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自由基
非酶反应产生的H2O2可能性是很小的。在生物 体内H2O2的产生是通过酶促反应的。
氧自由基的毒性作用
一、自由基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 细胞中的脂类受到自由基的作用时,很易发
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因为: 1.脂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易与自由基作用
的结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常含有位 于两个双键之间的亚甲基,此亚甲基的氢原 子比较活泼,自由基可以夺取其氢原子,使 之形成脂质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
1.黄嘌呤或次黄嘌呤氧化为尿酸:在黄膘呤氧化酶 的催化下, 黄嘌呤(或次黄嘌呤)可通过将单电子 或双电子给予O2的方式氧化为尿酸。
2.醛氧化酶:醛氧化酶也具有2个FAD、2个Mo及8 个Fe。它还含有1个或2个分子的辅酶Q10。
3.线粒体呼吸链有关的某些酶: 线粒体呼吸链为 NADH、黄素蛋白、铁硫蛋白、泛醌与细胞色素 类组成的一系列氧化还原系统。
氧自由基与临床
活性氧与氧自由基
活性氧是指氧的某些代谢产物和一些 反应的含氧产物,主要有: ①氧的单电子还原物如O2·和O·,以及它们的质子
型HO2 ·和·OH; ②氧的双电子还原物H2O2; ③烷烃过氧化物ROOH及其均裂产物RO·,ROO·; ④处于激发态的氧,单线态氧和羰基化合物。
自由基: 指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配对电子且能独立存在的原
但是,自由基也可以使酶激活,例如, OH·虽然能使许多酶失活,但在细胞内却可 提高磷酯酶A2的活性,导致花生四烯酸的释 放和多种过氧化物的形成;OH ·还可以 激 活鸟苷酸环化酶,促使GTP转变为cGMP。
自由基对核酸和染色体的破坏
一、自由基对核酸的破坏 已有许多实验表明,自由基可以破坏核酸,
并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以60Co的γ射线 作 用 含 有 甲 酸 盐 的 噬 菌 体 Фx--174DNA 的 溶 液 , 可使DNA受到损伤。若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和 过 氧 化 氢 酶 则 可 使 DNA 受 到 保 护 。 这 说 明 , DNA的被破坏涉及到O2 ·和H2O2的作用。
常用的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对人体有特殊的意义,据估 计人体内总自由基中约95%以上属氧自由 基。氧自由基往往是其他自由基生成的起 因。
为了便于掌握,现将常用的氧自由基列表如下:
生物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
生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主要是O2·(或HO2·) 与·OH及其活性衍生物如H2O2、1O2、 RO·、 RO2·、及ROOH。
3.组织缺血再灌注的病理变化:缺血时组织中的ATP 分解,腺嘌呤分解为黄嘌呤。再灌注时氧分压与pH 增高,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氧化酶,O2经单电子还 原生成O2 ·。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得较早, 以后发现缺血再灌注对肝、脑、肾及肠等都可造成 类似损伤。近来检测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含有丰富的 黄嘌呤氧化酶,可能解释不同器官受损的相似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实质上也发生于多种疾病,只是严 重程度可有差异,所以也为氧自由基与多种疾病相 关的一个联系点。
NADPH﹢O2→NADP+﹢ O2-.
二、·OH的产生
·OH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寿命极短,产 生部位经常为其起作用的部位。如果在生物体 内重要生物分子如核酸不处在 ·OH产生部位, 则不会受到损伤。虽然至今难于用现有的技术 直接检查出生物体内的·OH,但是已有很多事 实间接证明生物体内确有·OH产生。
4.其他:如不适当的补充铁以致体内铁过多, 或先天性 血色沉着症对组织损伤的机理,很重要的是O2 —·使铁蛋 白释放出Fe2+ 促进HO·生成,已知HO·是对大分子损伤作 用最强的氧自由基,在中毒性肝损伤、炎症性疾病、类风 湿性关节炎都存在上述机理。又如创伤、出血与寒冷等可 使机体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后者通过自氧化可产生自由基, 血脂过高者血中过氧化脂质亦高,已知过氧化的低密度脂 蛋白(O·LDL)极易透过血管内皮沉积于骨膜,与动脉粥 样硬化形成有关。此外花生四烯酸代谢失常产生氧自由基 与多种疾病有关。
(一)通过Fenton型Haber—weiss反应产生·OH (二)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中可能产生·OH (三)某些酶或其复合体系可产生·OH (四)某些生理或病理生理作用中产生·OH
三、H2O2的产生
O2获得两个电子就可成为过氧自由基 (O2-2),在H+的存在下可转变为H2O2,但事实 上O2难于同时接受一对电子。虽然通过或 HO2·的自动歧化反应可以产生H2O2,但是在pH 为7.4的生理条件下,主要还是O2 ·。 O2- ·的歧 化反应速度是较低的,因此在生物体内,通过
4.微粒体电子传递系统有关的某些酶:微粒 体不是细胞内存在的实体组织名称,而是用 差速离心分离细胞器所得到的核蛋白体与内 质网膜。前者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后 者的功能虽随细胞不同而异但都存在电子传 递系统,其中某些酶反应产生O2•。(CYP)
