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暨南大学文学院

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暨南大学文学院

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
自1928年国立暨南大学创设历史社会学系开始,本学科已经注意引纳海内外教研人才,在中国通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领域,先后有黄凌霜、张君劢、陆侃如、周予同、周谷城、何炳松、许德珩、金应熙、陈序经、陈乐素、朱杰勤等史学大家在此任教。

暨南大学于1978年在广州复办以后,中国史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数十年来,暨南大学中国史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不断获得新的拓展,在中外关系史、华侨华人、港澳台史、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欧洲史、冷战史和宗教史研究等方面具有优势。

目前,全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中国史和世界史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拥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历史学、历史学教育(师范方向)两个本科专业。

学士、硕士、博士学生每年就业率居于校内各专业前列。

我校的世界史专业在欧洲史、冷战史、中外关系史、宗教史等方向上拥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我们以长久的历史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开放、灵活的教学安排,欢迎香港地区有意深造的各方人士前来申请,攻读我们世界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世界史专业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在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其他文化、管理工作的能力。

2、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并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3、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与现实的社会问题、个人工作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能掌握所研究地区的主要语言,并能在用中英文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评论。

二、学科方向
1.欧洲史
2.冷战史
3.亚太史
4.宗教文化史
三、课程设置
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程10-12学分。

四、选课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选课。

具体要求如下:
1、“世界史理论与方法”为各方向的必修课,计3学分。

2、在各方向必修课中,学生除选择所研究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外,还需选择3门其他方向的必修课,共计9学分。

3、在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导师的意见,自由选择。

4、学生如选择本课程表外的本校的其他研究生课程,需经导师同意,并告知导师组确认。

5、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修满28学分,方可毕业和申请硕士学位。

五、学习年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全日制攻读或周末兼读两种方式学习。

我们可以为来自香港的学生安排周末集中授课。

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修学,后两年为论文和答辩时间。

如果学生要特殊情况,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5年。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与研究生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基础课和专业课课堂教学与自学结合,提倡采用讨论班形式。

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七、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本
学科有关的科研和学术活动。

在学校许可条件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
可从事一定的助教活动。

八、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在入学第3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小组对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情况及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

九、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初进行。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有学术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进行
探讨,并撰写开题报告,送校研究生部案。

研究生的硕士论文选题原则上应
与所在方向一致。

十、学位论文及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硕士生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鼓励研究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争取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在3万字以上。

论文答辩要求和程序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相关主题