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
四十九年如梦中
谦信公于1530年诞于越后国守护代的长尾家,但生来就不为父亲所爱;四岁时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六岁时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的父亲也败死了,复被嫉妒的兄长敌视、迫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这些磨难养成了谦信公沉默寡言坚忍不拔果于自用的性格
谦信公十五岁初次上阵,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很快将国内豪族收服于帐下。

1548年,谦信替代他软弱的兄长成为长尾家家督,以其出色的能力统一了越后。

此后努力恢复室町幕府的旧秩序,与南方的武田信玄,东南的北条氏康多次作战,其中与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岛合战,与北条氏康的关东出阵——小田原攻防战都是日本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

小田原攻防战后,谦信公在镰仓八幡宫就任关东管领,改姓上杉,上京朝拜将军和天皇
1577年,由于织田信长消灭室町幕府的举动,谦信开始对织田信长进行远征,时织田军已在手取川前背水列阵,且人数占优,但闻知七尾城已陷,谦信亲自统兵前来时,竟畏其名而战意尽失,乘夜撤兵。

谦信随后追击,恰逢手取川涨水,织田军全军溃散。

此役之后,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力避与谦信公的冲突,并说如果上杉谦信上洛的话,自己只有在路边迎侯的份(这话听起来有点像桓温所说“慕容恪尚在,所忧方大尔”,织田信长与桓温都是不世出的奸雄,但不幸却分别遇到了上杉谦信与慕容科这样千年一见的军事天才)。

翌年,谦信准备待越后积雪溶化后进京与信长决战。

然而,谦信的生命也正随着越后的积雪一起渐渐消逝。

即将出阵前的三月九日,谦信突然昏倒于厕所9死在这么个地方,真有点“晚节不保”啊),并失去知觉。

谦信是战国有名的酒豪,甚至骑在马上也不忘饮酒因饮酒过量而造成脑溢血。

四天后的三月十三日,一代名将与世长辞,行年仅49岁。

相传留有辞世歌“四十九年一睡梦,一期荣华一杯酒;生不知死亦不知,岁月只是如梦中”,法号为“不识院殿真光谦信”。

作为战国第一军神,谦信公一生曾先后与战国豪杰武田信玄。

北条氏康,织田信长对阵,而且都是在这三家最鼎盛的时侯,但却始终未曾一败。

上杉谦信与战国第一军事家武田信玄进行的五次川中岛合战,被认为是日本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会战,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且都精通战法,总体上并没有决定性的战果,上杉氏保存了北信的据点,武田信玄也平定了信浓地区。

相对应的谦信被称为“越后之龙”,信玄则为“甲斐之虎”。

1553年由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信浓国攻略,信浓葛尾城城主村上义清、野狱城城主高梨政赖、井上城城主井上清政、须田城城主须田满亲、长沼城城主岛津忠直以及善光寺大御堂主里栗田宽明的领地都被武田家抢夺而去,被迫离开家园的他们不得不来到越后请求有“越后之龙”美誉的上杉谦信的援助。

一直都信奉佛教,充满正义感的谦信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从此以后,谦信为实现他为信浓豪族复国的承诺,从天文二十二年到永禄七年(1564)的十二年间,五次出征信浓的川中岛,与武田信玄展开了激战,这就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川中岛合战。

这其中以永禄四年的第四次的川中岛合战最为惨烈,
在1561年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谦信驻军妻女山,与海津城的信玄对峙了十日,双方都有些一反常态:谦信虽然兵力只有信玄的三分之二,且已近缺粮,却还是打打小鼓,哼着谣曲《八岛》,悠闲地过着每一天;信玄在优势兵力下毫无进展,倒有些坐不住了,采用了军师山本勘助的“啄木鸟战术”(啄木鸟在在捉虫子的时候,总是先在树洞的背面啄击,然后在树洞口伸长嘴巴等待虫子自己进口),由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等率一万两千人的别动队夜袭妻女山,信玄本阵八千人则在山前的八幡原摆开鹤翼之阵张网以待。

然而,谦信公可不是树中的虫。

九月九日傍晚,在庆祝了重阳佳节后,谦信公照例在山头遥望海津城,发现武田军的炊烟比平时浓密,从而预感到了武田的行动。

九月十日午前二时,谦信公留下甘粕近江队一千兵留守妻女山以阻滞武田军妻女山别动队,亲率一万二千大军下山,趁着夜色和浓雾的掩护迫近八幡原。

午前六时,浓雾渐散,决战的时刻到来,上杉军以车悬之阵向武田军发起持续而猛烈的突击。

武田本阵军虽仓促应战,虽仍顽强抵抗。

,但仍挡不住越后骁骑和车悬之阵的进攻,武田信繁、山本勘助、诸角虎定、初鹿野源五郎、油川信连和三枝守直等武田军名将皆被讨死,午前十时左右,武田本阵军几进全面崩溃,关键时刻,武田军妻女山别动队及时赶来,谦信公为避免被武田军前后夹击,率军撤退。

岌岌可危中的武田本阵因别动队的及时来援而起死回生,并反击上衫军。

是役乃少见的恶战,双方均死伤惨重(此役双方的伤亡率都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在几个小时之内的冷兵器接触战中,这样的伤亡率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对打仗看起来有点像大规模械斗的日本来说就更是如此,例如号称决定日本命运的关原合战,双方参战军人将近一十万,但伤亡的却只有三千人。