5.其他酶体系:产生O2-.的酶反应尚有 多种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NADPH氧 化酶、铁氧还蛋白一 NADPH还原酶、红 氧还蛋白一NADPH还原酶、非特异性过 氧化物酶、硝基丙烷双氧酶、吲哚胺双 氧酶、色氨酸双氧酶、半乳糖氧化酶等。
二、自由基可影响酶的活性
已有许多实验表明,自由基或自由基反应的产物,往 往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许多自由基和自由基反应可以使 酶失活。如,正进行过氧化反应的脂质可使核酸酶失去 活性,同时在反应混合液中出现荧光。将其产物进行凝 胶过滤,可以得到失活并具有荧光的核糖核酸酶、二聚 物和高聚物,以丙二醛作用于核糖核酸酶,也可以使之 失活,出现荧光,而且凝胶过滤也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这表明,正在进行过氧化的脂质使核糖核酸酶失活,可 能涉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中丙二醛的作用,丙二醛可使核 糖核酸酶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
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引起的病理变化
1.外源性直接因素:高压氧吸入可损伤肺中的巨噬细胞, 后者释放化学物质激活中性白细胞可产生O2 · 、H2O2等, 为氧中毒急性肺水肿的起始因素。吸烟的烟气含有多种 多量的活性氧。烷氧自由基直接损伤呼吸道粘膜、肺泡, 烟中多聚环芳烃经氧自由基氧化则成致癌物。
辐射损伤主要由于外源供能使体内水分子成不稳定激 发态,进而分解成O2- · , O2- ·经衍化并扩大损伤。紫 外光通过眼球水晶体中的光敏物质如核黄素,使之氧 化 成晶体蛋白,形成聚合、交联的不溶性蛋白质,发 展为白内障。又如某些化学药品可使肝内羟化反应增
例如,在脂质过氧化反应中形成的过氧自由 基,可从蛋白质分子夺取氢原子,使蛋白质分 子变为自由基,发生自由基反应,导致蛋白质 的变性、酶的失活。
(3)脂质过氧化产物中醛类化合物,对细胞也有 毒性作 用。例如,脂质过氧化产物中的丙二醛, 是1个双 功能基化合物,可作交联剂,能与蛋 白质、核酸、 脑磷脂等含氨基化合物反应,使 之发生交联,丧失 其功能。
脂质过氧化对机体的损害,可引起多方面 的病变。在细胞内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可以 破坏其有关的细胞,使局部组织受到损伤;脂 质过氧化物逸出细胞,可使血清过氧化脂质水 平升高,使末梢组织受到损害;通过抑制前列 腺环素的合成,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挛缩; 通过形成脂褐素,使细胞老化。
因此,关于衰老、肿瘤、炎症、血栓 症、动脉硬化、溶血、玻璃体混浊、肝 和肺的一些疾病,都有人正在从脂质过 氧化反应来探讨其机制。
子或原子团。 氧自由基:
活性氧中有一些是自由基,在这些自由基中,若不配 对的电子位于氧,则称为氧自由基。
活性氧中另一些则是非自由基的含氧物,非自由基的 活性氧的特点是可以在自由基反应中产生,同时还可以直
接或间接地触发自由基反应。
从化学的活性来说,氧自由基与活性氧 同义,但有例外,如基态氧虽是双自由 基,但其化学活泼性并不强,不属于活 性氧;激发态的分子氧,单线态氧虽不 是自由基,但其活性要比双自由基基态 氧和一些氧处于激发态的含氧有机物, 如激发态羰基化合物和二氧乙烷,以及 臭氧等也都属于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活性。
强。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此与该药的毒副作化: 如局部有大量吞噬细胞浸润,则可由补体、脂肪酸、白
三烯、细菌、内毒素、免疫复合 物、干扰素、二脂酰甘油 及血小板因子等因子激活白细胞膜上NADPH氧化酶,启动 呼吸爆发,这个过程中生成多种氧自由基。如感染、创伤、 炎症以及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生成的免疫反应性疾病时,其 中氧自由基对疾的发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呼吸爆发:当吞噬细胞进行吞噬作用时,氧化代谢会突然 增长,这一现象称之为呼吸爆发。
这说明,DNA的被破坏既涉及O2 -·的作用,又 涉及到H2O2的作用,并且很可能与两者相互反 应而产生的OH·有关。若加入能作为金属离子 络合剂的DETAPAC (diethyl triaminepenta acetic acid),亦能使DNA的破坏受到抑制。这进一步 说明,DNA的破坏与OH·的作用有关,因 DETAPAC可以抑制在Fe2+-EDTA催化下由 O2 -·与H2O2产生OH·的反应。
在有氧的条件下,以丝裂霉素加氢硼化合物 作用于噬菌体PM-2共价环状闭合的DNA,可使 之发生环的裂开。若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 化氢酶、苯甲酸盐可使DNA受到保护。这也说明, DNA的破坏可涉及到O2 -·和H2O2的反应而产生的 OH·的作用。
脂质过氧化反应也可以使核酸受到破坏。例 如,将未氧化或已经氧化的亚油酸甲脂与DNA 混合,于室温或37℃保温,在不同时间取出样 品,以电子自旋共振法检测自由基,可以发现 类似于γ-射线或UV辐射引起的信号。脂质过氧 化还可以产生丙二醛,丙二醛可使DNA发生交 联。试管实验和组织培养实验均已证明,丙二 醛很易使DNA与富于游离氨基的组蛋白发生交 联。
一、 O2·的产生 (一)非酶反应:在需氧的生物体内到处存在 着O2。如果在O2参与的非酶反应中O2能从还原 剂接受一个电子,就可以转变为O2·。
(二)酶反应:需要氧维持生命的生物 包括细菌等微生物以及人,其体内一定 会有 氧代谢。在氧的代谢反应中常有酶 促氧化与还原。这表明有些酶促反应中 可能有O2·的 产生。
种膜功能,膜必须保持在最适当的态, 具有适当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