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史第10课 梨园春秋

文化史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代戏曲发展的历史主线
一、原始社会:源头(萌芽)—傩戏 二、宋:完备(形成)—南戏 三、元:成熟—元杂剧 四、明:百戏之祖—昆曲 五、清乾隆年间:“国粹”—京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 傩戏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 唱、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 一起,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一种戏曲在形式上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A.傩戏 B.南戏 C.元杂剧 D.京剧 2、如果你跟随宋江到东京城闹元宵,可能会( ) A.欣赏到悲剧《窦娥冤》 B.偷偷阅读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小说 C.在街上购买到《三国演义》 D.在勾栏瓦舍中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 3、京剧被称为国粹。京剧中行当分四大类:生、旦、净、丑, 角色归类的标准是( ) A.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 B.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 C.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 D.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 。
二、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 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历史原因: ⑴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政治经济重心南移;
⑶市民阶层壮大;
⑷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黄梅戏《女驸马》
⑸民间艺人的努力。
三、元曲--中国戏曲的成熟
四、百戏之祖—昆曲
特点: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刻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 不舞; 声腔婉转,极其细腻,格 律、宫腔极其考究; 故事至情至性.
成为融诗、乐、 歌、舞、戏于一 炉的表演艺术
五.”国粹”京剧的形成
清代乾隆末年, 安徽徽剧进京,兼 收昆曲、秦腔及其 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 形成京剧。
C
D
B
练习一
(2011年广东学业)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 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 班进京的时间是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民国时期

练习二
(2012广东学业)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对 中国某一剧种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 一剧种是 A.京剧 B.元杂剧 C.粤剧 D.昆曲
元代戏曲的繁荣原因: 1)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又不愿在元 朝做官,将才学纳入戏剧创作中。
三、元曲--中国戏曲的成熟
为何说元曲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 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 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 代表: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