两相比较,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号称日本战国史上最精彩最惨烈的合战,信不虚矣!)是役也被武田信玄认为是一生最为惊险的一战,此后信玄一直回避与谦信公的正面对决。

另相传,合战最后关头,谦信公曾单枪匹马闯入信玄的主营,并挥刀对坐在折凳上的武田信玄连砍三下,之后仰天大笑而去。

这也是这对战国龙虎之间唯一的一次会面。

但也正因为谦信与信玄棋逢对手,难解难分,二人把一生的过多时间耗费在信浓,错过了进取天下的大好时机,从而使织田信长的成功省了不少力。

这也许是川中岛合战最大的意义。

比较人物格局及事业的大小,显然信玄胜过谦信公,但谈到魅力这一点,我则认为谦信公较多。

武田信玄太无懈可击,他总是精密地算计,准备永远赢得成功,他最大的缺点是用心太过。

与之相反,谦信公是一辈子都在冒险边缘的人,他那飒爽的男性气概令人神往。

这些可以从谦信公奇特而猛烈的战术中略窥一二,关于谦信的战法之猛烈,上杉家臣杉原常陆说:“我等追随谦信公时,历大战小战不计其数,其酷烈无可相比者;纵不期生还之恶战,亦未足得一感状。

今之战犹如小儿投石打闹,仿佛赏花游山而得褒赏。


在诸多战国武将中,上杉谦信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魅力不单在其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多的来自于他的人格。

其行事作风与战国乱世格格不入,有时甚至略显迂腐而为人所乘。

有人说他是“乱世莲花”,因为只有他,在杀伐无常的时代,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令人在混浊中感受到清新。

而更多的人,为他的坚持自我而动容。

当世界向右时,他独向左,在喧嚣的尘世中,坚持可贵的自我本色。


下面的几件事,便可见上杉谦信过的人品与性情
其一,1567年,武田信玄开始把矛头转向昔日的盟友今川氏,而三国同盟的另一端北条则站到了今川一边。

为了一起对付武田氏,北条氏康甚至与长年敌对的谦信和好并结成短暂的越相同盟。

鉴于甲斐是内陆山国,而越后国、骏河国、相模国都是沿海国,今川氏真建议三国共同停止向甲斐运盐作为制裁。

提议得到了北条氏康的赞同,但谦信知道后却说:“断盐而使甲州的民众受苦,非有勇之人所为。

胜负当在战场上分晓,敌国之民亦人众也,不可采取此等残忍手段。

”遂命藏田五郎左卫门运盐往信浓深志的集市贩卖。

其二,1571年,北条氏康死,武田信玄与北条氏政重新结好后,攻德川家康的三河国,开始了他的进京作战。

织田信长与谦信缔结了同盟,谦信出兵信浓长沼,遥相声援德川家康。

时驻守信浓的武田胜赖部仅有八百余人,勉强前来迎战。

谦信赞其勇,不欲以众克寡,竟引兵退去。

其三,1572年四月,武田信玄突然病死于上洛途中。

死前曾嘱胜赖与谦信修好,并以为依托,由此可见其对谦信人格的肯定。

谦信公知信玄死,亦为之伤感,叹道:“吾国之弓箭将不利矣。

”随即绝音曲三日,并遣使往海津城吊唁。

有老臣进言趁机收复信浓,谦信以“乘人之危之举,不齿为之”,未予采纳。

后武田胜赖违背信玄“死后三年不可出战”的遗言,强行出兵,在长筱惨败于织田、德川,元气大伤(史称长筱合战),越后诸将复请乘虚进攻武田,谦信以同样理由未准,至死不曾为难胜赖。

日本史学权威坂本太郎评价谦信公说:“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诸国武将中间,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又或如关东诸侯中直至最后都追随谦信的太田资正评说:“谦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贤者,二分为恶人。

恣纵怒气,行事怪异,是为其‘恶’;除此而外,勇猛而无欲,清静而无邪,廉直而无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闻人谏等,是为其‘善’。

虽有微瑕,不足掩其辉,实乃绝世罕有之良将。


谦信公自幼崇信神佛,并曾一度想放弃家督之位到高野山出家,天正二年(1 574)十二月更是剃发而为密宗法印大和尚。

但这并不妨碍上杉谦信公的杀伐,谦信公自认为是佛教战神毘沙门天的化身,毕生高举着毘字战旗进行“圣战”
也许是由于信佛的缘故,上杉谦信公毕生不近女色。

由于上杉谦信没有诞下任何儿女,加上他收了三名养子,而且他没有与正室发生性行为。

以至于被部份人怀疑他是女性,此事在日本引起了一番的争论,到现时谜题仍然还未解开,但一般来说相信谦信为男
谦信的汉语造诣极高,且雅好诗文、琴曲,有大量汉诗流传于世,因此被认为是文武兼优的名将。

攻陷能登国七尾城著有七言绝句: “霜满兵营秋气清,数行过雁夜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怀远征。

谨列谦信公的几句明言如下
武运在天,铠甲在前,功勋在脚下。

任何时候都将敌人握于手心而展开合战。

抱着必死之心去战斗则可生,抱着怯懦苟活之心去战斗则必死而无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