能集热器
•种类 •特点 •适用性
太阳能热水系统
•典型太阳能热水系 统的原理及特点
•各种系统的适用性
太阳能热水系统 的设计
太阳能采暖
测试
•测试参数 •测试工具
工程评价
•太阳能得热量
工程实例
集热元件
❖ 太阳能集热器是指吸收太阳辐射并将产生的热能传递到传 热工质的装置。
❖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其 集热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节能性。因此,对于太阳能 热利用系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太阳能资源状况,结合 不同太阳能集热器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集热器是非常 重要的。
项目
特点和评价指标
Hale Waihona Puke 环境友好性和社 在没有大规模使用时优,但在建筑密集的城市普遍使用的环境友好
会友好性
和社会允许性还需谨慎评价
容量 可靠性与稳定性
巨大,但地区差异大
可靠性属Ⅱ类——在确定的时间存在 品位稳定性属Ⅰ类——不随时间变化,保持定值 容量稳定性属Ⅲ类——随时间无规律地变化
持续性和可再生性 好
易获取性
特点:热性能好、热效率高、工作
温度高等优点,系统承压能力强、 热容小、系统启动快,抗严寒能力 强,即使在寒冷地区亦可全年使用; 但其成本较高。
集热元件
❖ U型真空管集热器
原理:在全玻璃真空管中插入弯
成U型的金属管,在U型金属管和 全玻璃真空管之间,同样有与二者 均紧密接触的金属翅片,担负二者 之间的热传导工作。被加热流体在 金属管中流过,吸收全玻璃真空管 收集的太阳能辐射热量而被加热。
太阳能热水系统分类
分户集热、分户储热的 单机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的半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集中集热、集中储热的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 系统按集热 、储热方式
分类
单机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特点:用户单独安装、独立使
用,系统简单,且互不干扰,不 存在计费问题,物业管理方便; 因无可靠的回水系统,不 能做到 即开即热,无资源共享,系统能 源利用不充分。适用于统一安装 的多层建筑 。
太阳能利用技术
主要内容 概述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 太阳能光电利用技术
第一部分 概述
建筑能耗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数量在不断增加,已成 为建筑能耗增长的钢性动力。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如 下所示:
3.5亿tce 25.5%
2004年
6.55亿tce 超过1/3
2008年
预测:10.89亿 tce,其中空 调峰值负荷相 当于10个三峡 电站的满负荷
集热元件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四种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式集热器、全玻璃 真空管集热器、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U型管真空集热器。
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
平板式集热器 U型管真空集热器
热管式真空 管集热器
集热元件
❖ 平板式集热器
原理:阳光透过透光盖板照射在表
面涂有高太阳能吸收率涂层的吸热 板上,吸热板吸收太阳能后温度升 高,将热量传递给集热器内的热媒, 使热媒温度升高,作为集热器的有 用能量输出;同时温度升高后的吸 热板不可避免地要向四周散热,成 为集热器的热量损失。
煤 石油 天然气 铀
230年 43年
62年 64年
国家政策法规
与建筑节能相关
• 2004.1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 2005.6《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
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 意见》 • 2006.7《“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 工程实施意见》 • 2006.8《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 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 施意见》 • 2006.9《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 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2008.8《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20年
其他
动力
10%
15%
厨房 3%
办公 照明 10% 8%
空调与采暖 54%
3.60% 41.60%
食堂燃气量
生活热水和工艺用量
54.80% 采暖用量
•医院
常规能源储量
常规能源使用时 不仅会带来环境 问题,而且其不 可再生,储量有 限,据美国能源 部等能源机构统 计,各种能源的 使用年限为:
与可再生能源相关
• 2005.2《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再生能源法》 • 2006.8《国务院关于加强 节能工作的决定》 • 2007.6《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作方案》 • 2007.9《可再生能源中长 期发展规划》 • 2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 节约能源法》
必然性
建筑能耗现状 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国家政策法规
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 势在必行!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在年日照时数大于1200 小时,年太阳辐照 量大于3500MJ / m2的地区,选用太阳能利用系统都 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太阳能利用的技术评价
建筑自然冷热源的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友好性和社会友好性、容量、 可靠性与稳定性、持续性和可再生性以及易获取性等。太阳能作为 冷热源的评价结果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